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大力促進先進設備生產應用,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推動高質量耐用消費品更多進入居民生活,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大幅提高國民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行動方案提到,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環保績效達到A級水平的產能比例大幅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在實施設備更新行動方面,行動方案強調推進重點行業設備更新改造。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以節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產、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為重要方向,聚焦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電力、機械、航空、船舶、輕紡、電子等重點行業,大力推動生產設備、用能設備、發輸配電設備等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推廣能效達到先進水平和節能水平的用能設備,分行業分領域實施節能降碳改造。推廣應用智能制造設備和軟件,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普及應用,培育數字經濟賦智賦能新模式。嚴格落實能耗、排放、安全等強制性標準和設備淘汰目錄要求,依法依規淘汰不達標設備。國家發展改革委解讀說,我國是工業大國,2023年全部工業增加值39.9萬億元,占GDP31.7%,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過30%,連續14年位列全球第一。2023年末,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已經超過167萬億元,多種關鍵設備保有量全球領先。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隨著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設備更新需求會不斷擴大,初步估算將是一個年規模5萬億以上的巨大市場,隨著新型工業化深入推進,對于先進設備的需求還在不斷增長。《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年)》明確,到 2035 年,國產紡織裝備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 80%,全流程智能化紡紗生產能力達到 3000 萬錠,服裝家紡制造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人均生產效率提高 2~3 倍,規模以上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絡化,建成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智能車間/工廠,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的企業比例超過 70%。行動方案的推出,無疑為紡織業完成上述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行動方案還提出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更新,這也為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提供了新的機遇。在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面,行動提出開展汽車、家電、家裝產品以舊換新。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推動汽車、家電、家裝廚衛等消費品以舊換新是今年促消費的重點工作之一。我國的汽車、家電、家裝市場綜合體量大,相當一部分產品使用年限較長,能耗排放較高,有的因為長期使用,還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應該說,潛在更新需求進入了集中釋放期。比如,在用國三以及以下排放標準的乘用車超過1600萬輛,其中車齡15年以上的超過700萬輛;平均每年約有2.7億臺家電按標準來說超過了安全使用年限。“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既是增強當前經濟增長動力、鞏固回升向好的有力舉措,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長遠之策。當然我這里要強調,以舊換新是要建立在消費者的自愿基礎上。” 王文濤說。從中可以看出,消費品以舊換新對紡織業的重點在于汽車用紡織品和家用紡織品方面。
在政策支持方面,行動方案提出把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循環利用項目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支持范圍。加大對節能節水、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專用設備稅收優惠支持力度,把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納入優惠范圍,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支持。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