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國美女用的皮筋和頭飾,80%來自焦作沁陽紫陵鎮
焦作沁陽紫陵鎮有幾個村,塢頭、范村、王村等,表面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它們所生產的五彩皮筋和其他頭飾產品,占到了全國市場份額的80%以上,年銷售額6億元以上,吸納6萬余農民就業,其中的塢頭,被稱為“全國皮筋頭飾行業第一村”。
2、許昌假發,讓全世界麗人擁有“頭頂服裝”
許昌假發,在全世界的假發市場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有關數據顯示,許昌現有發制品相關經營企業4000多家,擁有3000多個產品種類,相關從業人員30萬人,市場遍布120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假發數量能占到世界假發市場的50%。目前阿里巴巴的跨境電商平臺上,平均每2秒就能賣出1頂來自許昌的發制品,全球每賣出10頂假發就有7頂來自許昌。
3、河南已成為“跨境美妝全球集散基地”
誰能想到,地處中原腹地的河南近幾年成了僅次于廣東、山東的美妝(彩妝)大省。
天眼查顯示,中國目前共有13.4萬家名稱或經營范圍含“彩妝、美妝”字眼的企業,其中,廣東省以2.4萬家相關企業數量占比17.9%,位居第一,山東省和河南省數量也均超過1萬家,分別以8.1%、7.7%分別占據第二位、第三位。
一些大單品的經營上,目前,廣東省口紅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之首,擁有近400家企業,占全國該類企業總量的13.04%;排名第二、三的河南和河北兩省也分別擁有334家、248家口紅相關企業。廣東省面膜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之首,擁有1400余家企業,占全國該類企業總量的33.15%;此外,排名第二、三的河南、山東也分別擁有近300家面膜相關企業。
進出口業務方面,來自海關等部門的數據顯示,作為中國跨境進口第一大品類,鄭州的美妝進口量占整個中國跨境進口的行業比重超過30%,已經形成“跨境美妝全球集散”的優勢。
本土美妝品牌培育上,河南因為擁有龐大的人口與數量可觀的縣級市場,且化工產業基礎雄厚,因而也一向表現突出。上世紀90年代,中陸洗化城作為傳統批發市場盛極一時,誕生了知名的化妝品批發大戶興隆日化、迎春洗化、鑫源日化等,市場覆蓋全國,至今仍保持著年營業額至少超億元的規模。2000年以后,佰草集、自然堂、卡姿蘭、美膚寶、瑪麗黛佳、丸美、韓后等10余個國內一線品牌的全國NO.1代理商,均誕生于鄭州。
發達的縣級市場為各類美妝品牌提供了生存沃土。據《化妝品報》記者走訪市場了解,河南108縣市中至少涌現出了30多個門店數超10家的化妝品連鎖系統,這些區域性連鎖大多以縣為單位,各自稱王,市場地位幾乎難以撼動。
這樣一種市場格局中,近些年,“我的時尚女友”(駐馬店)、“洛陽色彩”(洛陽)、“花漾年華”(開封)、“晶晶化妝”(周口)、“艾華氏”(漯河)、“美生堂”(信陽)、“碧云天”(商丘)、“周天名妝”(洛陽)等本土彩妝品牌企業異軍突起,取得了廣泛影響力和市場業績,有不少甚至連續多年進入“中國化妝品百強連鎖榜”。另外,從河南走出去的“環亞科技”正在沖刺IPO,該企業名下擁有“美膚寶”“法蘭琳卡”“滋源”等國貨美妝個護品牌。
應該說,在便利的交通網絡支撐下,河南地區的美妝產業不僅滿足了本地市場,還輻射了安徽、山東、山西、陜西、湖北等一眾周邊地區。正因看到了這么大的市場空間,定位于打造“中原美妝時尚小鎮”的鄭州同贏商貿港、洛陽中原美谷美妝基地受到政策層面的大力扶持,目前正躍升為中國美妝產業的新地標。
4、鹿邑化妝刷:聚焦性的產業演進,讓它站在了金字塔尖
有了美妝產品,還要有美妝用具。
現在,地球人都知道周口鹿邑有一個了不起的產業——化妝刷——年產值近40億元,相關生產企業140多家,帶動全縣相關產業經營主體達1000多家,吸引全國專業化尾毛產業技術工人1.8萬多人,吸納本地就業5萬多人,已形成一個鏈條完整、配套完善、集產研銷一體的化妝刷產業集群。
這個地方的化妝刷等尾毛產品年銷量占全國80%以上,市場覆蓋美國、日本、韓國、歐盟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歐萊雅、香奈兒、雅詩蘭黛、寶潔、雅芳等10多個國際品牌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5、鹿邑產的草帽,在國際市場上受追捧
在鹿邑還有一項美麗產業,近幾年開始享譽國際。
具體而言就是由當地農民編織的草帽,目前已成國際時尚界極為歡迎的特色產品。無論是法國服裝界的知名模特,還是歐美、日本的皇室成員,從這里走出去的不少定制草帽,都成為她們頭上極為靚眼的風景。
6、鄲城傘、寶豐眼鏡,為中國女人遮陽避雨
