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我國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日前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的意見》(以下簡稱“制造業當家22條”),再次明確了制造業的重要戰略地位,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6月16日,廣東省工信廳推出“制造業當家22條”百問百答,深度解讀“制造業當家22條”。
一直以來,廣東是建設制造強國的排頭兵。數據顯示,2022年廣東制造業總產值突破16萬億元,全部制造業增加值4.4萬億元,占全國的八分之一強,制造業既是廣東深厚的“家當”,也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利器”。
“‘制造業當家22條’是廣東全省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制造強省建設工作的總‘路線圖’和‘施工圖’。”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涂高坤介紹說,“制造業當家22條”重點突出五個新:突出制造新格局、突出變革新氣象、突出創新新理念、突出發展新動能、突出政策新發展。
此次,“制造業當家22條”確定了2027年制造強省建設邁上重要臺階、2035年全面建成制造強省的戰略目標,圍繞“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聚焦重點產業和領域持續發力,著力實施制造業當家“大產業”立柱架梁行動、“大平臺”提級賦能行動、“大項目”擴容增量行動、“大企業”培優增效行動、“大環境”生態優化行動等五大提升行動。
《意見》提出,將制造業及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列入核心目標。到2027年,廣東省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以上,制造業及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65%。
涂高坤介紹說,廣東將大力支持與制造業緊密相關的一二三產業發展,實施生產性服務業十年倍增計劃。充分用好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以及橫琴、前海、南沙等三個重大平臺建設的政策優勢,全面加強粵港澳大灣區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國內國際重點區域的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合作。
據介紹,廣東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以儲能電池為代表的新型儲能、海洋工程裝備、農業機械、食品工業等,培育新增3至4個萬億元級戰略性產業集群和4至5個超五千億元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優化重大項目建設全流程服務,推動工業投資躍增、招商引資增量倍增,工業投資年均同比新增超過1000億元,每年推動9000家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
此外,廣東將高起點、高標準推進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和15個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建設,打造30個具有鮮明產業特色、產業核心競爭力的“萬畝千億”產業發展平臺。通過優存量、擴增量,讓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動力更強、家底更厚。
涂高坤稱,廣東將盡快完善印發“制造業當家22條”2023年度作戰圖,實行掛圖作戰,全面推進制造業當家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責任編輯: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