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Burberry,下一個D&G?

發布時間:2019-01-05  閱讀數:10441

傲慢和無知只會葬送前程,對于迅速崛起的中國市場,一線洋品牌還應該“撿起”敬畏之心。


D&G之后,又一個一線洋品牌“敗”在了廣告上。


為了喜迎2019新年,Burberry在昨天(1月3日)發布了一組號稱慶祝中國新年的廣告大片,取名“摩登新禧”,又名“時髦全家福給你拜早年”。品牌官方微博還補充說明了這組照片背后的深層含義——攜手演繹闔家團圓照,互相依偎,親密無間。


是不是對“喜慶”有什么誤解?


只要你的閱讀理解能及格,根據這段文字腦補出來的畫面應該是和睦美滿、喜氣盈盈的,然而,這組照片的陰冷氣質和模特的怪異動作讓人背后發涼。這幾張詭異的照片在微博上遭到“群攻”,大多數人以為自己看到的是鬼片海報:


@emmawancong回來了:Burberry不關注快手吧?運水泥工人的手,把蛋糕里的巧克力和獼猴桃讓給弟弟吃的哥哥,給環衛工送飯的小伙,大概都入不了摩登人士的法眼。然后他們拍了個恐怖片,告訴你中國就是這樣兒的。


@蛙田收瓜機:我看到Burberry新年廣告的第一反應是:照片體現了現代家庭物質富裕精神疏離的狀態。


@名川:每個中國大家族里都有個被眾星捧月的賈母,然而實際掌權的是中年守寡的長房媳婦趙薇,對外精明強干,對內生下一子一女討老太太歡心;二兒子是從事傳統實業的顧家男人,和這家所有的小輩男丁一樣,不過是守成之才;唯有一個小女兒周冬雨靈氣逼人,可是卻年少不羈,愛上浪子……


甚至有人P出了這樣的圖......


誰能告訴我這張照片是什么意思


@NYLON_CHINA 倒是對這組照片贊賞有加:在攝影師Ethan James Green的視角下,人物肖像與日常都市背景如化學反應般巧妙融合,新與舊、現代與傳統交織的儀式感在此碰撞而出。


顯然,既要結合中國新年,又要突出家庭和睦,并且不失Burberry的清冷氣質,這一道“命題作文”經Burberry之手后變成了“送命題”。


Ethan James Green是一位產自美國的攝影師,他不僅沒有大面使用中國新年的專有顏色,紅色,也放棄了傳統的表達方式。這組照片的策劃者既想表達中國新年的氣氛,又想創新突破,但最終呈現出來的卻是吊詭的背景板、陰冷的色調和面露“兇殘”的模特,勾心斗角,各懷鬼胎更符合這組照片的內在氣質。


姐妹情深?


前有Balenciaga,后有D&G、Burberry,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上,難有幸存者。


不思進取的洋品牌們


國際一線品牌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很久了,將魔爪伸向中國消費者、瘋狂切分市場的同時,卻仍然保持著極度僵化的管理體制和傳統老派的做法。


許多奢侈品牌對于進入各地市場的態度可以用“總部高度集權”來總結。對于“放權”這件事,很多在中國設立分公司的品牌都謹小慎微。總體情況是,中國區CEO的話語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大小決策都要請示歐洲公司,中國團隊的KPI是執行總部的意志。


界面曾在去年11月發文指出:有一家歐洲的奢侈品牌想要開一個微信公眾號,為了得到歐洲總部的允許,前后折騰了一兩年。中國的互聯網生態和歐美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要解釋什么微信,通過總部謹慎的內容和品牌形象把控評估,最后說服歐洲總部同意,做起來并不輕松。


對于“形同虛設”的中國區團隊來說,他們提出的意見很可能從總部的“左耳朵進右耳出”。無法影響上層決策,這樣的問題普遍存在并存在已久,最終在D&G的身上爆發了。


D&G之前就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去年5月,Balenciaga的法國門店發生了一起辱華事件。一位中國消費者被幾名外國人插隊,卻因指責后者被推搡,最終引發了肢體沖突。門店保安上來拉架,但只“控制”中國人,并對中國消費者進行了言語侮辱,讓他們滾出去,再也不要來買鞋。


Balenciaga辱華事件


從Balenciaga到D&G,再到Burberry錯誤地理解并輸出中國文化,表面上看是“水土不服”,根本上還是品牌態度的問題:他們始終如一地保持著傲慢且懶惰的態度。“一路順風順水,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企業,很容易自滿和驕傲。而結果就是傲慢和犯錯。”這是時尚頭條網對D&G辱華事件的看法。


2015年,現代傳播集團的時尚編輯總監葉曉薇曾采訪了“中國:鏡花水月”的策展人Andrew Bolton和美國版Vogue主編安娜·溫圖爾(Anna Wintour)。葉曉薇大膽提問:“大部分的展品都是西方設計師停留在過去的對東方的幻想符號,并沒有包含現代的中國。”安娜·溫圖爾卻認為這個問題“太過于政治化了”。


時尚頭條網曾指出:“中國:鏡花水月”和Dolce&Gabbana的共同點,就是對現代中國選擇性無視,沉溺于其對滿清中國的落后氛圍的幻想中,將文化符號直接挪用到西方的設計中。”


一線大牌們長期享有著“俯瞰一切”的姿態,他們認為自己站在鄙視鏈頂端,輕視未知市場,缺乏敬畏感,最終造成了認知滯后,從根本上說,他們不了解中國市場,也不想了解中國市場。所謂無知者無畏,D&G會作出極為出格的、丑化某個國家文化的行為,卻不自知。


作家倪一寧曾這樣評價D&G一事:“只有市場,只有迅速蒸發的錢,能給他們銘心刻骨地上一課,能讓他們擺正自己的位置。”D&G受到影響是危機公關無法彌補的——業界估算,此次風波至少造成了百萬美元的損失,而未來的潛在損失則無法估量。


盡管Burberry的幾張照片不足以釀成“嚴重事故”,但洋品牌們應該從這幾次事件中吸取教訓,傲慢和無知只會葬送前程,對于迅速崛起的中國市場,一線洋品牌還應該“撿起”敬畏之心。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