一把美麗輕盈的遮陽傘,在夏天對女人特別重要。東漢蔡倫發明了紙以后,人們用涂了桐油的綿紙制傘。此后千年間,油紙傘、油布傘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替人們遮陽擋雨,還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元素。
去杭州京杭大運河,那里有專門的傘博物館。
河南汝州有一家油布傘手工制作坊,至今傳了150多年,依然保留著100多道傳統的制作工藝,被汝州市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要尋找古典詩意,那么,這就是很不錯的去處。
但現在我們要說的卻是位于周口的鄲城傘業產業園,那里面工人們忙忙碌碌,五顏六色的成品傘在工人靈巧的操作中“流下”生產線,打包裝箱,銷往世界各地。
目前,鄲城縣共有制傘企業 100多家,在周圍鄉村設有200多個加工點,輻射2000多個班組,從業人員近萬人,其中,傘業產業園吸納了三和雨具、兆億傘業、雅姿制傘等13家規模型制傘企業,產品的市場份額已占全國20%以上。他們的目標,是打造“中國傘業之鄉”。
這個目標遙遠嗎?現實情況是,中國的傘業制造,正在實現由東南沿海向內陸省份的轉移。早在2014年,鄲城人徐維義和馬秀蘭夫婦倆決定返鄉創業,利用自己在福建一家制傘企業13年的工作經驗,在家門口建起了自己的制傘工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鄲城的制傘產業集群就這樣迅速發展起來了。
“一縣一特色”,這是鄉賢回鄉創業的結果。當前內地的許多產業發展,大概都需要這樣的“火種”。
與鄲城傘類似,平頂山寶豐的楊莊鎮近些年興起了一個眼鏡產業園,它這里出產的太陽鏡、墨鏡等美妝用眼鏡產品,目前在國內已占據一席之地。2021年,這個產業園就生產鏡片14萬片、鏡架613萬副,實現產值4.85億元,2022年已超過6億元。園內已入駐由當地農民和外地客商創建的企業近20家,形成了眼鏡研發、生產制造、視光培訓、物流配送整條產業鏈。
這樣的“火種”,在當前的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背景中,極為普通。但正因如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7、中國女人買的圍巾或帽子,至少有一半來自偃師翟鎮
在洛陽偃師,有一個翟鎮鎮。全鎮現在擁有針織企業500余家,從業人員2萬余人,形成了“基地+公司+農戶”的完整產業鏈,年產各類針織圍巾、帽子3億多條(頂),產值約20億元,屬于名副其實的“中國針織圍巾鎮”。
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的女人每年買一條(頂)針織圍巾或帽子,那么一半的可能性,就是由翟鎮人織出來的。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有三大針織基地:上海的川沙縣、河北省的蠡縣和河南省偃師的翟鎮,都是以針織帽子為主。
隨著形勢的發展,上海市川沙縣的產品開始面向出口,編織高端的羊毛衫、毛褲,河北省蠡縣則轉產織低檔次毛衣毛褲,到全國各地推銷。這樣,生產針織帽子的,就只剩下河南翟鎮了。
翟鎮鎮甄莊村原來有一個集體針織廠,后來適應不了競爭,垮了。1982年,當地出現個體戶,翟鎮鎮的針織業風起云涌,相繼建了染線廠、毛紡廠等,不少企業從最初的針織橫機又陸續上馬了三針機、七針機,生產老虎帽、八角帽、球帽、杏子帽以及各種圍巾,近些年又將產品線延伸到紡線、毛毯、飛織、3D鞋面布等,并借助電商等營銷渠道(該鎮從事針織電商銷售的企業有100多家),更加鞏固了“中國針織看翟鎮”的市場地位。
翟鎮針織,帶來的是溫柔的守護。
8、睢陽內衣、鄭州女褲,它們的溫柔,天下女人都懂
既然說到溫柔,那么我們再說兩項屬于河南的具有比較優勢的溫柔產業——內衣和女褲。
關于鄭州女褲,我們早就耳熟能詳:近10余年來,鄭州市已有大小女褲生產廠家兩千多家,年生產總量達到7億條,女褲占據了中國女褲50%以上份額,成為中國最大的女褲產業基地,涌現出婭麗達、夢舒雅、逸陽、黑貝、戈洛瑞絲等眾多知名品牌。
近幾年,西平、息縣、淮濱、光山、鄧州、開封等地開展“巧媳婦工程”,服裝產業蒸蒸日上。
商丘睢陽區僅兒童針織內衣產品,就在全國一度達到60%的市場占有率。
商丘市針織內衣產業始于上世紀60年代,歷史上對促進經濟增長、吸納勞動力就業、繁榮市場、擴大出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到了80年代末,原商丘縣針織內衣廠發展成為在行業內聞名全國的骨干龍頭企業,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達到300萬件。
截至目前,商丘市針織服裝及相關配套生產企業達52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9家,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35家,集中分布在睢陽產業集聚區針織服裝城和睢陽區古城內外,年產針織服裝近6億套,從業人員4萬人,銷售遍布全國各大市場。
9、魯山腰帶、鄢陵箱包、桑坡雪地靴:美得酷!美得拽!美得霸氣外露!
