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產業數字金融是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革命性創新

發布時間:2023-05-24  閱讀數:36041

產業數字金融是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革命性創新


自2016年10月卸任平安銀行行長一職后,“銀行老兵”邵平在2017年迎來新身份——聚量集團董事長、聚均科技董事長兼CEO。

從事金融科技創業的五年間,邵平帶領團隊探索金融科技在To B領域的創新,創建了服務于金融機構對公業務數字化轉型的科技公司——聚均科技。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邵平進行了獨家專訪,盡管已年過六十,但邵平依然神采奕奕、激情昂揚,這也是2020年以來這位資深銀行家首次接受媒體采訪。

在中國消費互聯網鼎盛時期,邵平就開始關注物聯網金融與供應鏈金融,出任平安銀行行長時,他曾多次公開提出關注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通過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助力產業升級,從而帶動經濟發展。在他的帶領下,平安銀行成立了國內首個公司網絡金融事業部,并推出了國內首個銀行主導的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橙E網。

2020年,邵平在《中國金融》刊文《產業金融數字化的新機遇》,首次提出“產業數字金融”這一概念。他認為,產業數字金融能夠解決傳統供應鏈金融在服務下沉和風控方面的難題,通過企業底層資產的數字化,幫助金融機構建立起“主體信用+交易信用”更完備的風控體系,最終服務產業鏈上所有企業。

2022年,中國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監管部門首次明確提出要求銀行保險機構“積極發展產業數字金融”,推進業務經營管理數字化轉型。

邵平認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和實體經濟競爭力,提升金融供給側在產業鏈供應鏈的服務能力與質效是關鍵;在我國,商業銀行依然是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而數字化轉型是提升其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與質效的核心手段。產業數字金融是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一次革命性創新,涉及觀念的轉變、流程的再造、能力的提升;邵平呼吁包括商業銀行、科技公司、產業企業、政府監管在內的生態各方同心同向、同頻共振,構建開放合作、彼此賦能、價值共生的產業數字金融生態,共同助力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圖片


聚量集團董事長、聚均科技董事長邵平

下文為采訪實錄,有刪節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不是“小修小補”

近期政策反復強調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同時也要立足中國實際,走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您認為新時期進一步提升我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突破口在哪里?

邵平: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中國經濟的命脈,我國擁有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的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的供給韌性深刻影響著我國經濟韌性。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數字化轉型是提升我國實體經濟競爭力和經濟韌性的重要途徑、必經之路,更是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與質效的核心手段。有別于美國,我國金融體系以銀行類金融機構為主導,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在企業的融資結構中占比最高。2016年至2019年4月,中國整個社會融資規模的存量部分中,間接融資所占比重達到82.9%,而美國此項指標只有20%左右。我國企業融資主要依靠貸款,2008年到2018年,中國企業貸款十年累計數額占整個融資額的比重為67.9%,而美國此項指標僅有37.7%。因此,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一定要抓住商業銀行這一主力軍,通過商業銀行的高質量數字化轉型,帶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提升。

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熱潮之下,什么才是決定高質量轉型的關鍵?

邵平:你這個問題很重要。數字化轉型帶來創新發展,但創新的前提和基礎是“守正”。守正,意味著要認清并遵循事物發展本質規律,要求我們首先要深刻理解數字經濟以及數字化轉型的內涵。

數字經濟時代不同于工業經濟時代,有著萬物互聯、VUCA(即易變性、不確定性、復雜性、模糊性)、生態融合、價值共生、數據驅動等新特點,其中,“生態融合”是核心,越融合、越彼此賦能,價值創造就越大。因此,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絕非局部的小修小補,而是將數據融入全流程、重塑價值創造模式的過程,涉及戰略理念、經營模式、組織架構等各方面調整,是一項系統、全面、長期的工作。商業銀行高質量的數字化轉型雖然有賴于信息化的基礎,但千萬不能與信息化邏輯簡單地畫上等號。

“堅持問題導向”也是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原則。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要以問題為中心,要明確數字化轉型的目的,而非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實體經濟是國之大者,其中,產業鏈供應鏈的高質量發展又是實體經濟的關鍵。但產業鏈供應鏈金融供給不均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作為穩鏈強鏈補鏈的主力軍、生力軍,產業鏈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沒有得到系統性解決,因此通過數字化轉型,進一步甚至是系統性解決上述關鍵問題,就是商業銀行高質量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目的。

商業銀行對公業務數字化轉型最佳路徑

2020年,你在業界首次提出,數字經濟時代產業金融服務應進入3.0 階段,即“產業數字金融”階段。如何理解“產業數字金融”與商業銀行對公業務數字化轉型的關系?相較于大家熟知的供應鏈金融,產業數字金融有哪些特點?

