從過去的廢棄幼兒園與舊廠房,搖身變為樓高9層的針織產業新載體,于5月9日正式開園的億鋒數智產業園讓“織夢小鎮”建設迎來了新的發展里程。
織夢小鎮,織的是張槎針織產業升級發展的夢。作為全國最大的針織產業集群基地、全國最大的紗線交易聚集地和最大的絲光棉面料及絲光棉T恤的產業基地,張槎的針織面料輻射國內各大紡織品市場及美國、歐盟、非洲、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如今,張槎以一座現代化、立體化的產業園區,表達了捍衛“中國針織名鎮”名號的決心。
織夢小鎮,織的更是堅守制造業的“張槎夢”。當前,中央提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廣東吹響“制造業當家”的號角。張槎作為佛山的產業重鎮,肩負著夯實禪城制造業當家新基石,培育針織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激發城市產業鏈新活力的重要使命。
無論是“織造”還是“智造”,在“禪西中心化”新征程中當先鋒、打頭陣,張槎有充足底氣,更有源源不斷的動能。
億鋒數智產業園讓“織夢小鎮”建設迎來了新的發展里程。通訊員供圖

28億元,這是中恒紡織交易市場(廣東)有限公司打造的國際化紡織交易平臺于2022年實現的線上交易額。這家落戶在張槎織夢小鎮片區的企業,打開了針織名鎮紡織貿易的新格局。
中恒紡織交易市場于2019年正式落戶張槎。在當年的張槎紡織原料紗線面料大會上,該企業高管道出了落戶的原因:張槎是國內針織業最發達的地區,也是棉紗交易最活躍的市場。作為紡織產業里的平臺型企業,擇產業集散地而棲是合理而明智的選擇。
這樣的行業地位背后,是張槎針織40多年的砥礪發展。上世紀80年代,佛山國營針織一廠在張槎設紡織車間,就此拉開了張槎紡織業的序幕。2002年,張槎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針織名鎮”稱號。2009年,國家商標總局批準授權使用“張槎針織”品牌。
其后,張槎逐步發展成為國內高檔絲光棉T恤生產基地,2017年更獲國家質監總局授予“全國絲光棉針織服裝知名品牌示范區”。2022年,張槎再度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針織名鎮”,同時進入中國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地區優質服務競賽(先進推進機構)優勝者名單。
頂起“中國針織名鎮”這頂桂冠的是實力雄厚的產業基礎。時至今日,張槎已是全國最大的針織面料及服裝產業基地,也是全國最大的紗線交易市場,年棉紗交易量占全國四分之一,日棉紗交易超1萬噸。全街道有針織服裝生產企業5800余家,針織園區近40個,從業人員約7萬人,廠房面積達到450多萬平方米,針織大圓機超過3萬臺,針織產業產值在500億元左右。
一系列的榮譽和數據,印證了“世界針織看中國,中國針織看張槎”這句膾炙人口的口碑話語。
紡紗、面料、紡織機械、成衣制造、物流與銷售……如今,張槎擁有良好紡織產業全鏈條基礎。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都有代表性的領軍企業。這些紡織企業覆蓋了產業鏈中下游,并已形成生產、設計、研發、商貿、展銷、物流等產業集群。
正因為針織產業的集聚成勢,讓張槎成為了珠三角著名的專業鎮之一。當禪城和張槎喊出“制造業當家”的口號時,針織產業就是張槎制造業當家重要的“家當”。
織夢小鎮效果圖。資料圖片
而為了讓傳統產業“不傳統”,張槎今年實行產業升級行動,加快“織夢小鎮”建設,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整合佛山童裝等關鍵企業品牌,不斷增強產業鏈的黏性,推動針織產業和服裝產業協同發展,打造千億針織服裝產業新集群。
千億級別的新集群,是織夢小鎮提出的新目標,也是助力禪城夯實中心城區制造業當家的重要基石。

