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和張家港市紡織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包芯紗與家紡產業融合發展研討會日前在江蘇張家港召開。
張家港紡織行業起步早、門類全、市場份額大,已形成棉紡、化纖、印染等多條產業鏈集聚發展的優勢。近年來,張家港市緊扣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路徑,大力推動紡織產業提檔升級,編制了紡織行業、印染行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出臺了《高端紡織項目認定規則》,實施產業創新集群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以“真金白銀”賦能產業“攀高逐新”。

圖為俯瞰張家港紡織產業集群。(資料圖片)
目前,張家港市80%的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生產裝備達到國內國際先進水平,累計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1家、綠色設計產品13個,江蘇省智能制造示范車間7個,3家企業入圍2023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張家港市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查小剛表示,張家港紡織產業將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學習先進經驗,堅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抓緊紡織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立足創新發展,不斷推進紡織行業高質量、高效率、高水平的健康發展。
2023年,張家港已集聚包芯紗生產型企業240余家,產業規模達350萬紗錠。張家港市包芯紗行業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亞軍表示,近年來,當地包芯紗企業正加快產業數字化步伐,謀求智慧綠色轉型。如今,產業集群58.4%以上的紗線完全采用再生原料,年產再生包芯紗近40萬噸,可減少碳排放127.49萬噸。同時,當地企業通過迭代生產設備、優化制程工藝,推廣原液著色等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年均減少后道染整用水1000萬噸,減少碳排放42.3噸。
會上,包芯紗企業和家紡企業代表分別介紹了各自的發展情況,并圍繞產品開發、跨界合作等方面開展交流。
張家港市恒美紡織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公司新建了智能化生產車間,融粗紗、細紗、自動絡筒三道工序于一體,并利用5G技術對整個車間生產過程進行仿真、評估和優化,大大提升了紡織生產設備效率、產品質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張家港市金紅鷹紡織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創新了渦流紡包芯紗工藝。與傳統環錠紡紗相比,該工藝流程縮短70%,紡紗速度提高了20倍,用工卻只有原來的五分之一。
江蘇大唐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始終堅持走創新之路,形成了集設計、研發、檢測、生產、銷售、文化創意于一體的現代產業體系。該公司總經理唐利剛介紹,公司旗下家紡品牌“大唐公主”榮獲“蘇州制造”品牌認證,摘得“江蘇精品”認證。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兆華指出,當下,家紡行業整體面臨渠道布局同質化、營銷方式同質化、產品賣點同質化等問題。近年來,家紡行業頭部企業十分重視紗線的開發。包芯紗企業要根據家紡企業的需求,共同開發紗線產品,并給家紡企業提出好的對于紗線開發的建議。未來,家紡企業與包芯紗企業應向著低碳環保的方向共同努力,早日實現產業跨界融合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