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潮君要先給大家
看一組美美的圖片
圖片來源:天龍布業
一襲漢服,一眼千年
看完你是不是和大潮君一樣
忍不住贊嘆:太驚艷了
圖片來源:天龍布業
如今
圖片來源:天龍布業
你知道嗎?這些絕美的漢服
和海寧許村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隨著漢服破圈式的傳播
許村紡織產業集群優勢將更加突出
???
“就在這周,新買的12臺機器也可以開工了。”近日,大潮君走進海寧斯泰堡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有近一半的機器正在織造漢服面料,企業副總經理沈菊華告訴大潮君,明年他們要將70%的產能投放在傳統服飾織造上。大潮君了解到,漢服并非單指漢朝服飾,而是漢民族傳統服飾。漢服“出圈”也成為了國潮文化、國風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服消費背后的文化內驅力,是揚大國文化的自覺和自信,帶動的是制造端的轉型升級,這樣的機遇同樣給到了迷茫已久的家紡產業。近年來,家紡行業的增長勢頭明顯放緩,家紡企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國內最大家紡面料生產基地、產銷中心的許村家紡產業,該如何謀求新賽道,找尋新出路? 不少企業通過開辟電商領域、加強內部管理、控制成本和推進數字化轉型等舉措,增強盈利能力,但更多的企業是在原地打轉,駐足觀望,以求自保。隨著許村服裝產業的集聚,國潮文化的崛起,許多謀求轉型的家紡企業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踩準了時代發展的節拍,基因里刻著勤勞致富、敢闖敢干精神的許村人,紛紛走向服裝面料織造賽道。“以前做沙發布,窗簾布,現在我們主攻漢服面料。為此,我們還成立了新的設計團隊,購買了24臺外國進口的制造設備。” 沈菊華說,從今年9月開始,斯泰堡紡織快速進行產業轉型,調整發展方向。短短兩個月,公司已經和幾十家頭部品牌達成合作,設計團隊也已開發了200多種面料新樣式。在國潮文化興起的道路上,其中也不乏有先行者。天龍布業和大多數許村家紡企業一樣,是從“家家織機響,戶戶織綢忙”的家庭紡織作坊起步,到后來興辦企業。
企業負責人王超憑借興趣愛好,較早進入漢服領域研究,目前,他的企業已經覆蓋漢服設計開發、成衣織造、產品銷售全流程,多款馬面裙銷售量已突破10000條。
圖片來源:天龍布業
大潮君從海寧家紡協會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許村已有上百家企業開展漢服面料生產,從小型加工廠到規上企業,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新局。隨著馬面裙的火爆,許村面上提花織機甚至出現“一機難求”的現象。那么,為何“漢服風”能夠快速帶動家紡產業發展?事實上,在許村家紡歷史發展中,以蠶絲織造、棉麻織造、云錦織造等為代表的非遺織造技藝沿用至今,這為漢服織造打下了堅實基礎,為企業轉型降低了門檻。漢服面料生產入局門檻低,市場需求大、前景開闊,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分到一杯羹。要走國潮漢服圈,原創設計是必備要素之一。“生產一塊布許村所有企業都可以做到,但漢服面料生產最關鍵的在于開發設計上,無論漢服品牌大小都非常重視原創設計。” 沈菊華說。當傳統與潮流擦出火花,越來越多的人對國潮充滿期待。近日,浙江理工大學-海寧中國家紡城紡織非遺創意館正式在許村落地,這讓許村家紡的文化氣息更濃了。據悉,該館將建設成為紡織非遺展示、傳播紡織非遺文化、創新設計與研發、聯合創新設計產品生產、傳統手工非遺與創新創意時尚產品市場銷售于一體的研產銷平臺,成為帶動許村家紡、服裝產業時尚化和國際化的重要引擎。
今年以來,服裝面料在賦能家紡產業出現了新的亮點,許村家紡面料時尚化轉型加速演進,引領許村家紡企業轉型升級。“漢服面料是服裝面料代表之一,隨著漢服破圈式的傳播,許村紡織產業集群優勢將更加突出。希望許村家紡創造出更多的獨具特色的文化產品,推動許村時尚產業發展。” 海寧家紡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文章來源:大潮網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