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ChatGPT的火熱助推AI技術駛入爆發期,數字科技的更新迭代使得諸多行業的數字化進程開始提速。作為數字產業化的重要一環,產業互聯網的數字化進程也在加速推進。“產業互聯網實質上是對傳統產業的價值鏈、產業鏈和供應鏈進行有效連接和服務的服務平臺。只有進行數字化轉型,才能有效提升產業互聯網平臺對產業上下游、對企業等諸多方面的服務價值。”國聯股份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潘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政策利好 行業規模超十萬億元
產業互聯網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機遇期。
近日,上海市制定發布了《上海市促進產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出,力爭到2025年,產業互聯網平臺交易額突破3.3萬億元;引育100家以上的產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其中30個以上的頭部平臺。
此前,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推動產業互聯網融通應用,培育供應鏈金融、服務型制造等融通發展模式,以數字技術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政策利好,大勢所趨,產業互聯網發展前景十分樂觀。據《中國產業互聯網白皮書》,2025年我國產業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4萬億元,2030年,該規模將達到12.22萬億元。此外,《白皮書》還預測,我國產業互聯網市場滲透率也將進入大幅增長期,到2025年將達到12%,2030年達到38%。
“我國產業互聯網目前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產業互聯網是指將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實現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發展模式。我國積極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許多傳統行業已經開始轉型升級,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今年以來,ChatGPT火爆全球,產業互聯網相關企業的發展也受此影響。“在普適性的一些應用上,我們已經在加入類ChatGPT的能力,比如在客服方面,國聯股份有自己的ChatAI;在技術編程層面,公司有一個系統性的工具名為QuickQuote,可以取代很多普通技術人員的編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潘勇說道。
與此同時,國聯股份也在致力于將數字化的理念不斷深入到客戶服務中去。潘勇表示,未來公司會給客戶企業的各個環節安裝軟硬件傳感器,采集企業的生產數據,進而構建一套數字化模擬生產系統。當企業想改進生產流程的時候,可以先在虛擬端模擬試驗,跑通之后再將這套方案應用到傳統的生產設備上,真正實現降本增效。
產業企業發展迅速 數據安全問題受關注
產業互聯網蓬勃發展,相關上市公司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據潘勇介紹,近年來,國聯股份沿著“三年百家云工廠,50家數字工廠”的戰略目標,穩步推進相關工作。2021年完成了5家數字工廠的數字化改造工作,2022年完成了25家,今年的數字工廠也正在按照計劃逐項落地與推進。此外,技術團隊也在快速成長過程中。團隊規模已經從2020年的100人左右擴充到目前的超320人,這些技術人員在AI、元宇宙、工業互聯網等諸多方面都具備著較強的專業能力,可以有效保障公司未來數字化戰略的落地和實施。不僅如此,在公司推動和賦能不同企業的數字化落地過程中,也積累了很多實戰經驗,對未來自身數字化戰略的落地具備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和更加完整的規劃。
不過,在產業互聯網的蓬勃發展過程中,還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據潘勇介紹,過去幾十年絕大部分國企央企的數字化改造都獲得了長足進步,但是中小型企業的數字化進程一直步履維艱,這其中就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中小型企業數字化的意愿問題、支付能力問題、定制化問題,以及公司在做完數字化之后,他們的使用能力問題等。其中任何一個問題都會阻礙公司數字化轉型的整體進程。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需要大量高端人才,但目前我國在相關領域的高級人才仍然相對短缺,這限制了產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此外,產業互聯網涉及大量敏感數據和信息交換,安全和隱私問題是必須重視的方面。保護數據的安全和隱私對于產業互聯網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縱深發展,給數據安全帶來了較大挑戰。國家層面對于數據本身的安全性、隱私性的要求不斷提升,企業也在這一方向上不斷發力。
“作為產業互聯網服務商,數據戰略一直是我們最底層的戰略,數據安全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問題。”潘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公司和北數所合作了數據確權和數據資產定價的項目,其中的數據確權就是確認數據的所有權屬于誰,不歸屬于你的數據,你就不能夠應用。此外,公司與工業互聯網研究所也有一個合作,事關數據可用不可視,用以保護企業原始數據在使用過程當中不被其他人看到。在數據存儲方面,公司在與國資云進行合作,將數據從此前的私有云或者市場化的混合云上,逐步存儲至國資背景的云系統上,從而保障數據的隱私安全。”
未來二十年將成為產業互聯網爆發的黃金時代。產業互聯網不僅把企業和企業、把產業的上下游連接起來,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訂單驅動連接企業內部的生產運營數據,將智能工廠進行共構連接,以工業互聯網為基礎,推動智能制造。“未來,所有的產業都是圍繞數據運轉的,產業內部的所有企業之間也都是通過數字化工具進行連接的,還有行業服務商推進企業和企業間的數字化連接。整個行業都會十分高效有序地運轉起來。”潘勇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