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計沙溪


“

加強平臺建設
打破產業“小而散”局面

沙溪在公共服務平臺搭建、產業鏈條供應平臺搭建、電子產業平臺的支撐作用方面存在不足
今年初,中山首次提出打造新時代“十大艦隊”,其中包括現代時尚產業。今年中山兩會期間,中山市人大代表、沙溪鎮黨委書記徐成彬提出,以打造中國針織服裝之都大力推動產業時尚化、品牌化升級,形成“沙溪設計”“沙溪品牌”“沙溪產品”的高端供給新格局。
立足當下,以“現代時尚產業集群艦隊”領航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沙溪服裝產業的制造基礎雄厚,家當厚實,但還需要一個高端服裝展示的平臺與窗口,真正把服裝產業推向高端化、時尚化、國際化。
沙溪服裝產業以通偉、元一、霞湖世家、金鼎、紳維紀為代表,已經形成了高端服裝產業矩陣,在推動服裝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支撐下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不過,沙溪在公共服務平臺搭建、產業鏈條供應平臺搭建以及電子產業平臺的支撐作用仍存在不足,致使服裝產業集群發展步伐減慢。
截至2023年,沙溪服裝規上企業僅82家,而服裝企業總數達40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占比僅2%。代工制造領域企業成為產業隊伍中的主流,其中還包括數量龐大的服裝個體加工戶。
隨著城市更新、建設、發展的腳步加快,大批小微企業沒有了生存的土壤,加上規劃建設缺失與滯后,眾多小微服裝企業只能租用廠房甚至民房,混雜在居民區中,帶來安全隱患和環保問題。
南都在深調研走訪中經常聽到許多中小微企業訴苦。有企業直言,“我們想增資擴充廠房,太大面積一是用不起來,二是貸款壓力大,我們很希望有中小企業的工業園。”而喊了很多年,至今依舊不知身在何處,為什么就不能為中小微企業量身定做適合實際需求的園區?
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對實體線下銷售的沖擊,不少商戶轉為線上銷售。沙溪在2020年就提出要對龍瑞國際服裝城、富元服飾世貿中心、云漢輕紡城進行升級改造,重點打造直播基地、服裝供應鏈平臺、電商人才孵化基地等項目。
不過,南都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目前富元服飾世貿中心大門緊閉,商戶已經全部搬離,里面正在進行裝修。在電商方面,除了龍頭企業自主建設的直播基地,其余的包括龍瑞國際服裝城及其它制衣廠、商鋪自建的直播間,規模都不大,處于小而散的局面。
從布匹變成成衣,要經歷數十道工序,這是工人在搬運布匹。
“

增強話語權
從“你告訴我生產什么”向
“我告訴你流行什么”轉變

沙溪人樂于引領時尚、追求時尚、創造時尚、傳播時尚,沙溪是名副其實的制造之城。不過,現階段時尚氛圍還不濃,離時尚之城還有一定距離。
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益群認為,沙溪政府應該強化規劃、引導,借助原有的生產優勢,樹立沙溪在“針織服裝”這個細分領域的話語權,從“你告訴我生產什么”向“我告訴你流行什么”轉變。
比如今年,沙溪鎮舉辦“2023廣東時裝周(春季)-沙溪日”,獲得了很多贊賞的聲音,不少企業認為通過活動,起到了鏈接各渠道的資源、內外互動以及政企行業商會(產業聯盟)聯動的作用。
黃益群指出,沙溪完全可以聯合專業機構,在類似具有行業關注度的平臺上向外界進行發布,比如下一季T恤流行什么款式、什么顏色,走“小而精”的路線,強化沙溪在細分賽道的引領地位,在單品領域塑造自身優勢。
不少企業家向南都記者表示,希望這個活動能持續進行下去,并不斷提升格調,不僅是走到服裝市場,還要走進各地品牌企業,將時尚秀場、時尚論壇、時尚沙龍等辦到全國各地去。通過這些時尚活動、時尚會展,加速吸引全球時尚產業鏈人才與技術資源向沙溪匯聚,進一步夯實自身時尚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
還有企業家表示,沙溪要打造時尚之城,單靠本土企業和沙溪鎮府自身的力量遠遠不夠,需要將這一課題提升至中山市級層面,“宣傳造勢不是簡單的開場時裝發布會,還需聚智借力,匹配更高層次載體和活動支撐”。
有企業家表示,應將沙溪服裝從全市產業發展戰略方向和產業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等角度服務產業突圍,舉辦有影響力的國際性時尚活動向全球展示沙溪服裝產品,并吸引各類時尚資源形成產業合力。
位于沙溪的云漢輕紡城緊靠105國道,每天都有大量原料、輔料經由這里中轉集散。
“

從2B到2C
?跳出固有思路“以消費者為中心”