河南有幾個皮革加工產業帶,有意思的是,經過長時間的市場演化,它們逐漸形成了分工和定位明確的細分性特色產業:鹿邑的羊尾毛加工、鄢陵的箱包加工、孟州桑坡的雪地靴和汽車座墊、魯山縣張良鎮的腰帶。
先說一下魯山縣張良鎮的腰帶。全鎮目前20多家腰帶加工廠,有一定規模的有15家,近5000人從事腰帶產業,年產腰帶3.5億條,產值10多億元,形成了加工批發銷售的完整產業鏈。通俗一點的說法是,國內每生產3條腰帶,其中有一條就由張良鎮生產,其中,女性用的腰帶尤為暢銷。
張良腰帶產業也發軔于改革開放之初,當地人用人造革、傳送帶和鐵扣做成皮帶,在鄉村集會上走街串巷進行銷售,結果人傳人、人帶人,小作坊很快就遍地開花。1996年,當地一個叫段發的人租賃一家造紙廠的廠房建成了張良人造革福利皮帶廠,從外地購買帶扣,開始進行流水線標準化生產,自此掀開張良腰帶規模化、品牌化經營的序幕。后來,張良鎮人又引進彩線編織腰帶生產線,采取“公司+農戶”的生產方式,將腰帶的產量進一步提升,并銷到了海內外,自此聲名鵲起。
2016年,全鎮腰帶產業出口外匯3325萬美元,占全魯山縣創外匯總額的65%。目前,張良腰帶每年的出口創匯額都維持在3000萬美元以上。
“南有廣東獅嶺、北有河北白溝、中有河南鄢陵”,這大概就是當前中國箱包產業地域分布上的發展格局。當然,這種發展格局并非一成不變,臨近的商丘夏邑,近些年也大力發展箱包產業,僅產業聚集區內的企業,年生產能力就達到了500萬箱(件),大有后來居上之勢。
這實際上也暴露了這種產業在競爭上存在的問題:競爭門檻低,拼的完全是人力、原材料等方面的成本,品牌和技術優勢難以建立。
孟州市桑坡村的雪地靴產業一開始就具有品牌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桑坡有一個知名的皮革企業隆豐皮草,該公司因為向國內企業供應澳洲羊皮,廣州和鎮江的鞋廠就從這里進貨做成雪地靴。2011年前后,好萊塢明星帶火了美國的UGG雪地靴,桑坡村比較精明的村民,就近水樓臺先得月,紛紛從隆豐公司進皮料做雪地靴。因為采購成本、人工成本、場租價格低,桑坡村的雪地靴生產很快崛起,與鎮江、廣州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與此同時,隆豐皮草也與UGG、CUCCI、LV 、PRADA、ARMANI等國際知名品牌形成長期代工合作,其技術、品牌的溢出效應,更是為當地方興未艾的雪地靴產業,增添了不少推力。
于是,2018年前后,借助于直播電商渠道,桑坡火了,桑坡的雪地靴和皮具產業火了。這里在一夜之間,成為許多少男少女的網紅打卡地。
10、人造鉆石與美甲產業:讓天下女人的手,風情萬種
“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這是知名鉆石品牌戴比爾斯曾經的一句廣告語,曾讓無數陷入愛河的人們將天然鉆石定義為愛情的見證。近些年來,那些從實驗室長出來的鉆石,之所以能代替一部分天然鉆石走進女人的內心,很大程度上就與河南一大批超硬材料企業對市場的努力培育分不開。
商丘市柘城縣,有著“中國鉆石之都”的美譽。這里有金剛石超硬材料及相關配套企業100多家,年產量突破150億元,金剛石微粉產量和出口量分別占全國市場的70%和50%。當地生產的金剛石廣泛用于航空航天、勘探鉆頭、超硬陶瓷、半導體材料、鉆戒首飾等領域。
2020年10月,全國首個《培育鉆石(即人造鉆石)》行業標準在柘城縣獲得通過,該標準由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力量鉆石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起草。2021年9月,力量鉆石在深交所創業板首發上市,成為商丘市首家創業板上市企業和第三家主板上市企業。
除了力量鉆石,河南還有中南鉆石、黃河旋風、華晶金剛石、惠豐鉆石、厚德鉆石等知名企業,這些企業所在的鄭州、許昌、南陽、商丘等地,亦形成了洋洋大觀的人造金剛石產業集群,可以說,這種規模舉世無雙。
一個村、一個鄉、一個縣,它們的特色產業就可以讓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為之傾倒,并讓愛美的女人們為之買買買。你們只管買,河南人負責你們的美。
文章來源: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