提出千億針織服裝產業新集群,張槎的思路與動力何在?其答案還是要回到張槎針織的產業基礎上觀察,歸結起來就是“產業鏈再提升”。
中恒紡織交易市場(廣東)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楊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張槎針織業的核心生命力源自于規模集聚效應產生后,當地企業在市場化競爭中不斷改良創新,催生出內生動力。“所以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離不開這里了,或者是走了又想回來。”
這條針織產業鏈讓所有關聯企業繞不開。瞄準這一結構性的優勢,張槎緊抓機遇補鏈、強鏈,讓這一比較優勢發展成為不可取代的關鍵優勢。
推動產業鏈再提升,張槎給出了“關鍵四招”,即打造紗線運營中心、面料服務平臺、童裝中部基地和面料圖書館。
在打造紗線運營中心方面,張槎依托中恒紡織交易市場(廣東)有限公司,推進建設中國針織智能制造總部基地。該基地聚合張槎針織全產業鏈要素,打造集設計研發、生產加工、展示交易、電商采購、倉儲物流、運營總部等于一體的產業基地。這一產業基地將通過線上平臺與線下業務相輔相成的發展模式助力紡織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
在打造面料服務平臺上,張槎引入了國內領先的成品布交易平臺“百布”。目前,該平臺已落戶張槎華南創谷。2022年,平臺納稅額達2563萬元。而張槎引進的另一家紡織工業互聯網企業智布互聯,則專為面料提供數據驅動方案。目前,通過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該企業已激活了張槎近1000家針織企業的剩余產能。
此外,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了廣東中銘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針織行業快速反應基地”稱號,標志中國針織行業快速反應基地正式落戶張槎。朗貝尼科技園、兆納織夢交易園等產業園區的建設,也讓張槎的面料服務平臺更成體系。
落戶在張槎上朗創客總部基地的佛山童裝新總部,則將成為佛山童裝產業煥新發展的新基礎。目前總部已有20多家服裝品牌企業意向入駐,項目將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
而佛山紗魚紡織數字產業園直播基地將打造成為“面料圖書館”。該基地由買布無憂網絡科技 (湖州)有限公司建立,目標是打造為佛山禪城紡織支柱產業數字化標桿,為禪城紡織產業帶來數字化的提升,以產業SaaS,CRM,供應鏈金融,前置倉,面料圖書館為基礎,直播電商為輔服務于產業帶供銷渠道,構建MCN機構和達人共存電商生態圈。
這四招主打的是補鏈、擴鏈、強鏈。由此可以看出張槎正在推動針織產業鏈在“B端”與“C端”的同步發力。從針織面料生產向服裝消費終端,從面向企業的智造轉型向借助大數據國際化平臺向全球拓展,未來張槎的針織產業將發聲兩個重大轉變——“市民消費上身,產品交易出海”。

針織產業補鏈、擴鏈、強鏈,本質都是為了提高產業鏈各環節上的價值。也只有價值提升,才能讓針織產業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長久立足。
在城市中心種下“高端制造”的“樓宇森林”,這也是禪城提出打造都市制造中心,提出“工業上樓”的內在要求。
新開園的億鋒數智產業園就是紡織產業上樓的標志,也是張槎發力都市工業的新地標。該園區的產業載體樓高達9層,配備載重3至5噸的貨梯,能夠滿足紡織企業的需求。
億鋒數智產業園董事長、佛山市嘉謙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景輝表示,產業園依托張槎完善的制造產業生態,致力打造成為全球針織面料快速反應、數字化智能制造、新材料研發、新技術運用等的產業基地。園區將以數字化、供應鏈金融、物聯網技術等賦能入園企業快速發展成為專精特新企業。
佛山市帝蛙紡織有限公司就相中了億鋒數智產業園,并成為首批進駐的紡織企業之一。“我們把總部搬遷到億鋒,因為這里區位交通便利,裝卸貨也方便。”該企業董事長招潤康說,在本次總部搬遷中,公司購置了許多新的生產設備,計劃在新園區里推進數字化轉型。
除了億鋒數智產業園,張槎還有順盈嘉智能科技園、上朗創客科技園、中恒紡織總部基地(中恒三期)等新型工業載體推出,推動紡織產業朝著價值鏈更高端發展。
而當“織造”在積極上樓之時,“智造”則更先一步集聚成勢。近年來,張槎形成了季華路總部經濟帶、禪西大道科創智造產業帶兩大產業聚集區,打造了智慧新城、華南電源創新科技園、佛山高新區科技產業園等一大批都市型工業園,總量達550萬平方米,吸引了國星光電、藍箭電子、安德里茨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扎根于此。
張槎已建成高端產業載體550萬平方米,為制造業當家提供廣闊空間。圖為華南創谷。通訊員供圖
去年,張槎建成了廣東福能大數據產業園等超150萬平方米的高端產業載體,引進了華潤數科、正威集團供應鏈等超億元投資的產業項目16個,總投資額近百億元。
都市“智造”集聚,其發展質量反映在經濟指標上。數據顯示,2022年,張槎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6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950.7億元,在禪城區貢獻率達43.3%;每平方公里工業產出33.1億元,居全市第二。
“只要您來,張槎就會為您留出發展的空間。”在中國·張槎針織服裝產業鏈招商大會上張槎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何永慶自信地表示。
這股自信來源產業空間的重塑。當前,張槎正持續推動低效用地提質增效。今年,街道正加大土地整備的力度,盤整更新兩個千畝連片區,整備產業用地700畝。今后三年,張槎每年要以100萬平方米的目標推進都市工業載體建設,為“工業上樓”提供充足空間。
按照“上下樓就是上下游,一棟樓就是一個產業鏈”的思路,未來張槎將打造以“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為核心的智造高地,打破“橫向”擴張的依賴,轉為向“天空”要效益。
“要把禪城高質量發展的都市工業建成佛山樣本、廣東典范。”今年3月,禪城區委副書記、區長盤石對禪城發展制造業做出方向指引和目標錨定。
而走在禪西中心化前端的張槎,已經用實際耕耘收獲了一個又一個的新載體,為禪城打造都市工業中心開疆拓土。
文章來源:張槎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