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東華大學主辦的紡織服裝產業綠色低碳與數字化研討會在上海成功舉辦。會議聚焦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鏈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型基礎設施對紡織行業的創新賦能路徑。來自高校、研究院所、紡織行業企業、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第三方認證機構等40余名專家參與座談研討。會議由東華大學丁雪梅教授總體主持,重點圍繞紡織行業國內外數字化綠色化政策法規、綠色低碳與數字科技融合發展、標準認證與綠色金融牽引等主要內容開展座談研討。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技術專家李胡升受邀主持“綠色低碳與數字科技融合發展”主題研討環節,并就產品數字護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DPP)技術發展與紡織行業應用展望作報告。李胡升介紹到,DPP是歐盟在“碳中和”目標下,立足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需求提出的重要舉措。類比于人類通過護照在跨國旅行中證明國籍和身份,DPP的本質是一組特定于產品的、可通過數據載體進行電子訪問的數據集,通過數據載體鏈接唯一標識符,在跨國貿易和流通中證明產品的產地、身份及綠色可持續水平。李胡升系統分析了DPP相關的國內外政策法規發展脈絡、實施重要意義與關鍵技術路徑,指出標識解析與區塊鏈基礎設施可分別為DPP提供標識分配和數據查詢、身份存證和跨境認證兩大核心能力,并圍繞紡織行業DPP應用展望提出相關工作建議。

會上,DPP賦能紡織行業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相關內容引起了紡織服裝產業專家代表們的廣泛關注和討論。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高級工程師張中娟以紡織品DPP為切入點,針對紡織品可持續和循環評價相關內容作報告,重點介紹了紡織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背景與經濟運行情況,紡織DPP相關指標體系建設工作思路,以及紡織行業可持續性實踐探索現狀。

東華大學、同濟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高校;新鳳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新視界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達利(中國)有限公司、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波司登羽絨服裝有限公司、上海羅萊生活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嘉麟杰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等紡織行業企業;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團(蘇州)先進制造研究中心、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無錫小天鵝電器有限公司、青島云裳羽衣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廣州立白集團、蘇州飛榴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浦東益科循環科技推廣中心研究院等相關企事業單位;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Intetek天祥集團等第三方認證機構分別結合各單位既有基礎,就紡織服裝產業鏈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已開展相關工作和進一步工作建議交流發言。
下一步,中國信通院將依托標識解析、“星火·鏈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會同產業各界持續研究DPP設計規劃、標準規范、關鍵技術、推進模式與協同方式等,促進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要素協同、算力共享和服務融通,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工業各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