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紡織服裝周刊》聯合報道
2023年9月6日,第十一屆中韓日纖維產業合作會議在中國青島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青島中紡億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協辦。韓國纖維產業聯合會、日本纖維產業聯盟率團出席會議。三方圍繞中韓日紡織服裝業發展現狀與展望、后疫情時代紡織服裝業的思考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共同促進紡織服裝貿易往來,共同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增強區域產業發展韌性等熱點問題達成共識。

三國會議代表集團合影
開幕致辭
他表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中國的核心發展戰略,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區域自貿平臺的達成,展示了中國各行各業在開放合作、良性競爭中尋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決心。紡織行業是中國對外開放和國際化發展的先行產業,始終秉持深度融入全球的發展理念,大力推動自身轉型升級,將建設穩定、先進、開放的中國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健康、持續發展重要一環。同時,中國紡織行業也始終愿與各國業界同仁和衷共濟,千里同途。
他還特別強調中韓日三國的紡織服裝行業就環保和數字化轉型的價值給予更多關注與重視,并希望三國紡織行業在既有良好合作基礎上,圍繞對未來的更加創新性、革命性主題,就包括三方會議、論壇在內的合作項目推進更深層次的務實合作,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兼外事辦公室主任袁紅萍,韓國纖維產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朱沼鈴,日本纖維產業聯盟副會長兼秘書長富哲賢一,分別介紹了來自中韓日的參會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主持了開幕環節。
主旨報告
對話1
中韓日紡織服裝業發展現狀與展望
在“紡織服裝業發展現狀與展望”議題中,三方代表介紹了疫情后各國纖維產業發展、疫情對纖維產業的影響,進出口變化等問題交換了信息。韓國纖維產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朱沼鈴主持該議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會長徐迎新代表中方發言,他指出,2020-2022年,中國紡織行業在新冠疫情沖擊下,充分發揮了完整產業體系的穩定運轉優勢,三年間產銷形勢基本平穩,出口競爭力得到釋放,發展態勢總體良好。但受國際市場需求疲弱影響,2023年以來,中國紡織行業發展壓力有所增加,主要運行指標增長承壓,企穩向好的基礎仍待鞏固。對于中國紡織業發展趨勢與方向,他認為應順應時代變革,融入時代大勢,建立起適應時代要求、高質量、有韌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預計到2035年,中國紡織業能夠實現以推動高質量、現代化為核心的新發展。
韓國纖維產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朱沼鈴表示,韓國的纖維產業為國家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據韓國纖維產業聯合會統計,韓國有4.7萬家紡織服裝企業,從業人員達25萬人,韓國服裝貿易占全球貿易的1.5%,呈增長趨勢。但同其他國家一樣,韓國同樣需要面對可持續性、數字化轉型和供應鏈創新等問題。為此,韓國將努力構建紡織服裝產業鏈資源循環型生態體系,通過開拓市場、增加投入,打造智能化生產系統,構建數字生態體系,由效率轉向韌性,向可持續、穩定的產業鏈轉型。
對話2
后疫情時代紡織服裝業的思考
東方文化在當代時尚創新發展中的價值與作用
綠色化轉型
韓國纖維產業聯合會常務理事鄭珉和從策劃、生產和流通三大領域,介紹了韓國紡織服裝業在數字化領域的探索和應用。他談到,數字技術能夠創造紡織服裝業新市場、提升生產效率、并提升客戶價值。同時,數字化能夠加快紡織服裝工業價值鏈的循環經濟。他介紹了韓國紡織服裝工業在數字化方面的潛力,如大數據、AI、云計算、物聯網、元宇宙,這些都能推進韓國紡織服裝業價值鏈的創新。他還介紹了在企劃環節,通過數據解決方案、3D設計,縮短制造周期的企業案例,在生產環節通過構建創新型生產基礎設施,實現大量、小量多品種生產的案例,以及在流通環節通過向客戶提供差異化經驗,推動電子商務發展,創造新市場等案例。
