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三月,華服志紋樣主題月已經開始啦!
在主題月中我們將為大家呈現紋樣系列精選書單、相關主題講座、“金龍余”袖珍口金包非遺京繡課,更有“年錦紋樣”專題系列推文,為大家解讀龍年央視春晚《年錦》節目中精美紋樣背后蘊含的文化底蘊。
點擊下方圖片進入紋樣主題專區

傳統紋樣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底蘊。龍年央視春晚中國傳統紋樣創演秀《年錦》驚艷全網,節目選取漢、唐、宋、明四個朝代最具代表性的27種吉祥紋樣,跨越千載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




這些紋樣不僅是藝術的瑰寶,更是歷史的見證,承載著古代社會的審美追求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值得我們一同探索。
華服志將開啟“年錦紋樣”專題,通過4篇系列推文,以時間為序,分別選取《年錦》節目中漢、唐、宋、明四個朝代中的代表紋樣,對其文化內涵、吉祥寓意、組織結構等方面進行解析。希望通過此專題,讓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賞中國古代獨特的紋樣藝術,感受歷史的魅力與文化的傳承。
春晚節目《年錦》中,漢代篇提及了卷草云紋、杯紋地信期繡紋、長樂明光云山瑞獸紋、茱萸紋、穗云紋、三足金烏紋和玉兔月桂紋等七種吉祥紋樣。
在漢代,云紋作為裝飾紋樣可謂空前繁榮。除節目中展現的卷草云紋、穗云紋外,更有卉狀卷云紋、長云紋被大量裝飾在織繡品中。此外,人們對自然界動植物和想象神獸的崇拜,出現了以植物為原型的茱萸紋,以及兔紋、金烏紋等祥禽瑞獸紋樣。
本篇文章將《年錦》中的漢代紋樣歸納為云紋、茱萸紋和瑞獸紋,接下來請跟隨華服志的腳步,一起探索三種紋樣的奧秘吧!

《左傳·昭公十七年》載:“昔者黃帝氏以云紀,故為云師而云名。”云作為通天媒介,自古人們便對云有著無比的重視與崇拜之情,而裝飾化的云紋能使人獲得與天合一的精神共鳴。
春秋戰國時期,由于人們對于巫術的崇拜,讓變幻莫測的云與神秘浪漫的氣產生關聯,云紋就此誕生。在漢代,云紋作為裝飾紋樣空前繁榮。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云紋繡絹以鎖繡法繡出簡略云紋輪廓,線條略具弧度,變化不多,呈卍形交錯或不相連屬(圖1)。

圖 1|云紋繡絹局部
此外,長沙馬王堆一號墓中出土的雙層九子奩,其蓋頂、周邊和上下層的外壁、口沿內以及蓋內和上層中間隔板上下兩面的中心部分均以金、白、紅三色油彩繪云紋(圖2)。

圖 2|雙層九子奩局部紋飾
圖源|中國考古網
卷云紋是由新石器時期的渦紋逐漸發展而來,根據渦旋數量的不同,可以分為單卷云紋、內卷云紋和外卷云紋。
此外,卷云紋還有多種衍生形態。穗狀卷云紋,又稱為火焰紋、叉紋等,由卷云加上像穗子一樣的尾部所構成(圖3)。
卉狀卷云紋,卷云紋中加入花蕾般的造型。這種云和花相結合襯托的裝飾表現手法在春秋時期就有出現,至秦漢時期已經盛行。


圖 3|漢代繡片摹紋
圖源|《中華歷代絲綢紋樣》第46頁
秦漢時期是卷云紋應用最為廣泛的時期,卷云紋也是漢絲織品上運用最為廣泛的裝飾紋樣。
從現有的出土實物來看,漢代織物上的云紋最初是以刺繡的方式呈現出來的。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大量漢代刺繡品中,當屬信期繡、長壽繡和乘云繡為眾多繡品中有名的品種(圖4、圖5)。

