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主題論壇(一):
先進纖維技術論壇前瞻智能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鄭州中遠企業集團高級助理化丹丹以《中國萊賽爾工程技術的現狀和未來發展》為題分析了萊賽爾纖維發展歷程、工程進展、工程技術現狀,重點探討未來中國萊賽爾工程技術的發展及工程化之路。她表示,目前萊賽爾纖維工程面臨漿粕選擇范圍受限、NMMO溶劑體系副反應多、溶解設備與紡絲效率低等問題。鄭州遠一作為專業的萊賽爾短纖工程技術公司,能夠在漿粕預混合調配、原液制備、原液輸送和過濾、纖維成型、精煉烘干切斷等關鍵制備環節提供技術支持。公司先進生物基材料技術研究中心,也能提供包括生物基原料、工藝、工程、應用、測試評價的系統研究,可協同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合作開發。

成都新晨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長剛以《PBO纖維應用及發展》為題闡述了PBO纖維的產業定位和纖維特性,介紹了當前我國PBO纖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情況,以及在航天航空、國防軍工、生命防護、工業制件及日常生活等領域應用所取得的進步與成效。他提到,PBO纖維具有超低介電損耗、耐高溫阻燃性能、輕量化高模高強、穩定性優異等特性,已逐步形成基礎產品及差異化系列產品種類,是二十多個工業領域的應用的高端材料。當前,PBO纖維行業正處于跨步式發展階段,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可觀的市場規模。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陳燁作《高保形聚酯纖維制備及其服役性研究》報告。他在報告中提到,高保形纖維作為功能性纖維的重要品種,具有易護理、免熨燙、親和舒適等特性,滿足快節奏現代生活,契合低碳、節能減排的理念,但是對該纖維在應用過程中性能下降的研究缺乏。課題以提高保形纖維彈性回復、降低彈性保形纖維成本為目標,以并列型結構為基礎制備高彈保形聚酯纖維,制得的織物更易護理,可廣泛應用于褲料、裙料、戶外休閑、運動等領域,比如瑜伽服、高伸展運動內衣、保形襯衫、文胸、手套、護膝等產品。

浙江石金玄武巖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胡顯奇在以《純天然生產工藝是玄武巖纖維的高效制備技術》為題的報告中指出,連續玄武巖纖維以火山巖為原料經1550℃左右的高溫熔融后快速拉制而成的連續纖維,與碳纖維、碳化硅纖維一樣被國家列為“關鍵戰略材料”。目前,我國連續玄武巖纖維的制備有兩大類生產工藝:一是以天然玄武巖為原料的工藝路線;二是人工配料經多道處理的工藝路線。通過對兩種不同生產工藝的對比分析,指出前者是連續玄武巖纖維的本質特征和優秀基因。該路線綠色環保、工藝簡潔、投資小、綜合性能優異,但其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難度更高、原料也相對單一,代表著綠色循環經濟的發展方向,具有極大的發展前景和社會價值。

西安工程大學材料工程學院院長助理、高分子系主任馬建華作《生物質基纖維材料的濕法紡絲構筑及其多功能應用》主題報告,介紹了纖維素基功能纖維和海藻酸鈉基功能纖維制備及應用。他提到,生物質是再生纖維材料開發和功能化應用的寶貴原料資源,除了天然纖維紡紗,為了更好地擴展纖維的原料來源,化學再生纖維工藝隨著技術的發展,逐步朝著高附加值、多功能化和綠色低碳的方向發展。纖維素、海藻酸鈉、殼聚糖等生物質基材料很難熔融加工,故溶液紡絲(包括濕法紡絲、靜電紡絲、干法紡絲)是上述材料制備纖維的主要工藝;通過紡絲溶劑的選擇以及紡絲液的設計,能夠實現功能粒子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協同作用,進而保證強度和功能的同步實現,具有一定的可拓展性;生物質再生纖維實現中試生產后,可通過針織、機織或者編織實現功能織物的制備,進而通過結構設計實現其在應變傳感以及柔性可穿戴領域的應用。

隨著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化纖行業如何與智能制造時代融合成為當務之急。杭州銳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小兵以《傳統制造業與智能時代融合的思考》作主題報告,介紹了清板機器人、智能AGV落筒、全自動包裝線等關鍵核心技術為化纖行業生產制造帶來的改變,并指出智能制造是制造業未來必走的發展方向。以自動化、智能化車間系統為例,該系統可對每錠絲餅信息、每臺絲車信息、每包絲信息進行數據動態追蹤,實現全流程數據可視化集成管控,降低了用工成本和勞動強度,減少了人工失誤,大幅度提高單錠絲餅信息追蹤的生產質量及效率,實時提取產品、設備、生產、環境和業務的各項數據的同時,進行動態監控,有效提升了公司效益、效率和效能,推動傳統制造業智能化轉型。

