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的長假,上海虹橋高鐵站人來人往,心向詩與遠方的人們在高鐵站出發層大廳先與雅致的傳統文化相遇了。原來,從吳江來的繡娘和盤扣老師以精美的作品和難得一見的技法,讓人們為古典之美而傾倒。
據悉,吳江是中國栽桑、養蠶、繅絲、織綢的發源地之一,自古便有“絲綢之府”的美譽。源遠流長的絲綢發展歷史為吳江積淀了深厚的絲綢文化。無論是蘇繡、旗袍盤扣還是蘇繡文創,都是吳江對這一獨特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游客感受蘇繡的魅力。(聯吳 攝)
繡娘周蕾在繡繃前飛針走線、旗袍盤扣老師米蘇巧手創作吸引了行色匆匆旅人的目光,讓他們放慢了腳步。“蘇繡有13種針法,每幅繡作只有選擇合適的針法,才能恰如其分地展現出不同造型的質感,繡出理想中的作品……”周蕾5日對記者說。在“創新湖區樂居吳江”吳江城市形象展廳里,記者看到,在周蕾上下翻飛的針線下,精細雅潔的絲綢上,明朝畫家徐渭的《墨葡萄圖》,徐徐展現出來。
周蕾一邊刺繡一邊為人們細致介紹蘇繡文化內涵和吳江的絲綢產業發展狀況,讓人不忍離去。在圍觀人群中,正在候車的趙女士說,如果不是現場看到,很難想到如此精美的畫卷,竟然是一針一線繡出來的。
旅客體驗旗袍盤扣制作。(聯吳 攝)
旗袍讓中國女性在盡顯妙曼身姿的同時展現婉約含蓄、淡雅安逸的氣質。在一件旗袍中,盤扣可謂凸顯旗袍之美的點睛之筆。“作為古老中國結的一種,盤扣自漢代已有之。這種結合盤、縫、包、纏等多種工藝,集配色、拼接等多種技巧于一身的小小扣子,于細微處體現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展廳另一邊,數十名旅客聆聽著米蘇對盤扣文化的介紹。
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抓緊候車時間嘗試制作旗袍盤扣胸針。他們將一條條長長的銅條,經過盤花型、凹花型、填充、上漿、熨燙等步驟,制作成一枚枚精美的櫻花盤扣、蝴蝶盤扣,讓非遺在指尖“綻放”。
“原以為非遺都是遙不可及的,沒想到非遺既可以是精美的蘇繡,也能是這么小巧玲瓏的盤扣,不僅美觀,還很實用。”來自南昌的旅客秦女士展示著自己做的盤扣胸針,欣喜地說。除了體驗江南非遺技藝,“吳錦”系列蘇繡禮盒也讓游客愛不釋手。
吳江文旅集團方面接受采訪時表示,長假期間在虹橋高鐵站舉辦非遺體驗活動,既為旅客提供文化享受,為國慶假期增添文化氣息,也讓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在體驗中,更好地了解吳江、記住江南文化。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