時尚產業無疑是個性化、定制化的,需要圍繞產品做到“小而美”“小而精”
做優設計、做強品牌、做好產品,這是沙溪休閑服裝從制造基地向時尚產業邁進的必修課。
改革開放初期,紡織服裝產品利潤空間大,大量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來到沙溪創辦工廠。但由于服裝行業壁壘較低,不少企業走到今天競爭優勢已經不夠、發展后勁已經不足。此外,小富即安的思想也導致不少企業發展存在局限性。
中山巨邦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邦”)董事長蘇永盛是目前為數不多仍在堅持生產制造的本地人,他笑稱,做企業很累,不少跟他同一批創業的本地人,都已經停下腳步過上了安逸生活。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認為,由于企業自身進行的再投入、外部跨界資本的投入都不夠充分,這也使得沙溪服裝產業提級換代沒有跟上。
向現代時尚產業進發,沙溪勢必要跳出常規、解放思想,拿出再攀高峰的決心和勇氣。
今年,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特別提到,要向時尚化轉型,打造紡織服裝創意設計策源地。鼓勵紡織服裝企業與服裝設計大師、工藝美術大師合作,打造一批“小而美”的“輕奢”服裝,破解同質化。
與批量生產加工不同,時尚產業無疑是個性化、定制化的,在市場進入細分階段,能不能圍繞某一個產品做到“小而美”“小而精”,在設計上做精研究透;擅長生產制造的制衣企業,思維如何從2B向2C轉化,以消費者為中心,直接面對客戶需求,這些是過去沙溪服裝企業的短板,也是需要深思的考題。
作為目前沙溪鎮營收排名第一的服裝企業,中山市通偉服裝有限公司在20多年前就開始嘗試自主設計、建立自主品牌。但是,兩次重資投入都以失敗告終,該公司董事長鄺活源認為,制造企業擁有B2B的經驗,但遠離市場,無論營銷思路、產品設計還是門店的選址等,都無法真正從顧客的角度出發。
而巨邦則進行了更深入的嘗試。巨邦是沙溪鎮較早進入專業細分領域的服裝企業,目前已開發出驅蚊防蟲、防曬防水等多種功能面料,還研發生產了發熱保溫、防溺水等個性化定制智能服裝。
中山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士倫認為,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需要加強品牌建設。企業要有一個明晰的品牌戰略,持續對品牌進行維護,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持續的影響力。
龍瑞服裝城是中山重要的服裝批發市場。
“

把產業“串”起來
區域品牌形象亟待“出圈”

政府、協會、企業,要聯合為打響區域品牌共同努力
區域品牌集聚的優勢,對于提升整個區域產業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一個地名,就是當地特色的代名詞。像瑞士手表、意大利皮鞋,冠上區域的名頭,哪怕是一個小品牌,也一下子身價倍漲。中山以往有一鎮一品的傳統優勢。在互聯網時代,以往的特色小鎮如何再次“出圈”,依托區域品牌形象聚人聚氣,是需要宏觀謀劃的命題。
政府、協會、企業,要聯合為打響區域品牌共同努力。服裝廠、外貿店、工廠店可以整合抱團;資金上,大、小企業可以整合;人才上也可以資源共享。把行業“串”起來,形成區域影響力,“低、小、散”就變成了“專、精、深”。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沙溪調研后曾指出,沙溪鎮區域品牌建設還不充分,還需加大力氣將區域品牌的形象發揚光大,提升關注度、信任度,才能有力促進產業發展。
實際上,沙溪鎮曾經從2000-2009年連續舉辦了“國際休閑服裝節”,以“造節”的方式提升區域整體形象。但是由于多方原因,“沙溪國際休閑服裝節”在舉辦十屆之后停辦。在中山市波特邦威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錦康看來,這是對沙溪服裝整體形象的消解。
孫瑞哲認為,沙溪具有相當規模的制造基礎,休閑服裝制造在整個行業內具有一定地位,但產業識別度和產業特色與其產業地位不相匹配。
“沙溪需要把產業‘串’起來,才能打響區域品牌。”陳錦康15歲開始做服裝生意,曾聘請沙寶亮作為波特邦威品牌代言人。他認為,產業層級低,區域品牌不強,一個直接影響是難以聚集高端人才,包括設計人才、銷售人才等,即使有個別優秀人才進入企業,也不足以維持團隊的穩定性。另一方面是難以形成精英圈子,現在沙溪很難獲得一手潮流信息、核心信息,這是區域在推進產業轉型中存在的短板。
也有企業認為,沙溪需要打出多張文化名片,宣傳造勢,通過明星效應、新生代、千萬抖音號、時尚博主等渠道,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時尚之城打造的隊伍中來,為時尚城市造勢,為時尚產業賦能,讓每一個沙溪人,包括在外的沙溪人,都能成為時尚沙溪的代名詞和傳播者。
以變促新本是發展的重要經驗。當下的沙溪,正在積極求變,通過“搭平臺”孵化本土服裝品牌,“拓渠道”撬動經濟發展新動能,“巧賦能”促進優勢資源集聚。未來的沙溪,如何探索與自身適配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更值得期待。
來源:南方都市報、紡織經濟信息網
編輯/王昕彤
校對/趙婷婷
審核/?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