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新發展階段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紡織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關系著產業安全的基礎與根基,決定著產業發展的底蘊和后勁。目前行業已有部分企業在綠色發展方面走在了前列,但獨行者速、眾行者遠,只有更多的力量加入到“雙碳”行動中來,行業才能真正實現綠色發展。
當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正在深入開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大興調查研究,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為號召全行業加快“雙碳”行動步伐,解決企業在綠色低碳轉型中面臨的問題和困惑,《紡織服裝周刊》特推出“‘雙碳’目標下的紡織企業綠色轉型新聞調查”專欄,希望通過深入調研和采訪部分走在前列的優勢企業,了解他們對綠色轉型的看法,遇到的困惑和解決方案等,為行業企業提供借鑒,帶動更多企業向綠色發展轉型。
“力爭在2025年以前實現碳達峰,2055年以前實現自身運營范圍凈零排放。”“魏橋創業推進‘雙碳’戰略的意義不僅是自身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更在于通過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影響力,建立氣候領導力,引領鏈條中的所有伙伴一起深度參與到降碳行動中,持續推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貢獻積極力量。”2022年6月,在第三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上,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波作為跨國公司領導人在介紹魏橋創業加強國際合作、推進綠色發展的相關做法時,向全球發布了魏橋創業集團的“雙碳”目標以及推進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的信心和雄心。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守護地球而作出的莊嚴承諾。如何在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期和窗口期,既要降碳減排,又要確保企業穩健發展?作為全球最大的棉紡織企業之一,魏橋創業集團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在紡織領域圍繞“產業鏈數據貫通”和“智能化生產”兩大重點,不斷加大科研、技改投入,打造紡織—印染—服裝、家紡全產業鏈智能矩陣,走出了一條綠色低碳發展的“魏橋路徑”。
魏橋創業集團是一家擁有3家上市公司、國內外15個生產基地、10萬名員工、2573億元總資產的特大型企業,在紡織領域擁有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在鋁業領域擁有集“熱電—采礦—氧化鋁—原鋁—鋁精深加工—再生鋁”于一體的完整閉環產業鏈,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棉紡織企業和鋁業生產企業。對于這樣一艘“巨輪”,在全球碳達峰碳中和成為共識下,如何推進低碳轉型,其難度可想而知。
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波在2022年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上以《共迎全球挑戰 創建綠色未來》為題致辭并發布集團雙碳目標
“既有減碳的壓力,更有減碳的動力。”作為掌舵人,張波非常清楚企業低碳轉型的必要性。他表示,魏橋創業集團的核心價值觀是“為國創業、為民造福”,過去四十多年來,企業始終秉持這個核心價值觀,專注于紡織業和鋁業,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提升百姓生活質量做出了很大貢獻。在新的發展階段,在國家“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開拓環保低碳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尋找符合集團實際的碳中和之路,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未來,是魏橋創業集團提高企業氣候兼容性生產力和競爭力、主動擔當社會責任的必然要求。2021年4月,魏橋創業集團同國際知名咨詢公司羅蘭貝格聯合開展“雙碳”戰略規劃,經過反復調研、推演、研究和論證,以科學嚴謹的方法和腳踏實地的精神制定了早于國家五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力爭在2025年以前實現碳達峰,2055年以前實現自身運營范圍凈零排放。
魏橋創業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張紅霞(前排右一)在2023中國紡聯春季聯展上向與會領導、嘉賓介紹綠色低碳印染產品
“雖然壓力不小,但這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我們響應國家號召,對市場和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為此,我們將通過優化能源結構、發展循環經濟、拓展下游加工、深耕輕量化、加強科技創新、推進負碳技術等舉措確保實現“雙碳”目標。”魏橋創業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張紅霞表示。同年6月,魏橋紡織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合作,啟動了紡織板塊的“雙碳”戰略規劃,發布氣候創新3060碳中和加速愿景:力爭在2023年(公司上市20周年)實現碳達峰,2049年(建國100周年)以前實現自身運營范圍碳中和。對于加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氣候創新2030行動”,張紅霞認為意義非常重大,這有利于企業開展全價值鏈碳排放基線調查與碳減排賦能計劃,啟動產品全生命周期評估。魏橋紡織承諾,加強與價值鏈伙伴的技術協作,共同開發綠色低碳循環的可持續材料,減少魏橋紡織產品的碳足跡輸出,力爭在2028年產品碳足跡降低50%,2046年實現紡織產品100%零碳化。魏橋創業集團作為15家創始理事成員單位,還加入了“可持續市場倡議”中國理事會,為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圍繞國家的“雙碳”目標,魏橋創業集團積極推進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在實踐中尋找“雙碳”破題之路,著力實現綠色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動能。近年來,圍繞“產業鏈數據貫通”和“智能化生產”兩大重點,魏橋紡織建設了綠色智能化工廠、特寬幅印染數字化工廠、家紡服裝數字化項目等11個智能化分廠,打造了紡織—印染—服裝、家紡于一體的完整鏈式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生產體系,以“智能矩陣”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用工節約50%以上,能耗降低40%以上,用水節約20%以上,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榮獲中國紡聯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全國質量標桿等十幾項榮譽,為紡織產業智能化發展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建設‘綠色魏橋’‘生態魏橋’。”