圖 4|乘云繡局部
圖源|《中華歷代絲綢紋樣》第41頁

圖 5|長壽繡局部
圖源|《中華歷代絲綢紋樣》第41頁
何為“信期繡”?
信期繡的主題花紋為寫意的燕子,同時配以卷枝花草和穗狀云紋。由于燕子是定期南遷北歸的候鳥,每年總是信期歸來,故這種繡品得名“信期繡”。
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煙色菱紋羅地信期繡絹質地輕薄,是一種透孔輕薄的絲織物,以粗細線條構成明暗相間的兩種菱形花紋,繡面上布滿長尾的變形燕子和穗狀云紋,線條靈動細密,極富美感(圖6)。

圖 6|煙色菱紋羅地信期繡局部

茱萸紋的植物原型為“茱萸”。茱萸紋大多以橢圓形叉刺的樣式出現,其整體通常由三瓣的花頭、卷曲的枝蔓和盤繞的方折線組成,果實和花蕾為裂葉狀,整體為枝蔓卷渦狀,形式優美,線條流暢,常與云紋組合應用,整體更顯飄逸(圖7)。


圖 7|茱萸紋
圖源|《中國傳統經典紋樣解析》第55、56頁
茱萸紋又稱叉形紋、叉刺紋,主要流行于西漢時期,是漢代絲綢上最常見、最富有代表性的紋樣。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實物中,發現大量含有茱萸紋的絲綢實物錦片和繡片(圖8)。
茱萸紋應用于絲織物,是人們佩戴茱萸配飾辟邪的一種替代裝飾形式,體現了楚漢文化中,浪漫而深沉的傳統藝術文化特質,與當時追求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的生活狀態和時代風貌相融合。

圖 8|絹地茱萸紋繡局部
圖源|中國考古網
茱萸紋的紋樣形態并不是簡單地照搬或模仿茱萸原本的外形特征而形成的,而是中國古代社會運用巧妙構思和深厚底蘊,將自然界的動植物轉化為裝飾紋樣的心血結晶,具有重要的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

瑞獸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瑞即吉祥之寓意。以自然界動物形態和想象中非自然界的獸形作為主題裝飾的一類紋樣,是傳統吉祥紋樣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化意涵深厚。

圖 9|“長月明光”瑞獸紋錦
圖源|《中華歷代絲綢紋樣》第23頁
出土于樓蘭故城文化遺址的“望四海富貴壽為國慶”織錦,在變體的云紋圖形中有龍、虎、辟邪獸神紋,并用隸書字形的“望四海富貴壽為國慶”的吉祥用語夾織在圖形中(圖10)。
這種將云紋與各種崇拜的神獸、神禽和神仙等組合在一起的紋樣,也稱為云獸紋,是古代人們構成一種幻想圖案的思維理念。

圖 10|“望四海富貴壽為國慶”瑞獸紋錦
圖 源|《紋飾:中國的圖形語言》第101頁
漢代王充《論衡·說日》:“日中有三足烏,月中有兔、蟾蜍。”
金烏形象原是二足,西漢后期演變為三足。三足金烏是日中神鳥,供西王母差遣、取食的使者或侍者。漢代以后,三足金烏還充當人神溝通的角色,與三青鳥、九尾狐一起,作為祥瑞的象征,成為西王母神話系列原始圖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圖 11|三足金烏紋
圖 源|《古風新韻:中國傳統紋樣與現代設計》第74頁
兔作為十二屬相之一,一直被視為瑞獸,與兔相關的紋樣也被大量應用在人們日常的生活當中以求吉祥如意、折桂長壽。漢代時已有大量與兔相關的圖像,以“玉兔搗藥”和“獵犬逐兔”為主要題材(圖12)。

圖 12|玉兔搗藥
圖 源|《古風新韻:中國傳統紋樣與現代設計》第97頁
漢代的圖案紋樣,將自然界動物形態和想象中非自然界的獸形以及自然界的植物生命作為崇拜、象征的圖形語言已經深入傳統歷史文化中,也成為古代哲學思維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王群山.中國傳統經典紋樣解析 [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
[2]周鈞.紋飾:中國的圖形語言 [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
[3]周澤晗.論秦漢時期卷云紋的藝術特征[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 2020,35(06):91-96.
[4]繆良云.中國歷代絲綢紋樣 [M].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88.
- END -
圖文編輯/排版:劉金金
責任審校:張婷婷 徐屹然
文章來源:華服志 志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