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進一步聯動全國重點市場集群、企業以及市場商圈,加速行業內生產、流通以及消費各環節的暢通循環,進一步促消費擴內需,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2023中國西柳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暨西柳國際服裝周重要活動,9月27日,以“激發市場新活力 構建產業新生態”為主題的2023中國服裝產業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遼寧海城同期舉行。

產業鏈協同創新 共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西柳專業市場集群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速推動專業市場轉型升級,正傾力打造商城智能化、營銷現代化、貿易國際化的千億級市場產業集群?!?span style="font-size:15px;letter-spacing:1px;color:#1E2E87;">海城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野表示,西柳是因商而興、因市而立的中國褲業名鎮、中國棉服名鎮和國家特色小鎮,已形成從打版設計、服裝剪裁、繡花印染,到生產加工、慰燙包裝、市場銷售的完整產銷鏈條。以褲裝、女裝、棉服、大碼女裝為代表的西柳地產品牌已牢牢占領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并輻射全國各地服裝市場。
他強調,此次論壇的召開,將有效推動服裝行業由“資源導向”向“需求導向”轉變,對建立快速反應的柔性制造模式,解決西柳本地服裝品牌的困惑和難題,提振西柳本地設計師和服裝企業發展信心,激蕩起可持續發展的澎湃動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將全面引領服裝企業駛向生態時尚的新航道,積極開拓西柳專業市場集群發展新格局。
“今年以來,我國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整體承壓恢復,產業發展的韌性和活力持續顯現,行業正在積極發揮產業鏈優勢,全面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引領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的合作共贏和高質量發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秘書長王水元對西流紡織服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給予充分肯定。他表示,紡織服裝產業是海城的重要支柱和富民產業,40多年的發展,西柳紡織服裝業始終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依托完善的地區政策、雄厚的經濟基礎、便捷的交通網絡,已成為海城優勢產業和重要的民生業態。加快西柳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對推動“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進一步落地,具有強勁的帶動效應。
堅定信心 設計+電商助力品牌成長

“當前,紡織行業處于減速運行、深度轉型周期,紡織品服裝內需消費對于行業運行起到積極支撐作用,除出口外的運行指標正在邊際改善。”中國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行業運行處副處長張倩以《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為題,就當前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宏觀經濟形勢及消費市場展望以及行業發展趨勢研判進行了分享。她介紹,就東北三省紡織服裝產業來看,遼寧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顯著大于其他兩省,但出口同樣面臨壓力。紡織行業出口金額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紡織服裝產品國際購買力提升乏力;品牌商庫存壓力尚未實質緩解;采購商采購策略持續調整。
針對當前國內消費需求,她指出,得益于“穩增長、擴內需”系列政策,紡織行業內銷指標全年有望實現較好增長,但不排除增速階段性波動可能。目前正值秋冬市場旺季,部分產品的訂單、銷售和產能利用水平有所改善,但產成品價格依然較為弱勢,紡織企業的盈利壓力將貫穿全年。對此,行業企業需要堅定信心,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尋找確定性,全面控制成本,聚焦于價值創造,尋求高質量發展。
“服裝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謀求達到人與服裝、社會與服裝、服裝品牌與市場之間的相互協調。其中,創新是設計之本,文化是設計之魂?!?span style="font-size:15px;letter-spacing:1px;color:#1E2E87;">中國時裝設計最高獎“金頂獎”獲得者、福建省服裝設計師協會會長劉勇以《智慧設計——大數據時代下的服裝設計與設計管理》為題進行了分享。他表示,溝通是服裝設計的核心。大數據時代下工業設計,要從“產品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化。在消費者制造流行的時代,智慧設計是設計前置化,就是去替消費者著想、去替客戶的客戶著想。服裝品牌的未來發展,需求有效地將顧客和供應商聯系起來,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目標,通過革新供貨方法和供應鏈流程來實現對市場的快速反應。其中,“時尚”的內在塑造,是產業發展的軟實力象征。

同心合意 引領消費共贏未來

楊曉東表示,企業發展要注重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他建議,新消費形勢下,品牌企業要注重產品質量,堅持產品為王;要注重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價值;要關注社會熱點和現象,緊跟消費趨勢;要堅持可持續發展。
劉勇表示,服裝設計是品牌發展最重要的環節,一定要注重品牌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的平衡。品牌設計的同時,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商業的角度,替消費者著想、替客戶的客戶著想。
沈露瑩表示,電商已成為品牌推廣的重要手段。品牌做好電商的關鍵,三分是選品,七分是運營。她建議,隨著線上直播電商的快速發展,品牌一定要注重產品品質和服務能力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