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18年大朗毛織推介會暨第十七屆 “織交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紀朝、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彭燕麗,以及大朗鎮黨委書記謝錦波等大朗鎮領導出席了本次活動。
據悉,本屆“織交會”以“魅力·新織城”為主題,將于11月3日—5日在大朗舉行。記者從大朗毛織管理委員會獲悉,本屆展會的展覽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展位數近2000個。目前,招展率已達60%,紗線專區也將亮相本屆“織交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織交會”將從“新”出發,結合“品牌”“文化”“互聯網+”三大元素,打造永不落幕的織交會。
謝錦波書記現場熱情邀請各大媒體朋友到大朗進行采風,實地感受大朗魅力。
楊紀朝對大朗“織交會”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認為,大朗“織交會”連續成功舉辦16屆,屆屆推陳出新相當不容易,這離不開大朗鎮委鎮政府的重視與支持,近年來,毛織勞動生產成本不斷加大,對此,大朗不斷創新,產業鏈發展越來越成熟,在轉型升級方面成績突出,值得借鑒。
3000多家毛織企業被“星光大道”帶旺
近年來,大朗憑借獨具特色的城市升級方式,打造了美景路、松佛路、迎賓路、富康路等多條彩色路、“星光大道”,升級改造了富民南路、長盛南路等,實現“殘街”變“長街”、“試點”變“示范”,大朗一舉實現全國文明鎮“三連冠”,被譽為廣東省第一座“彩色新城”。
城市品質的提升不僅增強了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還提升了大朗的經濟發展綜合實力和區域競爭力。富康路毛織專業街“星光大道”的建成,為周邊3000多家毛織企業及工商戶帶旺了商機,臨街商鋪租金提升20%,屬地巷頭社區經營總收入增長30%。紡織創意產業中心、環球貿易廣場等項目也迎來蓬勃的發展機遇。
此外,大朗還積極推動巷頭創新大廈等商貿城重點項目的建設進度;優化毛織貿易中心配合和管理,延長毛織貿易中心的交易時間、增加場內電梯數量,引導商戶提升產品檔次。
不論是老牌的毛織貿易中心,還是新興的紡織創意產業中心、環球貿易廣場,還有以富康路為代表的12條毛織專業街,它們聯合形成了大朗毛織產業完整的產業鏈配套,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再造、強化產業支撐作用、帶動城鎮化發展、促進產城融合發展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紗線專區亮相織交會
多年來,在毛織產業不斷發展的同時,與之相配套的毛織紗線產業也在不斷集聚、不斷提升,成為大朗毛織產業的新亮點。目前,大朗鎮已注冊紗線相關企業近2000家,形成了富康路、富華北路和神塘路3條紗線銷售專業街,年銷售額達300億元,成為了華南地區最重要的毛織紗線銷售基地之一,被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授予“中國毛織紗線集散基地”。
本屆“織交會”,大朗將打造面積約200平方米的紗線專區,進一步整合優質紗線資源,幫助企業更便捷和集中掌握行業發展趨勢,了解最新紗線款式,實現展商與買家、企業與市場的高精準對接。“織交會”期間,還將承辦全國毛紡織產業集群工作交流會,屆時30個產業集群的負責人齊聚大朗,共謀紗線產業發展。
另悉,第十七屆“織交會”將從“新”出發,結合“品牌”“文化”“互聯網+”三大元素,打造“永不落幕的織交會”。
200多家毛織企業入駐環保產業園
東莞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自2016年起高標準推進以治水攻堅戰為核心的環境整治工作,并全市范圍內打響了藍天保衛戰,僅2017年完成截污管網建設的數量是以往6年總量的1.5倍。基于此,為了大朗毛織可持續發展,大朗鎮在“環保”上下足了功夫。
大朗鎮黨委書記謝錦波在會上透露,大朗結合毛織產業特點,投入3億元建設了環保產業園,對毛織洗水、印花車間進行整治、搬遷、整合,統一建設污水網管和處理中心,日處理能力達1.5萬噸,吸引了200多家企業入駐。
“在首期面積178畝的基礎上,正在加快推進二期94畝地塊出讓建設,務求帶動更多毛織企業實現綠色生產、可持續發展。”
