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音勒芬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依然穩航前行,
中國本土企業收購海外品牌一直被認為是“試水”國際化的重要戰略布局,這不僅是企業實力的證明,更折射出當下服裝企業發揮企業優勢、積極尋求發展的全新面貌。
4月初,“中國高爾夫服飾第一股”比音勒芬集團以7.2億人民幣價格間接收購“CERRUTI 1881”和“KENT&CURWEN”兩大國際奢侈品品牌全球商標所有權,這一舉動引發行業極大關注,意味著又一家本土服裝集團通過收購“借力”拓展國際商業版圖。
比音勒芬集團并不是國內第一家收購海外品牌的服裝公司,收購品牌數量也不在首位,為什么這次“出海”在業內外產生如此熱度呢?可以說滿足了“天時、地利、人和”,中國服裝企業是時候在國際奢侈品市場發出屬于我們的時尚最強音。
由高端品牌矩陣發展為
國際奢侈品集團
讓我們先多了解一些CERRUTI 1881和KENT&CURWEN。
CERRUTI 1881是起源于意大利的全球奢侈品品牌,最早由有“意大利時裝之父”之稱的Nino Cerruti于1881年在盛產羊毛的意大利Biella市創立,專門生產手感輕柔、質地細致的高級織品,后來Nino Cerruti結合了家族原有的紡織基礎,配上他獨特的服裝設計品位,將CERRUTI 1881推上國際時尚的舞臺,主營產品為男士商務裝、休閑裝、香水及配飾產品。
獨特的裁剪設計加之家族企業中選用的高質量面料,Cerruti 1881成衣一露面代表的就是頂尖品質。品牌推出過全球首款男士解構夾克并帶動無性別服裝流行,這里還培養了喬治·阿瑪尼,在追求卓越工藝和面料的正裝購買群體中有著非常高的地位。

KENT&CURWEN則代表了英倫經典時尚,品牌創立于1926年,初代專事英國上流俱樂部及牛津、劍橋等高級學府的服飾制作,曾是球星貝克漢姆所持有的品牌,覆蓋男士西服、襯衫、針織衫、大衣、夾克、休閑、禮服、配件等各種社交場合與生活形態的全系列服飾。
7.2億人民幣“砸”向海外品牌,企業為什么不把錢花在自己身上?這是很多讀者看到巨資收購新聞后的共同疑問。
對于堅持走出國門的服裝企業而言,收購具備文化積淀與成熟運營模式的國際品牌是非常務實的發展策略。CERRUTI 1881與KENT&CURWEN在全球奢侈品市場擁有清晰、穩定的消費者認知,比音勒芬與它們形成組合拳,品牌歷史追溯得更加長遠,完善產業布局借力進軍國際市場。
更進一步地說,原本根植于高端運動服飾領域的比音勒芬通過此次收購從品類拓展、營銷概念、渠道鋪設等方面進行一系列創新,更為清晰地找準集團定位,那就是堅定不移地深耕國際奢侈品市場,圍繞服裝的泛時尚高端領域進入公司版圖視野。被收入麾下的CERRUTI 1881、KENT&CURWEN也將迎來店鋪、視覺、運營上的全新升級。

成為聚焦產品力的長期主義者
從相關企業財報數據看來,2022年的紡織服飾企業承受著消費環境動蕩帶來的盈利挑戰,此時企業豪擲巨資必然存在一定風險,比音勒芬大手筆的收購底氣來自哪里呢?讓我們再看看其發布的財報。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比音勒芬集團實現營收28.8億元,同比增長6.1%;歸母公司凈利潤7.3億元,同比增長16.5%;毛利率為77.4%。2023年一季度公司業績創歷史同期新高,實現營收10.8億元,同比上升33.1%;實現歸母公司凈利潤3億元,同比上升41.4%;毛利率75.7%,持續領跑高端運動細分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1年起比音勒芬已經連續12年營業、凈利潤實現雙增,尤其近5年來公司的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22.3%,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達32.2%,持續的高增長體現公司經營和業績的強勁韌性。此外,根據近期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公募持倉數據顯示,比音勒芬一直是眾多公募基金手中的“香饃饃”。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基金持有比音勒芬的股份數為1.04億股,占比音勒芬流通股比達26.8%,公募持股占比位列紡服板塊上市公司首位。
服裝企業利潤率增速高于營收增速是不容易實現的,比音勒芬是怎么做到的?產品力是最好的證明。

