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百鎮千村行動】襄城縣汪集村:能人返家鄉,總廠帶分廠、廠廠都興旺!

發布時間:2023-11-22  閱讀數:32579

【百鎮千村行動】襄城縣汪集村:能人返家鄉,總廠帶分廠、廠廠都興旺!


初冬時節,許昌市襄城縣姜莊鄉汪集村的河南迪尼奧服飾有限公司一片繁忙。于燕如就像春天的燕子,不知疲倦地帶領員工裝貨上車,將一車車滿載的服裝發往深圳、青島、寧波等港口,遠銷韓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家。

圖片

提起民營企業家于燕如入鄉辦廠、帶動鄉親就業的事,得從2018年初春說起。那年春節,于燕如回家探親,看到村里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由于沒技術、沒資金,沒事干、沒收入,心里有種說不出來的酸楚。“如果我不出去闖一闖,如今我肯定和她們一樣。于是我就萌發了返鄉創業、帶領鄉親增收致富的想法”。當時,于燕如通過多年在外打拼,先后在廣州、深圳、株洲創辦了3個服飾企業,是赫赫有名的女企業家。而她的家鄉,卻正處于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

于燕如入鄉辦企業的消息迅速傳遍全鄉。鄉親們向她投來贊許和期盼的目光,姜莊鄉黨委、鄉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登門送政策,全力支持她入鄉辦企業。

圖片

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優惠政策,鄉里對她實行“專人負責+全程幫辦”服務制度,明確工商負責人、銀行負責人,專人負責其返鄉辦企業扶持資金的兌付。在廠址選擇、工商注冊、稅務登記、銀行開戶、公安刻章等方面,為于燕如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以推動她的返鄉創業企業早落地、早運營、早受益。

這些,于燕如都看在了眼里,記在了心里:“有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家鄉父老的信任,我一定把企業辦好!”她注冊資金1000萬元,很快在家鄉姜莊鄉汪集村建起標準化工業車間800余平方米,又投入260萬元購置專業制衣設備200余臺,創立了河南迪尼奧服飾有限公司。

為了盡快讓剛進廠的新員工熟練上崗,于燕如加班加點對新員工進行上崗前的技能培訓,手把手地教新員工制作服裝,從布料下線,到剪裁、上扣,每個環節都講得一絲不茍。通過半個月的技能培訓,本村和周邊村的百余名留守婦女,走進了這個建在家門口的企業,成為產業工人,每月有了按時領取的工資,就連村里的6名貧困戶,也進廠當了工人。

圖片

當時的貧困戶、現在的脫貧戶,70多歲的徐鳳君感動地說:“燕如可真是好閨女,俺干不了力氣活兒,更干不了技術活兒,燕如就讓俺進廠打掃衛生,一個月給發600多塊錢,還不耽誤俺在家照料95歲的老母親。”

圖片

本村留守婦女王艷華,更是心潮難平:“俺進廠時是學徒工,在燕如姐的指導下,如今俺成了廠里的技術骨干,月工資由原來的1200元漲到了4500元。去年還被評為優秀員工,獎勵俺一輛價值2600元的電動車。騎著嶄新的電動車上下班,不耽誤接送小孩上學放學,真得勁!”

三胡村40多歲的胡改香,原先在廣東打工,兩個孩子由于缺乏管教,學習成績直線下降。2019年,她到于燕如的企業上班,月工資由原來的3000元漲到了現在的5000元,不僅在家門口能掙錢,還能照顧兩個孩子,如今孩子的學習成績也上去了。

為解決留守婦女的后顧之憂,同時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于燕如又投資150萬元,購置雙套生產設備,一套放在廠房車間,一套放在員工家里,白天員工可以在廠里加工,晚上也可以在家里加工。

圖片

42歲的留守婦女陳敏,和丈夫于隨勤,都在于燕如的企業上班,家有3個孩子,大的剛上大學,兩個小的還在家,有時顧不過來,陳敏只好讓兩個孩子睡在車間里。自從添置了雙套設備,陳敏夫婦晚上一邊在家生產加工,一邊照顧孩子,夫妻倆月收入1.2萬元。陳敏感激地說:“燕如待俺真好,想法照顧俺,俺們必須多干活、干好活,才能報答她!”

為讓更多鄉親有活兒干、有錢掙,2020年以來,于燕如先后在本鄉李成村、許莊村、汪營村、石營村增設加工車間4處,同時又先后投資近千萬元在丈夫的老家睢縣辦廠,還在臨潁縣創辦子公司,生產舞蹈服、手提袋等產品,間接提供就業崗位1000多個,呈現出母廠帶子廠、廠廠都興旺的氣象。

目前,于燕如為本村和鄰村400多名留守婦女提供了就業崗位,使她們在家門口就能賺錢。還為屈莊村中心小學捐贈校服200多套,為姜莊鄉敬老院捐贈服裝200多套,為汪集村、石營村秸稈禁燒值勤人員捐贈禁燒服裝300多套……為此,2020年,她被評為襄城縣首屆“優秀返鄉創業人才”、姜莊鄉“優秀愛心人士”,2021年,她被黨組織光榮地吸納為中共黨員,2023年1月6日,她光榮地參加了許昌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

誰來擔當鄉村產業振興的帶頭人?誰來帶領廣大鄉親發展產業、共奔富路?于燕如的故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答案。她有報效家鄉、感恩父老的企業家情懷。她入鄉辦企業,并非沒遇到阻力、困難,但是這些擋不住故鄉的召喚。在她心中,最難割舍的是故土,最難忘記的是父老鄉親。她有長期奮戰改革開放前沿的寶貴經驗和面向國際市場的開闊視野。在廣州、深圳等地20多年的拼搏,讓她開了眼界、長了見識、百煉成鋼。憑著多年歷練和積累,她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正是這些,給了她入鄉創業的底氣。家鄉黨委、政府和父老鄉親也全力支持“于燕如們”。他們把于燕如入鄉創辦的企業視若掌上明珠努力呵護,用心從政策上、服務上、環境上等多方面給予支持。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有了這樣良好的入鄉創業環境,定會引得更多“燕”歸來!

文章來源: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