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回顧與展望】產業用:市場需求依然保持強勁

發布時間:2019-01-11  閱讀數:10716

作為紡織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是紡織工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方向。


作為紡織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是紡織工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方向。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產業用行業取得了不少成績。比如,產業用紡織品加工技術和裝備取得突破;原料多樣化、非織造復合加工技術、高端編織成型技術、后整理技術應用與推廣取得新的成效;功能性纖維材料已基本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行業整體運行良好


2018 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盡管面臨比較復雜的發展環境,但是主要市場的需求比較穩定,國家各項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陸續出臺并逐漸發揮作用,行業整體的運行情況良好,生產和銷售穩步增長,利潤增速下降的局面得到初步遏制。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1 月行業的工業增加值增速為8.4%,高于制造業平均值,在紡織行業內也處于領先水平。

1~11 月份規模以上企業的非織造布產量351.8萬噸,同比增長9.67%,增速比全年同期增加了9個百分點,全年非織造布的內需和出口市場都保持了比較強勁的需求;簾子布的產量58.9 萬噸,同比增長2.08%,增速基本與去年持平,汽車產銷量的下降對上游的簾子布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11月,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為2316 億元、120.4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45% 3.76%,增速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2 個百分點和4 個百分點,利潤總額由去年的小幅降低逐步恢復到目前的中低速增長。

1~11 月,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平均利潤率5.20%,處于上升狀態但依然低于去年同期0.24 個百分點。行業盈利水平下降,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原材料價格的波動造成成本上升,部分領域內競爭激烈導致產品的銷售價格難以隨成本同步上漲。企業間的經營分化也使得行業整體的盈利水平下滑,1~11 月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虧損面達到12.51%,比去年同期增加3.4 個百分點,虧損企業的虧損額增長了43.6%。小企業以及一些產品結構單一、處于產品生命周期末端、創新速度慢的企業則面臨較大的困難,效益下降甚至虧損;大企業由于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產品的差異化程度高,精細化管理行之有效,與上下游企業的議價能力比較強,因此繼續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前三季度,行業15 家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了12.26% 35.69%,平均利潤率達到16.27%

分行業看,非織造布的績效水平明顯好轉。1~11 月規模以上非織造布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了8.86% 1.49%,從出口數據看,非織造布的平均價格小幅上漲;其他產業用紡織品(包含過濾、土工、防護、交通和復合材料等類別)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0.84% 17.81%,平均利潤率5.96%,同比增加了0.35 個百分點,在全紡織行業內處于領先的水平。繩、索、纜的主營業務收入雖然增長4.94%,但是利潤總額下降6.69%

1~11 月,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出口交貨值增長5.34%。根據中國海關發布的數據,2018 1~11 月我國出口非織造布83.2 萬噸,出口金額達到25.8 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2.5% 8.7%,非織造布的出口價格提高6%。前三季度,美國自中國進口非織造布2.55 億美元, 中國非織造布在美國市場的份額略有上升。根據日本海關數據,2018 年全年日本進口非織造布22.9 萬噸,價值865.9 億日元,與2017 年相比分別下降4.64% 5.07%,自中國進口的非織造布378.8 億日元,同比降低12.5%

2019 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將繼續依托巨大的國內市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市場,通過技術創新和精細化管理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化解宏觀環境不確定性帶來的各種風險,保證行業的平穩健康發展。


產品進入深度開發


產業用行業與化纖新材料創新密不可分,隨著新材料技術的不斷成熟,產業用紡織品也進入到了深度開發的階段。

化纖新材料創新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功能性纖維材料開發與品質提升、高性能纖維產業化和產品系列化、生物基化學纖維的產業化。

阻燃、抑菌、抗靜電等功能性纖維在特種紡織品、交通工具內飾材料、高檔紡織品、醫用衛材等領域廣泛應用。碳纖維、聚酰亞胺纖維、高性能聚乙烯纖維、高模量芳綸纖維、聚四氟乙烯纖維等生產工藝技術進步明顯,實現了產業化;碳纖維、芳綸、玄武巖纖維等高水平研發體系初步形成。

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原料核心技術取得新進展,初步形成產業規模。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生物基聚酰胺纖維、殼聚糖纖維、海藻酸鹽纖維的紡絲、后整理產業化關鍵原創性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多功能非織造技術提高了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的綜合性能。高阻隔醫用防護服、疝氣修補網、軟組織修補材料、人造血管等已進入應用或臨床試驗階段。新型戰訓服、消防服、搶險救援服和職業防護服等提高了防護救援效率、保障了生命安全。新型阻燃高強經編聚酯格柵提高了煤礦支護系統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智能土工材料等保障了基礎設施質量并提供土壤加固、結構安全監控和預警等一體化解決方案。


“走進新時代 站在紡織科技強國建設新起點”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

改革開放40 年以來,我國紡織科技經歷了“跟跑”到“跟跑與并跑并存”,再到目前“跟跑、并跑和領跑并存”三個階段,通過一系列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自主創新,全行業科技進步取得巨大成就。一是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完善;二是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三是高水平技術成果不斷涌現;四是行業培育出一大批科技人才;五是紡織供應鏈化學品綠色管控初見成效。

走進新時代,我們站在了建設紡織科技強國建設的新起點,總結成績我們光榮自豪,分析差距我們凝心聚力。對于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我們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保持“定力”十分重要。下一階段行業科技創新的重點要在纖維新材料、綠色制造、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先進紡織裝備、紡織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深入推進。

在新的一年,行業要繼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業科技創新效率內涵。要瞄準世界紡織科技前沿,緊扣紡織工業發展需求,圍繞紡織“十三五”發展規劃和強國建設總體目標,聚焦行業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力爭在共性關鍵技術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先進適用技術在全行業推廣取得明顯成效,推進紡織技術裝備、自主創新、產品開發水平和能力全面提升。重點瞄準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和主戰場,引導剛剛破繭而出的“中國創造”,開拓圍繞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關鍵技術,聚焦各行業急需解決的智能制造重大問題進行攻關,推動紡織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為行業智能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目前,軍民融合為紡織行業自主創新發展創造了新機遇。軍民融合發展作為一項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全局,也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以及紡織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豐厚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后勁。下一步,行業要全面貫徹實施軍民融合國家戰略,深入推動軍轉民、民參軍,在紡織各個領域推進軍民融合科技創新體系,重點發展軍民兩用技術,促進軍民雙向技術交流,打造紡織科技自主創新新引擎。在加強紡織科技頂層設計的同時,亟需強化基礎研究。基礎研究是科學之本、技術之源,是建設世界紡織科技強國的根基。加強對未來可能產生重大變革影響的顛覆性技術的研判,在行業研發活動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三個階段均衡發力,著力紡織科學基礎理論的完善和創新,著力行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及運行機制理論與實踐研究。而標準化是科技成果固化與推廣最經濟的重要途徑,推進紡織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標準引領。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推進紡織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體系優化和公益回歸,大力加強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等市場標準體系建設,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多元標準支撐。

回首過去的一年,我們為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 周年上的講話,是對我們殷切的期許,也是催人奮斗的號角。

未來,“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壟斷化和知識產業化”成為爭奪國際競爭優勢的新規則。在新的一年里,我們要堅定“四個自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戮力同心踐行我國紡織工業科技、品牌、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四大強國戰略”,認識新時代、明確新理念、投身新實踐、邁向新方位,強化新思想、新方法、新原理、新知識的源頭儲備,強化使命擔當,助力中國紡織工業聚合澎湃之力破浪前行!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