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小螞蟻”如何搬出“制造名鎮”

發布時間:2023-08-28  閱讀數:34756

“小螞蟻”如何搬出“制造名鎮”




螞蟻搬家,想必大家都見過:一群小小的螞蟻,一毫一毫前行,一點一點搬運,最終擁有了碩大的巢穴、充足的食物。

望江縣長嶺鎮的干部們就是如此,每年“搬”來一點土地、“搬”來一點資金、“搬”來一點企業,五年的時間,“搬”來了個產業園,“搬”出了個制造名鎮。

這些資源他們是如何“搬動”的?又有哪些經驗可供借鑒?8月24日,記者走訪長嶺鎮進行調研采訪。


01

如何“搬”來18棟廠房?


圖片


將時間拉回2019年,這個位于處太湖、宿松、望江三縣交界處的長嶺鎮可謂地處偏遠、先天平平,產業也是如此,一產結構單一、二產基礎薄弱、經濟發展乏力。

鄉村產業如何振興?

鎮村兩級為此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頭腦風暴”,“要集中力量,抱團取暖,由此探索出‘統籌資金、合力建園’的鄉鎮小微產業園模式。”鎮黨委書記汪結冰說。

鄉村建園,談何容易!

土地就是橫亙在眼前最需解決的問題。土地紅線不能突破,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嚴格控制,沒有建設用地,怎么辦?

長嶺鎮黨委班子“螺螄殼里做道場”,研究政策、吃透政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耕地占補平衡、自主開發項目……但凡能想到的“招”、能跑到的“指標”一個不落,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彌補建設用地的不足。“這一片之前是旱地。”長嶺鎮黨委副書記何海明指著園區內的廠房告訴記者,“只要有指標,我們就啟動征遷,然后從別的地方補充同等數量、同等質量的耕地。”

這在望江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最近公示的新增耕地項目上也可窺見一二:望江縣長嶺鎮土永村等7個村其他草地開發項目投資44.39萬元,新增耕地面積5.7685公頃。

5.7685公頃,也就意味著這一年他們又攢出來了80多畝的建設用地。

從2019年開始,30畝、40畝、60畝……如小螞蟻搬家一樣,一年一年地攢、一年一年地啃,產業園從最初的一期建到了如今的五期,標準化廠房從最初的4棟建到了如今的18棟……


02

如何“搬”來上億建設資金?


圖片


征地、園區建設、配套完善,哪個環節都要錢,對于財力并不富余的長嶺鎮,錢從何而來?

“集中力量辦大事、融合資金創基地”汪結冰給出答案。

長嶺鎮轄有17個村,在不改變扶貧資金和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用途和管理要求前提下,分年度統籌整合村級扶貧資金、銜接資金和部門財政資金支持產業園項目建設,累計整合資金1.893億元。

“鎮、村協商共建,采取股份制經營,確定17個村集體股東,通過合同明確各村資產產權歸屬,按照出資額比例進行收益分配;同時,我們鎮成立安徽省豐盈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明確專人負責產業園的運營管理工作。”何海明詳細闡述了出資和運作模式。

這樣的統籌集中,不僅保證了持續性投入,帶來了資產的規模化,更有效避免了前期扶貧、銜接資金項目“小弱散”,抗風險能力差的弊端。“我認真算過,還是入股實惠。”長嶺鎮北門坦村黨總支書記范先平對此深有體會,北門坦村從前是貧困村,每年有200萬的扶貧資金,資金有限搞工業不太現實,所以發展的都是種養殖項目,養過鴨、放過羊。

“不上規模不說,一旦賺不了錢就撂挑子、相互扯皮,管理太難了。”范先平說,“鎮里集中統籌之后,我們除了必要補短板的基礎設施外,就不再自行建設小型經營性項目,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累計入股700萬元。

就這樣,100萬、200萬……一個村一個村地攢、一年接著一年地攢,17個村五年攢出了1.74億元、長嶺鎮投入1530萬元,才有了如今產業園內越來越多的標準化廠房,越來越完備的基礎設施,還有了員工宿舍、健身房……


03

如何“搬”出7家規上工業企業?


圖片


有了廠房,企業從何而來?

產業定位是關鍵。”何海明猶記得2019年建園之初,關于產業定位大家有過分歧、有過爭論,但最終在多方論證和調查研究之后還是決定發展服裝紡織。原因有三:一是望江縣是傳統產棉大縣,這是原料優勢;二是望江縣有大小紡織服裝制造企業近千家,紡紗、織布、服裝生產、印染、水洗、銷售產業鏈條齊全,這是產業優勢;三是望江縣擁有產業工人17萬人,這是人力資源優勢

很快,實踐便證明了這個決定的正確性。

2019年啟動產業園建設,一共建設4棟標準化廠房。“我們邊建邊招商,當時已經和外地兩家企業談好,一家租賃兩棟。但廠房即將建成之時疫情爆發,只有一家企業租賃一棟,其他三棟眼見著就要閑置。”何海明回憶說,“鎮黨委當機立斷決定降低產業園入駐門檻,暫時放寬了企業設備工藝標準的要求。”

就這樣,在外經商多年的本鎮人周紀和帶著他的二手設備入駐了園區。“我之前一直在溫州辦廠,2018年回到長嶺,當時鎮上找不到標準化廠房,我就租了個小廠房,消防之類的都不達標。”他說。

入園這個選擇,讓周紀和的生產管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標準化廠房,無微不至的服務,大到政策支持、用工招工,小到夜間巡邏、衛生保潔,面面俱到。”他自己也由此化身為產業園“代言人”,“以商招商”引來了4家企業入園。

在園區經過幾年心無旁騖的生產經營,周紀和早已淘汰了最初的二手設備、完成了技改,產值也從入園時的5000萬,到今年沖刺1.5億元。

而建園之初那個唯一的招商引資企業——望江碩豐紡織有限公司,已經成為這個園區投資最大、產值最大的企業。“當時完全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的,只投了2條生產線。”總經理汪振華說,“現在已經有12條生產線了,產值也從最初的2000萬壯大到現在的8億元。

從心存懷疑到信心倍增,轉變的背后是長嶺鎮實打實的支持。

“比如說,我們這是集體土地,沒辦法用廠房抵押貸款,鎮里就想方設法,讓我信用貸款500萬,不需要任何抵押物;比如說,今年受整體行情影響,回款慢,流動資金緊張,鎮里又幫我們從縣資金池爭取到了400萬的過橋資金……”汪振華滔滔不絕地向記者講述著。

像這樣,一家一家引入、一年一年壯大,如同小螞蟻搬家,產業園內陸續“搬”來了18家企業,“搬”出了7家規上企業,長嶺鎮也“搬”成了中國服裝棉紡織制造名鎮。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