韓國柯鏤虛擬時尚股份有限公司副社長金光日為與會者展示了六種面料,三種是數字制作的面料,三種是真實的面料,又將真實模特穿真實服裝的照片同真實模特穿3D服裝做比較,體現了3D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真假難辨。在韓國,服裝企業們一直在進行創新數字轉型,營銷數字化是韓國企業關心的重點。電商公司按銷量順序整理資料,用3D技術描述產品圖片的詳細信息并制作大部分產品。由于人力短缺、資源缺乏等要素,韓國在數字化轉型方面變革快速,數字化專業人才的引用也加速了數字化轉型的步伐。
韓國D3D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河之臺介紹了企業在數字設計領域保護知識產權方面所做的探索。他談到,為了保護設計師的知識產權、降低行業門檻,他們開發了“數字時裝變形金剛”,通過數字技術,可以快速實現服裝設計;“數字面料”是D3D的又一業務板塊,這種數字面料可以在網上體現與實際面料非常相近的視覺表現,且可以呈現不同顏色和不同原材料組合,支持設計師呈現不同的服裝產品。他還談到,數字設計和流通如今已成為設計師的又一商機。在D3D的元宇宙工廠,韓國設計師不僅可以銷售自己的設計作品,還可以流通自己的產品,這種數字化的設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可持續性(聯合報告)
日本纖維產業聯盟環境和安全問題委員會主任長保幸表示,當前,從應對全球變暖的角度,循環經濟得到了廣泛關注,化學品管理及解決纖維碎片的安全問題、全球變暖的脫碳問題、如何向循環經濟過渡、確保生物多樣性等有關全球環境的課題也引起社會各界的持續探討。他表示,自2022年來,日本經濟產業省先后推出了“新纖維愿景”、“技術路線圖”、“纖維資源循環系統研討會報告書”等多項政策,積極探討向循環經濟過渡的路徑。今后,日本紡織協會還將從ESG(循環經濟、保障人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進一步理解市場需求,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巖在會上介紹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氣候創新行動進展與實踐。她表示,中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可持續消費成為綠色轉型發展的新動能。勁霸男裝、李寧、太平鳥、羅萊家紡、鄂爾多斯等中國紡織企業也在積極開展雙碳工作。此外,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成果市場應用的標準化,中國紡聯啟動團體標準起草工作,《紡織碳標簽技術規范》《零碳紡織產品評價技術規范》《紡織企業零碳工廠技術評價規范》將會為行業打造一個更加系統化的平臺,通過建設數據庫,聚焦產品碳標簽,制定系列標準,更好地服務企業實踐,將行業工作走深走實。
韓國FITI試驗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金裕謙表示,原料供應問題被認為是循環經濟的一大威脅因素。我們不能將服裝廢棄物單純地視為垃圾,而是應將其看成原料重新納入服裝產業中。為此,歐盟提出了數字產品護照制度,美國大力推行數字標簽制度,許多國際時尚品牌正在引進監測平臺,ESG成果管理和數字供應鏈匹配平臺正在投入使用。2020年,韓國纖維服裝產業對纖維服裝循環經濟的ESG成果進行了自我評估,決定要開發和普及追蹤診斷平臺,加快循環經濟的轉型。隨著全球纖維服裝市場的變化,我們要建立穩定的循環結構,進行數字化共享,共建相互網絡,實現循環結構的轉換,與需求方共享,從而應對市場和產業的巨變。
中韓日三方簽署了纖維產業合作協議書
會上,中日韓三方參會代表圍繞眾多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并達成以下共識:后疫情時代,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三方應進一步加強交流互鑒,共同促進紡織服裝貿易往來,共同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增強區域產業發展韌性;三方將持續聚焦行業熱點問題,推進多領域合作,包括:中韓日紡織服裝貿易自由化、時尚引領與創新、數字化技術、可持續發展行動等;為繼續發揮三國纖維產業合作會議的平臺作用,三方同意在韓國舉辦第十二屆韓日中纖維產業合作會議。
會后,中韓日三方參會代表還參觀了青島東方時尚中心,并觀看了東方時尚季·2023青島時裝周開幕式。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