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集群概況
周村絲綢紡織產業歷史悠久,是著名的“絲綢之鄉”,被譽為“金周村”、“旱碼頭”。周村區絲綢紡織行業按照“緊盯前沿、打造生態、沿鏈聚合、集群發展”的要求,著力提升產業發展規模和質量,近三年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明顯成效。
截止2021年底,全區絲綢紡織產業工業總產值5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45.54億元、利潤2.7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5%、24.5%、63.3%。大染坊集團被評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絲綢織造總量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是目前國內少數具有全產業鏈的生產企業;蘭雁紡織是集紡紗、織布、染整、服裝為一體的國內大型牛仔產品生產企業;恒利紡織是專業從事化纖長絲類、超細高密類紡織品綜合性生產企業,與法國迪卡儂公司建立了全球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截止2021年,全區絲綢紡織企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個;全國針圈織物染整技術研發中心1個;省、市級工程實驗室7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工業設計中心1家。擁有一批在全國同行業領先的科技成果,大染坊集團自主研發的《真絲多組份高檔家紡面料可控染色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全省紡織行業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海潤絲綢公司被批準為“國家絲綢交織面料產品開發基地”;祥源公司被批準為“中國印染行業植物染料印染產品開發基地”;恒利紡織被批準為“中國化纖功能性精品面料生產基地”。
大染坊、蘭雁、恒利、華業、飛獅等骨干企業先后從日本、瑞士、意大利、德國、美國等國家引進了國際先進的生產設備,形成裝備精良的專業生產線。全區骨干企業70%的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02
集群發展亮點
重集聚,形成區域品牌優勢 注重發揮區域產業優勢,全力推動絲綢紡織產業園園區建設和大染坊集團、飛獅公司等龍頭企業“退城入園”工程,進一步整合絲綢紡織資源,完善區域供給、配套鏈,力爭將周村絲綢紡織產業打造成同行業特色產業突出,品牌優勢明顯的優勢產業。
強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 鼓勵企業科技發明和技術創新,推動絲綢紡織企業由規模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一方面以大染坊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為基礎,帶動全區企業開展自主創新;另一方面,完善“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體系,鼓勵企業與大院、大所、大校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全面提升企業創新驅動力。
促轉型,加快產業提檔升級 著力抓好恒利紡織總投資6.5億元年產1.5億米高檔環保面料和研發中心項目等一批行業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建設,鼓勵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機器換人”,推動產業鏈向上游延伸,產品向中高端邁進,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騰籠換鳥”。
育人才,筑牢行業人才基礎 全面實施人才興區、人才興企戰略,推進企業家三年培訓計劃,落實人才優惠政策,深化企業與高校、職業技校的校企合作,引進和培育企業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進一步厚實絲綢紡織行業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03
集群未來發展思路
推進產業強鏈補鏈,突出集群發展優勢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規模效應及行業帶動作用,提高中小企業質量效益水平和為大企業配套能力,建立產業合作機制,打造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營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產業生態。加強重點項目策劃,用足、用活、用好惠企政策,把政策紅利落實到具體企業、具體項目。
強化創新發展,突出品牌建設 著力提升企業研發能力,加大對絲綢紡織企業研發平臺培育力度,深入開展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促進先進研究成果向工業產品轉化。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展覽會及賽事,集中展示和推介周村區絲綢紡織優勢產品,提升區域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
深入挖掘文化潛力,探索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 深入挖掘周村紡織文化、絲綢文化潛力,促進周村的商業文化與絲綢紡織產品設計結合、古商城旅游開發與展示絲綢紡織文化產品結合,實現“絲綢紡織傳統產業+文化創意+高科技=絲綢紡織新興產業”的轉型升級。
編輯/王昕彤
校對/趙婷婷
審核/ 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