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國紡織勘察設計協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行業轉型與創新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會議聽取了2023年協會工作報告;表彰了第四批勘察設計大師和第三批杰出青年工程師;發布了《紡織勘察設計行業自律公約》;并舉行行業轉型與創新發展論壇。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會長王天凱、副會長端小平,中國紡聯產業部副主任程晧,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薛繼鳳,中國紡織勘察設計協會理事長李利軍等領導,以及中國紡織勘察設計協會理事、會員單位的代表和個人會員共120余人參加會議。中國紡織勘察設計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萬網勝主持會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在講話中指出,紡織產業作為全球產業在支持經濟發展,平衡國際收支,解決民生就業,促進文化繁榮等方面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中國紡聯在今年8月發布了《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年)》,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歷史的延續,也是現實的抉擇。希望中國紡織勘察設計協會守正創新,在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有更大的擔當和作為。端小平提出要對行業未來保持信心,首先,中國紡織現在是全世界最有競爭力的行業,未來也將是全世界最有競爭力的行業;第二,中國紡織本身擁有強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同時要以更開闊的視野來看待海外布局;第三,大數據、智能化正在構建紡織行業新的競爭優勢;第四,中國紡織業有技術密集型的印染產業,以及技術和資本密集的化纖產業這兩道“護城河”;第五,中國紡織業未來的5~10年是創建本土品牌的最好時機,發展空間巨大。他最后表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潮流中,在中國紡織工業強國建設進程中,紡織勘察設計協會將一路奮進,為我國紡織工業健康穩定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由160多年歷史的上海紡織集團和70多年外貿歷史的原東方國際集團聯合重組而成,為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薛繼鳳在致辭中說,集團聚焦高質量發展,以創新發展為核心,推進“全球布局、跨國經營”的發展戰略,走“先進制造業+現代時尚服務業”的綜合跨國集團發展道路。集團實現“5+14”構架重構,即5個研究所+14個下屬企業的技術研發設計中心,努力踐行科技創新策源功能。要按照上海市委市府要求,在上海紡織行業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和上海文化等“四大品牌”。上海紡織作為中國紡織行業的先行者,必須聚焦建設世界一流的發展目標,努力實現“新體系、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和新模式”等6大領域的創新突破,建設形成區級、市級和國家級的技術中心、工程中心或設計中心,形成推動中國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高地、人才高地和品牌高地。通過科技賦能國際貿易,將上海紡織打造成為全球最強產業生態圈,最時尚紡織設計源,最有競爭力的服務商。上海紡織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創建于1960年,是國內最早從事紡織、印染、化纖、石油化工等行業工程設計和咨詢服務的甲級設計院之一。作為此次理事會的承辦方,上海紡織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健致歡迎辭,他說,研究院六十多年深耕于紡織工業設計領域,引領傳統紡織工業設計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環保及新材料領域的升級發展。通過幾代人踐行,探索出具有專業和時代特色的“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之路。近年來,研究院堅持“精心設計,惠及百世”的理念,搶抓機遇,爭先發展,保持了又好又快的良性發展態勢,近三年主營業務連續大幅提升,拓展了工業和民用項目EPC總承包及綠色節能環保業務,2022年研究院主營業務產值完成4億元,形成了在紡織化纖工程設計、環境工程、工程咨詢、工程總承包等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他希望,將以這次會議為契機,積極向各位領導和同行學習取經,不斷吸收和引進先進的理念,壯大行業,共同促進紡織勘察設計行業快速發展。江蘇華納石化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從工程安裝起家,目前已成為全產業鏈工程總承包企業。作為此次會議協辦方,公司董事長陳玉林說,目前,公司的工程業務板塊業務已覆蓋石油化工、精細化工、氟化工、煤化工、醫藥化工、特種纖維、聚酯材料、環保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并且具備EPC項目總承包能力。多年來,公司秉承著“誠信、進取、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不斷提升自身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了廣大客戶的認可和信賴,在行業內建立了良好的聲譽。他表示,公司將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和優勢,通過技術交流、項目合作等形式,與協會的專家和會員單位廣泛合作,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和創新項目,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為紡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自今年3月換屆以來,新一屆理事會不辱使命,在傳承中不斷創新進取,積極拓展協會的工作模式、服務內容和職責范圍,努力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做貢獻。