根據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發布的全國大型零售企業商品銷售調查統計結果,比音勒芬高爾夫服裝連續六年(2017—2022年)取得同類產品綜合占有率第一,比音勒芬T恤連續五年(2018—2022年)取得同類產品綜合占有率第一。尤其是比音勒芬“王牌”產品小領T恤,在傳統T恤之上加入科技面料創新,延伸高爾夫著裝時尚文化與品牌精英精神。小領T恤采用比音勒芬研發的BT Gritty功能面料,面料韌性達到普通面料的3倍,不僅著色效果好,而且異常穩定,即使經歷300次洗滌,仍舊不變形、不褪色,“極致抗虐”完美達到一個高端品牌超級單品的品質需求。小領T恤也與始祖鳥沖鋒衣、Lululemon瑜伽褲一道成為中產家庭的三大必備高端服飾單品。



抓住掌握國際時尚話語權的最好時機
比音勒芬投入極大精力打造爆品,成就了自身在某一品類的“權威”,現在又通過收購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量。集團在中國服裝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征程中增強中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積極探索出海路徑,在文化輸出領域展示“軟實力”爭奪國際話語權,成為同行業的典范。

紡織現代化大幕徐徐拉開,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服裝業正在奮力譜寫新篇章,在國家走向強盛、民族復興的時代背景下,此時是中國服裝企業、品牌爭先融入時代大勢,立足中國實際,向世界發出中國時尚聲音和提升國際話語權的最好時機。
近幾年,中國服裝產業勇于應對挑戰,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創新調整步伐,加大發展動能轉換,展現了較強的發展韌性和抗風險能力。2022年以來,在國家“穩增長”政策引導下,服裝投資持續高位運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服裝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快速穩定增長,年內平均增幅在30%左右,尤其在技術改造、數字化建設、供應鏈優化、品牌渠道調整等轉型升級領域的投資布局正在加快,企業在“強鏈補鏈”中推動產業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

與此同時,面對當前市場變化,不少企業轉變經營思路務實發展,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主動選擇,更加注重向內要效率與效益發展。尤其是在國家引導廣大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背景下,很多企業對自身發展的規劃也更加理性,聚焦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等方面打造創新能力強、發展韌性足的綜合競爭能力,實現逆境突圍。他們在開放包容中創造以中華優秀文化為支撐的中國時尚語言和精神氣質,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勇擔行業創新創意發展的責任與使命。
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指出,中國服裝企業無論大而強、小而美,還是高精特新,都需要持續堅定地專注深耕,以專業的力量不斷迭代提升,堅守專業、創造極致,這是中國服裝產業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底層邏輯,也是實現從“跟跑”到“領跑”價值躍遷的必然路徑。
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消費者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對于具有中國文化主張的時尚認同和追求成為重要趨勢,這為行業打造高文化、高審美的產品和品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具有獨特審美和先進能力的中國品牌,融匯現代生活和中華文化精神價值,構建富有中國特色標識的時尚價值體系,強化東方美學在產品中的技藝融合、資源轉換與市場應用,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底蘊,從而全面提升產業的價值創造力和能級水平。
時尚是一個時代、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載體和精神體現。面向未來,中國服裝產業需要以質取勝、守正創新、知行合一,以正確的戰略與策略,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改變以往由西方現代文化主導的時尚消費主流之勢,加快建設對全球時尚產業發展有推動、有創造、有貢獻的時尚強國。
文章來源:中國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