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產業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和發展趨勢,正在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數字經濟的發展“上半場是消費互聯網,下半場是產業互聯網”。這一觀點如今已經成為業界成為共識。產業互聯網起源于消費互聯網。所謂消費互聯網,就是當數字化平臺與老百姓的生活消費場景相結合,就產生了消費互聯網。過去十余年,我國消費互聯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隨著消費互聯網進入平穩增長期,行業增量紅利逐漸消退。專家指出,產業互聯網才是數字經濟真正的藍海。這個過程需要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智慧化,最終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實現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現階段,對于產業互聯網的定義并沒有完全統一的說法,但是業界的討論有很多共識性的成果。簡單來說,產業互聯網是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和工具為傳統產業進行賦能的概念,從而提高企業在服務和運營方面的能力,實現“互聯網+”的組織架構,場景范圍包括制造業、城市管理、政府服務、零售、金融、醫療、交通等領域的各個行業。據艾瑞咨詢與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19-2020年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指數報告》,2019年至2024年,產業互聯網應用將為中國經濟帶來年均6000億至10000億元的產值,累計貢獻4.63萬億元GDP增量,將占到整體GDP增量的13%。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互聯網正在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于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將互聯網經濟的系統、數字化與智能化的服務垂直于一個產業中,并催生產業內部巨大邊際效應的經濟發展新范式。通過互聯網連接,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可以實現數據共享、信息交流和協同合作。這種全面而實時的信息流通使企業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市場需求、調整生產計劃,實現生產流程的優化和精細化管理。同時,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還可以推動供應鏈的整合與優化,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提升供應鏈的靈活性和響應能力。專家認為,產業互聯網的形成就是一個實現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過程。它的到來意味著各行業,如制造、建筑、醫療、農業、交通、運輸、教育的全面互聯網化。互聯網全面滲透到傳統產業價值鏈,并對其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環節進行改造升級的產業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傳統產業生產、交易和資源配置效率的不斷提高。產業互聯網主要是將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思維滲透到傳統產業中,以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而不是顛覆傳統產業。它的商業邏輯在于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工具為傳統產業賦能,提升企業在服務和運營方面的能力。產業互聯網的出現讓傳統產業利用互聯網的力量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和創新化的轉型。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傳統產業可以實現從生產到銷售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并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隨著產業互聯網的興起,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開始在金融、制造、教育、醫療、零售、文娛和物流等各行各業大規模應用。基于產業互聯網的明顯特征,專家認為,新一線和二線城市擁有培育符合當地產業特色、有效推動當地產業發展的產業互聯網龍頭企業的機會。這些城市在產業、人才和創新資源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新一線、二線城市可能具有特定的產業基礎,例如制造業、農業、旅游業等,這為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環境。同時,這些城市擁有較低的生活成本和人才資源的相對集中,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涌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和創新生態系統。借助產業互聯網的機遇,新一線、二線城市可以發展出基于當地特色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能夠運用互聯網技術和行業專業知識,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和信息,提供一站式、集成化的解決方案,助推當地產業的發展。培育出符合當地產業特色的產業互聯網龍頭企業,不僅可以為當地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活力,也有助于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的升級。這些企業在推進當地產業發展的同時,還能為其他地區提供合作經驗和成功案例,進一步推動產業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總之,產業互聯網的商業邏輯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思維,將其運用到傳統產業中,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和創新化的轉型,提升企業的服務和運營能力,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一直以來,實體經濟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根本。但近年來,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供給與需求不匹配、成本持續上漲、創新發展動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迫切需要加快轉型升級。而產業互聯網具有連接類型多樣、行業應用廣泛、流程再造深度等特點,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在提高現有產業勞動生產率、培育新市場和產業新增長點、實現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社會經濟的發展視角來看,產業互聯網的出現增強了信息技術的“賦能力”,為實體經濟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供了重要契機。因此,世界各國紛紛把發展產業互聯網作為塑造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對于我國來說,產業互聯網正接力消費互聯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數字化的新動力,其產業規模也有望從2025年的4萬億增長至2030年的12.22萬億。同時,產業互聯網的覆蓋范圍也已經不限于制造業,農業、教育、醫療、文娛、服務業,越來越多行業開始借互聯網的“快車”,實現轉型發展。總之,產業互聯網是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不過從現實發展進度上看,集中度較低、龍頭企業尚未成型、交易占比過高等問題依然限制產業互聯網進行普及,我國急需進行行業整合和產業發展方向引導。專家認為,這一難點問題將成為影響產業互聯網助力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文章來源:產業互聯網大視野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