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獨家 | 對話MUJI藝術總監:讓你幸福的不是房子,而是生活方式

發布時間:2018-08-02  閱讀數:10483

以“空”為設計理念的MUJI走出日本后似乎從來沒遇到過“水土不服”,它幾乎獲得了全球范圍內的認可和喜愛。有人說,它不是在制造商品,而是在以尋找和發現的姿態注視生活。

以“空”為設計理念的MUJI走出日本后似乎從來沒遇到過“水土不服”,它幾乎獲得了全球范圍內的認可和喜愛。有人說,它不是在制造商品,而是在以尋找和發現的姿態注視生活。


科技進步迅速的今天,各式各樣所謂的 “創新”、“變革”與“極簡主義”的碰撞催生了許多困惑:

 

簡約與復雜誰更勝一籌?

科技如何服務未來生活?

概念先行的設計怎樣與現實適配?

 

在長江大講堂,華貿創始人房超與MUJI設計總監原研哉聊了聊,從商業與設計的跨界角度,給了我們答案。

*以下內容整理自7月14日“長江大講堂|未來生活探索與社會創新”的對話環節


對話嘉賓房超(左)華貿中心創始人,華貿集團董事長、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商業地產和旅游專業委員會主任、長江商學院企業家學者項目(DBA)同學


對話嘉賓原研哉(中)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董事長、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


主持人何剛(右)《財經》雜志執行主編、《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主編、長江商學院企業家學者項目(DBA)同學


01

 MUJI設計的是生活方式



主持人何剛:原研哉作為著名的設計大師,一直堅持著極簡主義的設計風格,但他并未局限于此,他的簡約設計中常有新理念與新探索出現。正如他所說:“設計不是為了短期的商業利益,而是要有長期的教育價值。”


那么,房超先生對原研哉有怎樣的評價?


房超:我們對未來生活的構想來源于現實。正是在原研哉先生這樣的優秀設計師及我們每個人的持續努力、不斷創造下,人類走向了未來。

 

就像時裝表演中展示的時裝不是用來穿一樣,現在的很多房子不再為了住而生,它們是一種概念,正是這些概念引領了現實生活的方向。

 

原研哉先生在探索中使用了科技元素和一些新的概念,這實際上是在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而這些生活方式才是最根本的。

 

如果人們想換一座新房子,他潛意識里其實是想換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我們只是蓋房子,那將留下歷史的遺憾,所以我經常提醒自己要忘掉自己是蓋房子的,我們是在創造生活方式。                             

                                                  ——房超


這也是MUJI成功的根本原因:它設計的不是物品,而是生活方式。

 

如果你想裝飾自己的小家,去MUJI配齊家具的感覺一定和你到別處采購不一樣。在一個商場里,MUJI只是其中一個商鋪,但是只要走進它,你就能發現MUJI也是一個商場。生活中需要的各種物件,這里無所不有,并且它們設計精致、簡約環保,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和舒適性,價格也不貴。

 

成功在于選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會給你帶來真正的幸福。

 

02

簡單應該在繁華面前感到光榮



主持人何剛:在日本的很多服裝設計中,有很多絢麗、現代化、科技化的理念。最初,MUJI的風格也并不是現在這樣的。那么,原研哉先生擔任設計總監后,是如何說服大家接受這種極簡、自然、環保的風格呢?


原研哉: 最早的時候,MUJI的產品不全是我設計的。

 

MUJI這個品牌產生于1980年,這是日本泡沫經濟的頂峰時期,也是一個日本全國都非常浮躁的時期。那時候,日本流通業界的設計師田中一光先生就非常重視極簡,力圖摒棄一切繁瑣的設計、一切不需要的細節。后來,我們也尊重了這個原則。

 

簡單,在繁華面前并不是負面的,在繁華面前,我們應該抬起頭來,非常光榮地極簡起來。我們簡樸,不應該面對奢華感覺到不好意思,而應該認為我們比他們更優秀。

——原研哉


“因為合理,所以便宜”,這是MUJI最早的風格。

 

