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力(貴陽)產業園是恒力集團響應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西部大開發戰略投資建設的項目,也是恒力第九大生產基地,從美好藍圖變為發展實景,填補了我國西南地區高端紡織面料行業的空白,探索了共同富裕發展新路,不僅為貴陽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產業升級獻策獻力,而且對于地方吸納返鄉就業、留住貴州人才將產生深遠影響。
有力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日前,記者走進恒力(貴陽)產業園嶄新的生產車間,設備整齊排列著,伴隨著機器開足馬力發出的隆隆聲,倍捻機、整經機、織布機等數千臺生產設備高速運轉著,捻絲成線、織線為布,生產工人們穿梭在織機間輕松作業,偌大的車間內工人并不多,一幅繁忙的生產景象。
恒力(貴陽)產業園采用國際一流的先進設備和生產技術,提高紡織裝備效率、性能和數字化水平,重點建設高端仿真絲等高檔紡織面料等產業項目,全力打造西南地區高端紡織制造中心,使恒力集團在貴陽地區形成一個更加完善、更具競爭力的紡織產業集群。
車間主設備噴水織機、倍捻機、穿綜機等采用全電控制系統,突破了紡織各工序在管理過程當中的信息化、數字化技術難點,將各環節生產要素有機融合,構建新的智能制造生態,創新生產場景,實現生產體系的重塑,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也降低了能耗和人工成本,提升紡織產業溢價能力,有力推動了紡織服裝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
恒力(貴陽)產業園通過應用工業控制系統,實現工業互聯網與綠色紡織工藝一體化集成。此外,還注重產品設計和開發能力的提升,通過應用工業控制系統和大數據技術,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和消費者需求,也為整個紡織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恒力(貴州)紡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廠長趙瑞萍告訴記者,恒力(貴陽)產業園主要產品包括緯彈緞面料、珍珠紗面料、雪紡面料等,這些產品可以用于紡織服裝,比如女性的睡衣、連衣裙、高端晚禮服等,也可以用于家用紡織品,比如家裝用布、燈罩、餐布、飾品布等,產品應用領域廣、可塑性強。
為行業樹立了可借鑒的典范
恒力(貴陽)產業園堅決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承諾。他們不僅關注經濟效益,更將環保和社會責任置于首位,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和實踐可謂不遺余力,緊緊圍繞“雙碳”目標,對生產流程制定了嚴格的標準,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環保要求。
恒力(貴陽)產業園青山環抱、綠水掩映、氣勢恢宏,整齊劃一的現代化車間廠房和廠區內層次分明的綠化帶交相輝映,儼然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恒力(貴陽)產業園在建設之初就按照“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的要求,以打造“全球高端制造與綠色發展樣板工廠”為目標,高標準、嚴要求、快節奏建設項目,實現綠化率11.13%,同時在廢水治理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產業園堅決追求廢水零排放的目標,投入大量資金研發先進的廢水處理技術,通過引入高效的膜分離技術、生物處理技術等手段,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進行深度處理,確保廢水中的有害物質得到有效去除,并實現廢水的循環再利用。
變“跨省打工”為“就近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恒力(貴陽)產業園的建設,不僅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為當地居民提供了穩定的工作崗位,有效地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產業園切實把當地就業擺在突出的位置,持續拓展就業崗位,幫助百姓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有力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近就業難題,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讓村民“務農、顧家、掙錢”三不誤,繪就共同富裕新圖景。這種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讓恒力(貴陽)產業園不僅僅是一個產業園區,更是一個充滿溫情和希望的家園,公司還被認定為2022年度貴州省“就業幫扶先進基地”。
“產業園建到家門口,不用在外奔波,既能掙錢還能顧家,干起活來心里也踏實。”公司員工周順菊一邊忙著手中的活兒一邊告訴記者,來到“家門口”的產業園上班,無論是待遇還是環境,與以前外出打工相比都有了明顯改善。
趙瑞萍告訴記者,恒力(貴陽)產業園建成后,結合當地人社部門就業政策,策劃招工方案,加大招工宣傳力度,積極的在周邊城市開展線上線下招聘宣傳活動,就近吸納周邊富余勞動力,讓廣大務工人員告別“跨省打工”,實現“就近就業”。貴州本地員工人數占總人數的94%,在產業園基本實現全覆蓋。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