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4日,以“科技引領 數智賦能”為主題的中國紡織工業智能制造大會在紹興柯橋召開。大會立足中國制造業實際情況,更好地助力紡織行業智能轉型升級,加快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紡織強國建設。本次大會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主辦。
“智能制造是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立足新發展階段,紡織行業要保持戰略定力,拓寬數字化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打通智能制造賦能現代產業體系的堵點、痛點和難點,全力助推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動行業發展行穩致遠。”國際紡聯主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會上對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的發展之道做了深入闡述。孫瑞哲談到紡織行業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的四個表現:一是供給能力持續提升,智能制造裝備市場滿足率超過50%,行業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超過50家;二是標準支撐體系日趨完善,完成了紡織行業智能制造標準試驗驗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布及正在制定智能制造相關標準50余項;三是工業互聯網平臺日益成熟,已培育形成一批以骨干企業、地方政府和平臺服務商等為主導的具備獨立自主運營能力的行業互聯網平臺,支撐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四是試點示范成效顯著,行業已擁有3家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18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50個智能制造優秀應用場景,探索形成了具有紡織特色的智能轉型升級路徑,帶動全行業的智能轉型升級。孫瑞哲表示,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發展仍存在供給適配性不高、創新能力不強、應用深度廣度不夠、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智能制造引領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仍面臨著較大挑戰。為加快打造行業智能制造的升級版,結合國家頂層設計和行業發展實際,孫瑞哲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強化科技支撐引領作用,推動跨學科、跨領域融合創新。二是開展全鏈條、多層次應用示范,培育推廣行業智能制造新模式。三是加快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促進工程,助推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四是夯實智能制造基礎,構建先進適用、安全自主的支撐體系,統籌推進標準體系建設。智能化是制造業的主攻方向,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區長袁建表示,近年來,浙江紹興柯橋致力于打造世界級現代紡織產業集群,堅持以傳統產業+數字變革為引領,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抓手,以“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為支撐,大力推動產業數字化全覆蓋,縱深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實現工業互聯網萬企上云,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率達74.5%,印染行業數字化改造覆蓋率達80%,入選全省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試點,創成了浙江省415X現代紡織集群核心區。柯橋將以本次大會為起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紡織工業深度融合,構建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全力把數字經濟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紡織行業智能制造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新型工業化需要遵循什么新邏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和印染行業智能轉型之路怎么走?圍繞行業企業關注的問題,會議上各位專家進行了重點解析。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回顧了智能制造的發展歷程,介紹了制造業智能制造的發展新模式,提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化”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表現。他表示,我國紡織工業在智能制造關鍵技術方面,在智能裝備和智能工廠等基礎硬件和智能服務、智能生態等工業軟件上取得了重要進展。新型紡織裝備取得長足發展,在航天領域,數字化全自動經編裝備滿足了國家重大需求,在民生領域,數字化全成型經編裝備等形成系列化產品,支撐了行業高質量發展。在工廠對降本增效的需求驅動下,實現紡織機器人模塊化配置,進一步提升紡織機器人自主能力和生產效率成為發展趨勢;應用場景也不斷拓展,在紡紗、化纖、印染、針織、縫制等細分專業領域,都有很多具體的應用。浙江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主任毛光烈深刻解析了新型工業化所需要遵循六個新邏輯:高質量發展與擴大高品質消費之間的新邏輯,先進制造業與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之間的新邏輯,新型工業化要分階段推進并拾階而上的新邏輯,以市場化為動力、以制度創新為保障的內在邏輯,新的供給方式必須適應客戶新需求的邏輯,產業基礎再造與重大裝備攻關之間的內在邏輯。他指出智能制造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突破口和著力點,紡織行業也將持續實現行業的數字轉型與智能化的應用創新,更好助力紡織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和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長陳志華分析了印染行業智能制造現狀及趨勢。他說,印染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工藝流程長,機物料形態多、設備類型多,生產控制要素多樣,生產管理相對復雜。雖然在整個紡織行業中,印染行業智能化的難度最大, 但實現智能化對印染行業的意義更為重要。目前,印染行業在工藝參數在線采集與自動控制、MES系統、AGV小車、立體倉庫、染化料自動配送等方面都有較成熟的應用,未來印染智能制造的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設備和軟件融合提升,二是新工藝、新技術不斷突破,三是智能制造與綠色、高質量產品水平融合提升,四是在行業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陳鈞對柯橋區印染行業數字化改造的實踐與探索進行了分享。柯橋區紡織行業產業集群優勢明顯,企業數字化改造基礎扎實,大力實施傳統產業智能化提升行動。2021年起,柯橋區開始深入推進“織造印染產業大腦”建設,緊緊圍繞紡織印染產業鏈,培育了多個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其中省級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4個,省級紡織類行業云應用示范平臺3個,省級紡織類工業信息工程服務機構2家,為紡織產業鏈的相關環節數字化提供有力支撐。本次大會上,針對行業智能轉型面臨突出問題,專家們通過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探討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紡織智能裝備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現狀及應用前景。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趙杰結合當前發達國家對機器人未來的發展戰略和方向,對智能機器人的技術與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分享。他談到,機器人一直是美國等發達國家長期關注的焦點領域,并對自動化系統等相關前沿技術進行出口管制。疫情期間,全球機器人產業鏈出現斷鏈現象,國外高品質核心部件供貨期延長,國內核心零部件供不應求,供貨周期持續延長,工業機器人市場首次出現供不應求局面。新場景催生出的新型機器人有望實現從并跑到領跑。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梅雪松對智能工廠和管控軟件進行了專業的解析。他表示,紡織行業現在多品種大批量定制化的制造依賴智能工廠建設,用智能軟件替代人的決策,通過IT、OT深度融合,實現數字孿生,達到從設計制造到使用全流程過程的管控,并不斷提升對軟件的管控,從而提升工廠的智能化水平。浙江理工大學教授胡旭東從中小企業紡織智能制造實踐者的角度出發,介紹了羊絨、棉織、印染、絲綢等幾個紡織智能制造典型的案例。他還講述了數據驅動的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結構,以訂單作為核心,開展訂單數據驅動下智能的排查,成本的控制,倉儲的管理,以及由此產生的數據自動生成圖表的企業管理和生產數據驅動下的員工管理以及設備管理,在這方面重新進行了結構上的梳理。
武漢紡織大學教授胡新榮分享了關于智慧著裝的關鍵技術,她談到了第一個關鍵技術是研究孿生服裝建模裝備以及動態仿真的模型,構建基于知識圖譜的服裝資源庫,有效解決所看到的服裝與實際拿到手的服裝不一致的問題;第二個關鍵技術提出基于消費者畫像這樣一個個性化服裝智能推薦算法,有效解決了服裝合體性的問題;第三個關鍵技術是將建好的服裝資源庫的服裝和建立的用戶畫像之間進行匹配,也就是虛擬試穿。
本次大會的成功舉辦,為紡織行業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和契機。智能制造不僅是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未來,紡織行業將進一步深化智能制造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為建設紡織強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