最開始,MUJI售賣非常簡單的白信封和一些碎香菇。一般市面上的香菇要保持完整的形狀,才能作為商品進行販賣,而我們則選擇了有裂紋的、非常自然的碎香菇售賣,理由是大家在烹飪的時候也會把它切碎,這省去了挑選香菇的成本,價格降低不少,香菇的實用性也并未受損。

 

原研哉


到我做設計總監的時候,MUJI的產品已經超越了千種,現在這個數字超過了7500。

 

我們最早想到的是“世界的MUJI”,我們的MUJI來到中國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如何融入本地文化是我們思考的原點。

 

在中國,大家喜歡MUJI不是因為它是日式的,而是因為大家內心就是喜歡簡約的東西。這種文化可能最早就源于中國,我們只是迎合了大家潛意識里對“空”的喜好。比起一個裝滿的杯子,或許一個空杯子更有趣,這是一個非常道教的思想。

 

MUJI正是迎合了這種來自中國的簡約的、道法自然的理念而受到大眾的喜歡,我們的簡易在繁復面前更加自豪!

                                                 ——原研哉


所以我并不是一個終極的設計師,我只是敏感地捕捉到了大家心中的所思所想,并把它反映出來罷了。

 

我認為MUJI最強大的地方就在于它會不斷的思考,研究大家心中所追求的是什么。這種思考是非常不易的,它是我們品牌的生命力所在。

 

03

簡約時尚是永恒的美學


主持人何剛:房超先生經營的華貿中心應該很多人都去過。按照銷售數字來說,它是亞洲最大的單體綜合商業貿易中心。從商業的層面看,以華貿為例,100多億的年度銷售額里,更繁華、更絢麗的品牌占據了絕大多數。

 

這是中國發展階段的結果嗎?還是說目前來看,極簡主義仍然只是眾多風格當中的一個補充,而更具多樣性、更絢麗、更繁華的東西更受大家歡迎?


房超:商品肯定是多樣化的,每個品牌都有自身的風格,就像社會一樣,人們的審美也是多樣化的。

 

房超


大家都知道前段時間有一陣風潮:混搭和潮牌。巴黎世家把編織袋做成了皮具,引得中國人排隊購買。而現在如果背著那個包出街,其實挺丟人的。潮牌的流行不過就是一兩年,但是簡約時尚卻是永恒的美學。

 

設計是每一個人的事,因為你的生活需要你設計,有了追求和理想,然后努力去實現,這個過程就是一個社會進步和對美好生活的體驗過程。

                                                   ——房超


剛才原研哉先生講到中國文化,其實日本的文化最早來源于中國的唐文化、宋文化、明文化,極其簡約、耐人尋味,只是到了清朝以后,中國文化受到歐洲文化的影響,才變得繁瑣起來。


現在人們追求自然的趨勢在擴大,喧嘩吵鬧的趨勢在縮小。但這兩種風格肯定是并存的, 只是這種比較有儀式感、繁華、喧鬧的風格,將長期不斷地演變和發展,而簡約時尚是永恒的,不僅僅是服裝,也包括建筑在內的所有東西。

 

04

 “空”和“簡約”完全不同,創新才是關鍵


主持人何剛:日本和美國代表了兩種相對極端的消費理念。受制于較為匱乏的物質資源,日本形成了節約的消費理念,而美國則是大量消費的代表。那么除此之外,東西方觀念的差異還在哪里體現?

 

原研哉:這是我個人的意見:所謂簡約和空還是有差別的。在東方,空的概念具有悠久的歷史,而簡約實際上只有100多年的歷史,是從西方傳過來的。

 

簡約體現了一種合理化,它跟什么都沒有的空有相同、相通的部分,但是并不是完全一樣的。

 

空是什么?雖然看似空無一物,但身在其中時,又能感到它蘊含著豐富的內容。

 

原研哉


倘若單說簡約,它是非常容易被模仿的。因此,我們要進行創新和創造,讓它產生出新的理念。

 

注意,我們并不是要對抗西方的簡約,而是要創造新的簡約。

 

今天所謂的西方創造,實際上更多的展現在新的發明創造以及申請的知識產權當中。但在我們東方,包括中國在內,理念和思想中的新的發明創造,其實是更深層次的創新。

 