中國紡織勘察設計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萬網勝作理事會2023年度工作報告。他從堅持黨建引領、優化管理機制、完善服務職能、選拔杰出人才、推進標準體系、擴大業務范圍、引領有序競爭、開展橫向交流共八個方面總結了協會工作。對于下一步工作計劃,萬網勝提出,一是更堅定地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二是更有深度地開展調研活動,做好參謀當好助手;三是更有針對性地開展交流和咨詢活動,積極推動能力建設;四是更有開拓性地推進網站建設,發揮平臺的獨特功能;五是更加科學地組織好創新和設計成果評優,促進勘察設計質量提高;六是更加積極地組織和參與標準工作,推進工程技術進步;七是更有目標性地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履職能力。萬網勝最后表示,協會將傳承使命,不負眾望,把協會辦成一個凝心聚力、生機盎然的“會員之家”,為全面提升紡織工程勘察設計企業的能力,為加快提升行業的影響力,為建設紡織強國和美麗中國貢獻行業價值。為增強紡織行業廣大工程勘察設計人員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樹立杰出人才和專家的示范作用和激勵作用,大力弘揚愛崗就業、開拓進取精神,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形象,增強市場競爭力,中國紡織勘察設計協會開展了選拔表彰紡織勘察設計隊伍中杰出人才的評選活動。本次會議上,共有7人獲得第四屆紡織行業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32人榮獲第三屆紡織行業工程勘察設計杰出青年工程師稱號。
中國紡織勘察設計協會在調研中得到多家會員單位反饋,在承攬工程業務中經常遇到低價競爭和惡性競爭的情況,遠遠偏離了政府指導價和市場正常的合理價格區間,破壞了行業公平有序競爭和長遠穩定發展的環境。中國紡織勘察設計協會起草了《紡織勘察設計行業自律公約》,會議表決通過了《公約》?!豆s》倡導行業自覺進行自律,規范企業承攬工程業務的市場行為,加強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共同維護紡織勘察設計市場秩序,提高行業整體素質,建立行業公平競爭、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搭建技術交流平臺是協會服務企業的重要方面,通過相互學習借鑒,汲取經驗,實現價值,共同提高,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協會設備材料專業委員會在會上舉行了企業技術與產品交流,江蘇華納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日本ASKA(飛鳥)工業株式會社、日本富士過濾器工業株式會社的專家介紹了本領域的新型技術和創新成果。為了提高學術交流影響力,協會紡織化纖專業委員會組織了行業轉型與創新發展論壇,該論壇也標志著協會《大師講堂》正式開講。論壇邀請了六位行業設計大師,圍繞改革發展、業務轉型、管理創新、科技成果、工程經驗、項目總結、數字化轉型等實踐和理論成果,進行經驗交流和成果分享。中國昆侖工程有限公司高級專家顧愛軍以《工程公司技術創新的思考和建議》為題,介紹了聚酯技術創新發展的歷程和特點,以及創新體會。上海紡織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健以《專業設計院核心能力建設》為題,通過本企業案例,分享了專業設計院核心能力、合作發展、轉型升級、商業模式建設的經驗。江蘇省紡織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虞衛民以《堅守本行,砥礪前行》為題,介紹了公司堅持專業特色,做好人才、項目儲備,搞好內部管理的經驗。浙江省省直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波以《“雙碳”目標下紡織印染行業電氣設計思考》為題,結合國家政策,分享了電氣設計原則的轉變、降碳實施路徑和理念轉型,項目設計策劃階段的低碳策劃,高效設備技術選型等經驗。河南省紡織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郭書勤以《概念設計在工程中的應用》為題,分享了從方案設計、結構布置到結構計算、構建配筋(配置)、細部構造處理的全過程設計中,力學知識、工程經驗、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成果、常識等應用實例。北京維拓時代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李洪求以《工程設計之數字科技》為題,通過工程實例,介紹了BIM正向設計、裝配式建筑智能化設計、空間結構數字化設計的經驗。中國紡織勘察設計協會理事長李利軍最后發言,他說,今天在這里召開協會八屆二次理事會,就是要秉承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凝聚集體智慧,促進創新與合作,探索和把握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加快推進中國紡織勘察設計行業的健康發展。對協會下一步工作他提出了五點要求,一是要緊跟時代步伐,持續創新和豐富協會發展的思路和舉措。二是要立足為會員創建價值,挖掘服務的渠道和潛能。三是厚植自律文化,培育行業的清風和正氣。四是弘揚設計大師工匠精神,汲取專家經驗和智慧。五是用好協會網站,講好會員企業自己的故事。六是要發揮專業委員會作用,豐富創新活動來引領發展。本次理事會還通報了新吸收會員情況;對擬調整協會第八屆理事會副理事長進行了說明;并對增補特邀副理事長進行選舉;同時還表決通過了《中國紡織勘察設計協會分支機構管理辦法》。11月20日,還舉行了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紡織設計專委會會議。王天凱、端小平等領導觀看第四批紡織行業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展板。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