平行主題論壇(二):
化纖綠色低碳技術論壇
把脈綠色新方向、低碳新技術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李德利以《我國紡織化纖行業的自主認證——綠色纖維標志(GF)認證》為題作報告。他表示,綠色纖維認證標志是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注冊的證明商標,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是綠色纖維標志的持有人,享有綠色纖維標志的商標專有權。目前,已有40家企業通過綠色纖維認證,認證產品覆蓋循環再利用滌綸、腈綸、萊賽爾纖維、殼聚糖纖維、PTT纖維、聚乳酸纖維,原液著色錦綸、滌綸、丙綸、芳綸、聚酰亞胺纖維等品種。
李德利指出,綠色纖維標志(GF)認證一是以整套先進標準為依托,包含了生產過程、原輔材料、產品品質全方位的綠色低碳要求;二是為消費者、生產和品牌方提供可信賴的服務,標準和認證體系持續優化,促進生產方式與消費觀念的轉變;三是體現了我國作為紡織強國的軟實力。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陳龍在《廢舊棉、滌紡織品化學清潔再生與利用的研究》主題報告中指出,我國是紡織品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加大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意義重大。化學法是廢舊紡織品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徑。利用廢舊滌綸解聚單體DMT合成再生聚酯過程中酯交換和縮聚都需要使用催化劑,催化劑量大類多,低催化活性金屬含量難以滿足再生聚酯生產效率與高品質的要求。
陳龍強調,“90%以上的PET生產使用的是銻系催化劑,但是重金屬銻對人體和生態環境都會造成嚴重威脅。銻催化劑已成為制約聚酯行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廢舊滌綸DMT法制備再生聚酯亟需研發高效且能保證聚酯品質的綠色催化劑。”
安徽豐原生物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范亞慶在題為《非糧路線生產聚乳酸 實現纖維行業綠色發展》的報告中提到,聚乳酸纖維具有優良的物理特性和廣泛的用途,其織物尺寸穩定性好,集棉的舒適與保暖、粘膠纖維的懸垂、滌綸的強度和真絲的手感于一身,服用性能優異,可廣泛應用于服裝、家紡、裝飾、衛材等領域,是當前最具發展前景的“綠色纖維”之一。“聚乳酸是真正可降解的生物基材料,不使用石油和煤炭,真正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是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范亞慶說道。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孫賓分享了“DH-HyTi耐水解雜化鈦催化劑及其聚酯工業應用”。孫賓介紹了當前行業銻催化劑換鈦催化劑的必然性和重要性、DH-HyTi的關鍵技術、DH-HyTi的技術優勢以及協同創新聯盟推進上下游產業鏈共同發展。
孫賓表示:催化劑在化纖生產過程中可提高反應速率和生產效能,是關鍵原料。目前世界上90%以上PET都采用銻基催化劑,主要是乙二醇銻,但銻遷移存在重金屬,有毒、致癌等危害,危害人體健康和環境污染。其中對兒童的影響尤為嚴重,因為兒童對重金屬有更高的消化吸收能力卻不具備相應的抵抗能力。因此,綠色紡織品以及瓶用聚酯的銻系催化劑迫切需要替代。
孫賓表示,綠色環保雜化鈦催化劑(DH-HyTi-LCEJ)耐水解,具有與銻系聚酯樹脂相近的結晶行為,所得PET切片亮度高,b值達一級品纖維標準。并且鈦系催化劑在聚酯合成過程中可以降低反應溫度,因此可有效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耗;由于鈦系催化劑在酯化過程中也具備一定催化活性,降低反應溫度的同時還能夠減少副產物的生成,相對降低了EG的消耗。鈦系催化劑的高活性,可提高生產效率。
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市場研發總監羅帥分享了“PET化學回收工藝及方法”。羅帥介紹了聚酯回收再利用現狀、聚酯回收再利用方法、聚友化工廢聚酯回收技術、經濟性分析、尼龍絲回收分析。他分析了中國再生聚酯工業發展的三個階段,包括規模及差別化產品,當前主流的物理法和化學法回收工藝路線,主要原料的處理以及回收技術的難點。其指出:化學法過程,流程相對復雜,適合生產規模大,生產消耗低,產品粘度高、產品附加值高。經過醇解的低聚物通過在線多級過濾器可以去除原料中的固體雜質,反應中脫出的乙二醇可以帶出原料中的小分子,使纖維的顏色得到極大改觀,產品粘度可以提高到0.65甚至0.75以上。聚友的工程技術具有原料適應性強,各種低端原料可以單獨使用;產品品質高,可生產多種規格的長絲、短纖;可多次循環使用;運行成本低,EG可回收利用;幾乎不產生三廢、不產生二次污染,經濟性高等優點。
中紡院綠色纖維股份公司副總經理于順平分享了“科技引領、品牌賦能,綠纖@未‘萊’”主題報告。中紡院綠色纖維股份公司成立于2015年,為通用技術高新材料控股下屬企業,擁有國內首條技術和全套裝備自主設計制造的單線6萬噸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生產線,是中國第一家具有萊賽爾纖維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中紡綠纖現有9萬噸綠纖產能,是國際領先的萊賽爾纖維企業。
于順平介紹了中紡綠纖的最新產品綠纖竹®、綠纖®優賽爾以及綠纖®創新發展新時尚。綠纖竹®和綠纖®優賽爾的抗原纖化性能優越,即在外力作用下,不易起毛起球,抗拉伸和抗壓縮性能較好。綠纖竹®的吸色飽和度高、色澤鮮艷、光澤柔和、高蓬松輕盈、潤滑而細膩、柔軟而輕爽,具有棉一樣的柔軟感,絲綢一樣的滑爽感。綠纖竹®在自然狀態下可完全生物降解。經試驗測試,40天綠纖竹®自然降解率可達到99%以上。其紡織品通過回收降解,重新回歸自然。綠纖®優賽爾的交聯率已經穩定達到了90%以上,在客戶端生產的面料比對檢測已經達到國際標準。當前綠纖系列產品在嬰童以及衛生用品領域都得到了大量應用。
平行主題論壇(三):
功能性纖維材料制備技術論壇
聚焦創新趨勢,突破技術難點










信息來源: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
綜合整理:《紡織服裝周刊》陶紅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