邵平:產業數字金融是順應數字經濟時代規律的創新,通過商業銀行產業金融服務的數字化轉型,系統性解決產業鏈供應鏈上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服務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我認為產業數字金融既是商業銀行對公業務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路徑,同時也是新時期建設中國特色金融體系的重要一環。

產業金融的發展迄今為止經歷了三個階段。

產業金融1.0階段,業務流程集中于線下,銀行通過人工授信、“點對點”服務于具備較強主體信用的企業,服務對象單一,企業融資效率低。產業金融2.0階段基于信息化,供應鏈金融服務產業鏈核心企業及其確權增信的上下游企業,但其在數據質量、風險管控、服務均衡性、充分性上存在局限。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模式有三種。第一種是專門做產業鏈兩頭末端小微企業客戶的平臺公司,但由于沒有負債來源,因此其融資成本高、運營不可持續。第二種是以核心企業主導的供應鏈金融,其本質是核心企業基于自己的主體信用融資賺取弱勢企業的息差,因此在解決產業鏈上下游金融服務的均衡性、充分性問題方面也沒有真正產生助力作用。第三種是金融機構利用平臺企業來幫忙做助貸,由于很多為小銀行提供助貸服務的平臺公司服務比較碎片化,成本疊加,獲取金融服務的成本依然很高,因此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系統性的解決。

與此同時,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主要依托政策性業務,雖然短期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存在利率倒掛、“壘小戶”等現象,模式難以持續、“后遺癥”不容忽視。服務實體經濟本來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但對政策性貸款的簡單化、機械化執行卻可能帶來嚴重的風險隱患。根本性地提升商業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應采取市場化手段破局,即通過數字化轉型創新風控理念、重塑服務流程、切實提升商業銀行產業金融的經營管理能力。

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特別是產業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意味著商業銀行以市場化的手段提升服務中小企業能力的時機成熟了——產業金融迎來“產業數字金融”的3.0階段。產業數字金融是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一次革命性創新,涉及觀念的轉變、流程的再造、能力的提升。產業數字金融通過數字技術的集成創新應用,針對不同產業鏈供應鏈特點,構建數字化的閉環交易場景,收集和分析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四流”數據,對交易項下的貨物、應收、預付賬款或其他權益進行動態監控,確保交易關系和底層資產的真實性,揭示交易信用,形成“主體信用+交易信用”更完備的風控體系,實現對產業鏈上企業資產(特別是中小企業資產)和交易背景的看得清、摸得透、信得過、管得住,使金融機構“以數為媒”“走進產業鏈看產業鏈”,并有效地節省資金成本、風險成本、運營成本,從而系統性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升產業端金融供給的充分性、均衡性。

作為科技公司企業家,你在服務銀行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有什么理解并獲得什么啟示?

邵平:近兩年政策密集出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正式提上日程,并成為新一輪金融科技發展的主線,可以看到當下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熱情高漲,但同時也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資金、人才方面的挑戰。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穩信心、保增長的經濟復蘇之年,通過各項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經濟向好趨勢明顯,復蘇勢頭強勁,對于信貸支持的需求更大。與此同時,中央進一步確立“數字經濟”的戰略航向,數字化轉型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黨中央對于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和對當前形勢的研判,均為我們所做的產業數字金融事業按下了確認鍵,振奮了我們的精神,堅定了我們的信心,也給我們的工作指明了進一步的方向。我們將積極行動、奮發有為,通過賦能金融機構高質量數字化轉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支持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文章來源:產業互聯網大視野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