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型制造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服務型制造的發展需要推進產業的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加強其他領域先進技術的應用與融合,進而實現制造業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服務型制造轉型,是增強遼寧省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隨著技術發展,數字化管理師、物聯網安裝調試員、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供應鏈管理師等數智化崗位應運而生,對服務型制造轉型的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是第一資源。實踐已經證明,數智化人才隊伍是遼寧服務型制造轉型的重要支撐。隨著《遼寧省進一步推進服務型制造發展工作方案》《遼寧省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項目)認定管理辦法》等文件的出臺,遼寧省正大力推動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以提升制造業企業核心競爭力。因此,無論是制造業數字化管理云平臺,還是工業仿真技術云服務平臺,都需要數智化人才。加快建設數智化人才隊伍,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在遼寧服務型制造轉型過程中,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技術的運用,智能制造應用規模大幅提升,對數智化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遼寧要實現服務型制造轉型,必須大力建設數智化人才隊伍,營造吸引、培育數智化人才的生態系統。在培育數智化人才方面,一是深化政產學研用。加快建設遼寧省重要數智化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同時,由政府統籌協調,推動服務型制造業體系建設,暢通人才與平臺雙向選擇路徑,為全省服務型制造轉型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二是以企業轉型、觀念變革引領數智化人才發展。在培養人才過程中,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三是搭建人才發展平臺。以要素投入推動人才培養,加大服務型制造轉型過程中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多渠道構建數智化人才交流新模式。充分利用人、財、物等要素資源,開展“新形勢、新技術、新服務”等數智化高技能人才的素質提升培訓,對列入培訓補助計劃的項目給予資助。發揮省內區位、資源、政策等優勢,引進服務型制造領域的知名企業落戶遼寧,為數智化人才可持續發展提供沃土。
在引才方面,一是向基層放權,發揮制造企業等用人單位主體作用。鼓勵和支持用人單位加大數智化人才引進力度,對于急需緊缺型高層次人才可采取突破常規的引才策略。借助人才中介服務業的發展優勢,充分調動人才中介機構引才積極性,更好地為遼寧定向挖掘和引進服務型制造轉型數智化人才。二是優化數智化人才成長的生態環境。要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通過實行財政支持政策,鼓勵各地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服務型制造轉型,對服務型制造企業改革給予定向指導和幫扶,以改變服務型制造企業規模較小、企業運營成本較高且未實現規模效益的局面,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筑巢引鳳。三是加快培育企業和品牌,為數智化人才提供良好發展平臺。同時,支持服務型制造企業設立創新實踐基地,為引進數智化人才提供良好工作環境。
英才聚,則百業興。數智化人才是遼寧服務型制造轉型的新動能,能夠推動企業提質增效。可以通過健全人才評價標準,給予數智化人才更加精準的定位,匹配更科學的崗位,做到用人所長。同時,賦予人才一定的權力,給予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利用企業提供的多種發展路徑,靈活選擇合意的發展模式,以此調動人才的主觀能動性,積極解決數智化人才提出的實際問題,最大限度調動數智化人才創新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加強對數智化青年人才的長期培養任用,給予更多的包容,降低試錯成本,為青年數智化人才提供施展抱負的舞臺。同時,加強對數智化人才創造的科技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以增強制造業服務化的競爭力,形成數智化人才的虹吸效應,通過數智化人才推動服務型制造轉型,提高企業效率,促進經濟增長。
要營造待遇適當,保障有力的生活環境。盡最大努力為人才創造好的工作條件和環境,打“感情牌”“服務牌”,營造“環境引才,服務留才”良好氛圍,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真正讓人才安身、安心、安業。為服務型制造集聚數智化人才,通過努力營造拴心留人、成長進步的良好環境,讓數智化人才在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中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遼寧日報》5月16日第06版發表,作者:蔣忠中、李洪彪、何娜,作者單位:東北大學。本文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項目(7197105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