2021年初,張波在描繪“十四五”時期魏橋創業發展主要目標時,就提出了將生態優先作為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的六大戰略路徑之一,要將綠色發展理念全面納入企業發展的戰略體系、生產體系、創新體系,深入開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大力推進低碳、零碳、負碳等綠色技術研發和應用,切實抓好資源節約、循環利用、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圍繞這樣的目標,魏橋創業集團可謂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了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中。首先是強化科技創新,打造綠色低碳品牌。魏橋創業集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帶動產業綠色發展,每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3%以上,2022年達到3.73%。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充分利用魏橋國科研究院、魏橋創業院士研究院等一系列產學研用平臺,圍繞新型纖維材料、新型紡紗、功能性面料、智能穿戴等方面開展研發。其次是推動裝備升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近年來,魏橋創業集團先后建成了綠色智能化紡紗、特寬幅印染、嘉嘉家紡、向尚運動等多個智能化項目,綜合用工、能耗、用水分別節約50%、40%、20%以上,打造了世界領先的全產業鏈智能矩陣。
在智能紡織領域,投資建設了魏橋紡織綠色智能化工廠,采用自主研發的智能紡織I系統,基本實現“無人化”生產,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魏橋特寬幅印染數字工廠,依照印染過程和工藝流程,在虛擬空間進行1:1三維還原,建立了真實工廠的數字孿生體。通過對孿生工廠進行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的數據把控,實現了人、機、料、法、環、測等六大生產要素的實時在線可控。嘉嘉家紡和向尚服裝智能化生產線,構建智能化信息管理平臺,實現自動吊掛線、AGV自動運輸系統、工位機系統的無縫銜接。系統自動采集和分析數據,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可無縫換款,靈活切換各品種和批次,實現柔性化生產模式。第三,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循環經濟所觸發的產品結構及運營模式調整是碳中和的戰略舉措,也是綠色低碳愿景與長期發展的重要耦合點。一直以來,魏橋創業集團在可再生領域不斷探索投入,建設再生棉車間、高檔氣流紡生產車間,對纖維進行回收利用,對各類下腳料吃干榨凈、變廢為寶,最大程度地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強化設備管理,做好重點耗能設備的用電管理,優化工藝過程控制,加強余熱和廢水回收利用。順利通過Oeko tex standard 100國際生態紡織品和GRS全球回收標準等國際系列認證。
魏橋創業集團建設的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第四,優化能源結構,提高綠色能源比重。優化能源結構是魏橋創業集團降碳行動中的基石舉措,2019年,集團利用廠房屋頂建設了300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年可節約標煤10.34萬噸。未來,將持續加大清潔能源投入,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為實現“雙碳”目標奠定良好基礎。積極開展新型儲能、氫能等前沿儲能技術應用,搶占行業制高點,探索能源供給側減碳新路徑。第五,深化協同合作,引領產業鏈綠色發展。與中國紡聯社責辦合作,開展全價值鏈碳排放基線調查與碳減排賦能計劃,啟動產品全生命周期評估。嘉嘉家紡與羅萊家紡合作,率先開展了魏橋紡織60S緊密紡精梳棉紗及嘉嘉家紡-羅萊家紡全棉家紡四件套碳足跡測評,魏橋紡織1kg60S緊密紡精梳棉紗的碳足跡值僅為4.393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在行業內同類產品中處于最優水平。
張紅霞表示,作為紡織業和鋁業的行業領軍者,魏橋創業集團推進“雙碳”戰略的意義不僅是自身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更在于通過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影響力,建立氣候領導力,引領鏈條中的所有伙伴一起深度參與到降碳行動中,持續推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貢獻積極力量。為此,下一步集團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的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節能低碳發展,加強清潔安全發展,推動再生循環發展,全面推進企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科創引領,以先進技術和綠色產品引領行業發展。一是加強產學研合作。充分利用魏橋國科研究院、魏橋創業院士研究院等20余家創新研發平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項目落地。二是加強產品創新。繼續按照研發實施一批、列入規劃一批、技術儲備一批、調查關注一批的思路,以序列化的方式來規劃研發項目的策劃和實施。三是加強技術創新。要組織員工廣泛深入持久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和技能競賽,深化技術革新、技術協作、合理化建議和“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等群眾性創新活動,大力推進優秀職工創新成果在生產實踐中的推廣應用。數字賦能,以智能化改造推動節能低碳發展。紡織智能化改造是行業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近年來魏橋創業集團智能化改造也充分證明了其在節能降碳方面的優勢。未來,集團將持續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全部完成紡織存量資產的智能化改造,推動企業走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生態優先,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大力發展再生棉技術;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加強綠色再生能源利用,計劃投資建設10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10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提高綠能比重;持續優化產業鏈協同發展,加強與中國紡聯社責辦和價值鏈伙伴的技術協作,做好碳減排賦能計劃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評估,減少紡織產品的碳足跡輸出,以高度的社會責任做好“雙碳”工作,持續引領行業綠色發展。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