我們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有科舉制度,這個制度非常了不起,它讓所有的人產生了一種公平、公正的思想,中國還催生了四大發明。中國漫長燦爛的歷史中出現了很多非常了不起的發明,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巨大變化。

 

縱觀整個人類的歷史,一直在不斷的變化,我們今天的文化、思想不應該完完全全被西方的影響,我們整個漫長的東方歷史當中,也曾經創造過非常燦爛的文化,我們應該把這些內容重新挖掘出來并進行創新,讓它在未來發揚光大。


05

 創新與科技如何落地實用


主持人何剛:其實在建筑設計理念中有很多創新的例子,但它們似乎沒法讓人真正居住。房超先生作為一個建筑開發者,覺得未來探索家中介紹的房子現實可用性怎么樣,有沒有可能在您和同行當中得到推廣?


房超:


 房屋創新要為生活方式服務


最近幾年,我考察了一些著名大城市的新建筑,全都是和傳統的建筑理念背道而馳的。但你能感受到他們已經完全將現代科技融入了空間生活方式的理念中。

 

過去房地產是做住宅小區的,而現在在紐約、倫敦、東京有一些樓宇,已經不只是做簡單的住宅小區了,他們想要打造一個生態,設計人們的生活。


但無論是做哪一種,都必須首先考慮:如何滿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外部條件上,要依賴于高度的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高了,交通、教育、環境、文化、娛樂各方面水平就發達,就能滿足人的基本需求。畢竟人很難自己特立獨行,要依賴于外部環境。這就是人們喜歡去大城市的原因。

 

內部條件上,要考慮到人們過去的生活習慣。

 

舉個例子,如果有經濟條件,有人希望買一個帶兒童房的大房子,小孩能在家里獨立活動;或者帶健身房的,就可以隨時隨地健身;或者是帶小圖書室、書房的等等。

 

無論中國還是日本,獨居的人口逐漸增加。看似已經分成個體的居住形式,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新嘗試,讓分離個體重新聚合,使其形成新社區,并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新聯系。這也是我們的設計理念之一“分而合、離而聚”。

                                               ——原研哉


那么,在滿足生活需求的基礎上,新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房子不需要很大。家里再好的健身房也不如樓下社區中心的健身房,因為那里有教練,有很多和你一起鍛煉的人,有互相的激勵;再大的客廳,也不如樓下會所里面的酒店,有人給你倒茶、倒咖啡,在那里會客很舒適。

 

買一個100平米的房子,享受3000平米的客廳,且這個客廳里隨時有人打理、為你提供高水平服務。這樣的生活方式就能極大地提高幸福指數。它能夠潛移默化地改變住戶的社交和互動模式,更依賴于與外部社會進行互動來產生幸福。這時,便有了我們說的社會創新。

 

理念與環境雙向互動推動社會進步


日本的節約文明是非常值得學習的。日本人均GDP是中國的4倍,富翁很多,但很少聽說有誰買了奢華的車、私人飛機或者游艇,他們仍然選擇過簡約的生活。每個日本人都過得怡然自得,花大量的時間享受生活,沒有太多煩惱。

 

在城市建設上,在日本的任何一個地方,出門就有便捷的交通;公共場所里洗手間大部分都是智能馬桶。

 

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的進步需要創新,這是雙向互動的,一是人的理念創新,二是我們營造的社會環境創新。

 

合理恰當的科技創新才能帶來幸福


我現在做的酒店是文化東方、卡爾頓這種檔次的,但絕對不會引入過多的智能。假如房客就住一天,還要研究怎么開屋里的燈、怎樣使用各種功能,這不方便也沒有必要。

 

“科技不一定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幸福,科技的創新一定要是合理恰當的。”

 

演講中介紹的這10個項目,它們對空間、科技的應用并沒有走偏,反而營造出了空間感與自然、舒適的感覺,這才是應該堅持的概念。

 

假如明年巴黎四大時裝中心的時裝展全都穿著非常復雜的衣服,流行的都是很繁瑣的東西,這會是社會的進步嗎?

 

所以,我們在創造未來生活的過程中,要合理地引用科學技術,合理創新,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在這方面我們還是得向一些走在前面的人學習,比如MUJI。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