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安踏集團對國內瑜伽服品牌MAIA ACTIVE進行了收購,這個近幾年年均銷售額都過億的新銳女性運動服飾品牌填補了安踏集團女性業務板塊的空白。收購MAIA ACTIVE的安踏集團面向的是一個“她經濟”火爆的運動市場。與此同時,眾多運動巨頭品牌看到女性運動市場的巨大增長空間,也紛紛入局女性運動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在業內人士看來,安踏集團的多品牌矩陣為其帶去了強勁的增長動力,幫助安踏集團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認知度。
新的收購
10月16日,安踏集團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有條件地購入MAIA ACTIVE公司75.13%的股本權益。
在收購事項完成后,MAIA ACTIVE公司將成為安踏集團間接非全資擁有的附屬公司。根據公告,安踏集團通過一家間接全資擁有的附屬公司,與MAIA ACTIVE公司的若干股東分別訂立若干買賣協議。

MAIA ACTIVE是一個專為亞洲女性打造的運動瑜伽服品牌,于2016年在上海成立。成立時間雖然短暫,MAIA ACTIVE卻屢次帶來驚喜的成績。公開資料顯示,MAIA ACTIVE的2021年全渠道銷售額過3億元,年平均增長率達 166%。2022年MAIA ACTIVE銷售額達5億元,已進入全面盈利。
2017至2021年MAIA ACTIVE還曾多次獲得華創資本、百麗國際、紅杉中國等投資方的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2億元。
安踏集團方面表示,MAIA ACTIVE業務在女性消費者中,尤其是在瑜伽運動品類方面已形成一定的市場影響力,建立了消費者心智,并具備未來增長潛力。安踏集團的品牌運營能力、零售管理能力與供應鏈管理能力能夠幫助MAIA ACTIVE更好地發展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優勢。收購事項對集團旗下女性業務板塊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將增強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能力,進一步強化集團的品牌組合。
在業內人士看來,安踏集團并購MAIA ACTIVE有利于豐富安踏集團的產品矩陣,為安踏集團帶來強勁的增長動力。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消費鈦度》表示,安踏集團此次收購MAIA ACTIVE可以為其業務發展帶來多重積極影響。首先,MAIA ACTIVE是一個具有潛力的品牌,可以幫助安踏集團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其次,收購可以幫助安踏集團加強品牌影響力,提高品牌形象。最后,收購可以幫助安踏集團在產品研發和設計方面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技術支持,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她經濟”火爆
安踏集團收購MAIA ACTIVE的背后是一個“她經濟”發展可觀的市場。《2022年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健身市場規模約2559億元。健身消費群體中,女性健身消費者占比達61.93%,較2021年增長迅猛。可以看出女性對于健身的需求與日俱增,女性健身消費市場前景可觀。
與此同時,剪裁設計更適合健身的瑜伽服成為愛好瑜伽、普拉提等“輕運動”的女性消費者運動時的必備裝備。最先入局的加拿大運動瑜伽服品牌lululemon在女性健身這一賽道上占據了很大的優勢。

今年9月,lululemon發布2023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2023財年第二季度,lululemon凈營收同比增長18%至22億美元,其中北美業務凈營收增長11%,國際業務凈營收增長52%。具體到中國市場,lululemon首席執行官Calvin McDonald此前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在中國市場,lululemon持續受到廣泛認可,營收增長了61%。
安踏集團也看到了女性運動市場巨大的想象空間。2021年7月,安踏集團發布過未來5年戰略目標及“24個月贏領計劃”,提出將深度發力女子運動品類,以女性熱愛的運動為核心,研發和設計兼具科技和顏值的新運動美學女子品類,2025 年安踏集團女子品類流水規模目標接近200億元。2022年,安踏集團新拓展了女性跳舞服,并將奧運科技“水繃帶”應用于女子訓練、瑜伽等品類。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眾多運動巨頭也開始紛紛入局女性運動市場,借助女性業務尋找新的增長點。
在安踏集團之外,李寧曾布局女子運動市場。2016年,李寧獲得美國女性專業舞蹈運動品牌Danskin在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的獨家經營權,在運營模式上學習lululemon“社群營銷+高端”,但增長并未亮眼。
2021年,李寧整合女性產品線,在運動褲、衛衣等基礎上延伸瑜伽緊身褲、運動內衣等女子運動產品線類目。2022年推出的針對女性瑜伽及訓練場景的產品“揉柔褲”和“翹俏褲”在社交媒體上獲得過一波關注熱度。
江瀚認為,安踏集團此次收購MAIA ACTIVE可以幫助其進一步拓展女性瑜伽市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打造多品牌矩陣
安踏集團一直在布局多品牌矩陣,聚焦多品牌發展。2015年,安踏集團就明確“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戰略。2021年12月,安踏集團發布新十年戰略,提出“單聚焦、多品牌、全球化”,并提出其新愿景為“成為世界領先的多品牌體育用品集團”。

安踏集團也在后續的發展中落實這一戰略。2009年,安踏集團斥資3.32億元收購了意大利運動品牌FILA,將品牌延伸到了時尚運動領域。2016年,安踏集團收購了英國休閑運動品牌Sprandi,一年后又收購了韓國高端戶外品牌KOLON SPORT。2019年,安踏集團聯合方源資本收購始祖鳥的母公司亞瑪芬體育。
與此同時,收購的眾多品牌也為安踏集團帶來強勁增長的收益。
2023年安踏集團中期業績顯示,安踏集團體育期內收益達296.5億元,同比增長14.2%;股東應占溢利達52.6億元,同比增長39.8%;經營溢利率達25.7%,同比增長3.4個百分點。
其中,安踏品牌收益141.7億元,同比增長6.1%;FILA斐樂品牌收益122.3億元,同比增長13.5%。除了兩大主要品牌,安踏集團收購的新品牌也表現出色。數據顯示,迪桑特等所有其他品牌加總收益32.5億元,同比增長77.6%。此外,亞瑪芬體育收益132.7億元,同比增長37.2%。
業內人士認為,安踏集團的多品牌矩陣擺脫了對單一品牌的增長依賴,實現了多條增長曲線并行的戰略布局,有利于激活品牌活力,探索更加廣闊的空間。
江瀚認為,安踏集團不斷收購其他品牌可以為其業務發展帶來積極影響。通過收購其他品牌,安踏集團可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從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文章來源:消費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