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該調研的一項結果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今正面臨著幾項嚴重的用戶端考驗,包括較低層次的知識水平、相對嚴重的不信任現象、以及對用戶隱私的呼吁,這些問題均反映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的長期擔憂。
此外,盡管現在看來人工智能的使用率依舊較低,但在某些特定領域及用戶群體中正以極快的速度增長。根據Disqo調查發現,約有14%的消費者使用過生成式人工智能,較2月份已經增長了4個百分點(40%)。在美國成年用戶群體中,Z世代群體是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增長最快的群體,其中20%的用戶人工智能技術抱有顯著的積極心態,而只有7%的用戶表示依舊存在不理想的心態。
根據Disqo最新報告指出,通過反復接觸、嘗試、應用人工智能的一鍵式內容生成和溝通體驗,消費者最初的懷疑態度正在迅速減輕。但盡管如此,消費者對于這一領域的了解程度仍然不高。在公司兩次調查時間段內,對于人工智能持有“非常低認知度”的消費者減少了12個百分點,但依舊有61%的消費者稱其了解程度“較低”。
此外,研究發現,消費者或用戶對人工智能的感知度、接納度因其所接觸的領域而異。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點,Disqo從企業資料到生活娛樂等方面,詢問了消費者關于在12個不同領域中使用“由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看法。結果顯示,娛樂或新聞等更具創造性的領域,人們對于人工智能的滿意度最低。盡管有 30% 的消費者認為人工智能并不適用于內容創作,尤其音樂、電影和電視節目等類別。但在包括營銷材料(27%),在線課程(20%)和企業電子郵件(19%)應用等領域,人們的接納程度相對較高。這也為人工智能的未來應用方向,點亮了一盞燈。
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建立信任度,是人工智能得到更大范圍普及的重要挑戰。Disqo 報告指出,相比由人類創作的內容,54%的用戶對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信任程度更低。不過,此后該數字下降了6個百分點,報告指出,這應該歸功于千禧一代和X一代人群帶來的積極性影響。
除此之外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目前整體來看消費者對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信任程度,是阻礙該領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Disqo也進一步指出, 約86%受訪者對該技術的透明度,同樣抱有強烈需求。因此,在眾多品牌蜂擁而上擁抱人工智能的同時,如何讓消費者參與其中、頻繁與其進行溝通普及,不論對于品牌或人工智能領域而言,都意味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而隨著各大品牌繼續對人工智能進行試驗,Disqo 的研究人員表示,“消費者的支持將是決定它是能夠堅持下去,還是輸給下一個新事物的決定性因素。”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