謝錦波說,事實證明,抓生態文明就是抓經濟發展。大朗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實事求是,銳意創新,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舉措,使生態環境與產業發展相得益彰,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答記者問
記者:我們注意到“織交會”自舉辦以來每年都在推陳出新,請問今年與前十六屆相比最大特色是什么?今后將如何繼續保持“織交會”的特色,以使“織交會”保持其特有的生命力。
大朗鎮人大副主席葉建華:
今年織交會大家將看到多條毛織專業街化身為彩色路和星光大道,一座富有時尚活力和魅力的彩色新城將呈現在大家面前。今年最大特色就在這里。
此外,隨著去年那件“燒不著的毛衣”一炮而紅,本屆展會還著重加大了新型紗線的展示和應用推廣力度。主要是三個一:一是打造一個新型紗線展區;二是舉辦一場新型紗線應用研討會;三是組織一場大規模的新型紗線企業對接會。
記者:2017年東莞摘得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大朗也實現了全國文明鎮“三連冠”,廣東電視臺曾用了3分鐘專題報道了大朗精神文明建設經驗。請問,大朗如此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對毛織產業發展有什么作用?
東莞市毛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葉沛華:
2017年,大朗把精神文明建設、城市品質提升計劃和經濟產業三者結合起來抓,打造了一批彩色路和星光大道,做旺了10平方公里的毛織商貿城,相關工作得到了毛織企業和群眾的高度評價。我認為這樣做,對毛織產業發展起到了“三個提升”的作用:
一是提升了毛織企業發展信心。毛織商貿城周邊城市環境的提升靚化,讓商家和群眾感受到黨委政府對毛織產業的重視和投入,帶動人們前來娛樂休閑、購物消費,為毛織產業帶來了商機和活力,企業家紛紛表示發展信心更足了。
二是提升了毛織產業的效益。營商環境和城市環境的改善,增強了大朗毛織的品牌力、影響力,沿線商鋪租金提升30%以上,前來洽談合作的企業增多,多數毛織企業的效益有較大提升。
三是提升了毛織產業集群效應。通過精神文明建設,大朗城更美、人更文明、毛織產業更繁榮,成為了毛織企業爭相進駐的發展平臺,成為了全球客商合作交流、收獲財富的商業平臺,成為有影響力的全球性毛織商貿基地。
記者: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目前中國散裂中子源正是位于大朗,東莞市也正大力推進中子科學城規劃建設,將形成科技創新與人才創新的“雙中心”疊加優勢,請問將會給大朗帶來什么影響?大朗將如何利用這些優勢推動毛織產業發展?
大朗鎮黨委委員葉淑帆:
中國散裂中子源作為全球四臺散裂中子源之一,填補了國內脈沖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手段,對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前沿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東莞市委市政府圍繞散裂中子源建設中子科學城,將進一步擴大科學裝置的聚集作用,吸引全世界最頂尖的人才、最先進的技術定將匯聚于此,下來大朗將把準優勢、搶抓機遇,推動毛織行業實現科技和人才“雙輪”驅動發展。
在科技創新上,我鎮在全國率先利用阻燃材料,研制出“燒不著”毛衣,今年元旦還被央視一天內連續三次報道。下來,我們將依托中國散裂中子源,與中科院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推廣碳纖維、石墨烯、漢麻纖維等一系列新材料應用,推動傳統紡織產業向綠色環保、高端時尚發展,為傳統紡織產業打開新市場,迎來發展新空間。同時,對原創品牌、研發新材料等企業多予支持,引導毛織市場向“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
在人才創新上,中國散裂中子源在高峰時可容納匯聚600多名科學家開展工作,其中不乏設計、研發等高科技人才。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做好吸引人才、培養人才、服務人才工作,為毛織類人才優先解決各類問題,如教育、戶口、貸款等,力爭持續、科學地打造出一批批毛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