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認知中,紡織行業被視為高污染、高能耗行業,但這一固有印象正在被打破。從紡織業源頭出發,采用綠色纖維,便是紡織行業減少“碳足跡”的重要探索。
4月22日,在德州市夏津縣的山東鴻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萬噸萊賽爾纖維生產線正滿負荷生產。公司董事長王培榮介紹,企業生產的萊賽爾纖維供不應求,基本被當地企業預訂完了。
王培榮所說的萊賽爾纖維,是生物基纖維素纖維的一種,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纖維”。我國《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中,將“纖維新材料持續創新升級”列為五大重點工程之首,其中,把萊賽爾關鍵技術突破作為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
技術人員介紹鴻泰鼎生產的萊賽爾纖維
“我們通過自主研發與國外引進優化結合,采用干法粉碎—直接溶解—干噴濕紡的工藝,將木、竹漿粕原料粉碎后和溶劑直接混合、加熱、溶解后紡絲,加工生產過程環保、節能,接近‘零’排放。”王培榮介紹,這項技術可實現溶劑回收率達99.7%,能耗可降低30%左右,是目前世界領先的溶劑法生產纖維素纖維技術。
用萊賽爾纖維生產的衣物
記者看到企業生產的萊賽爾纖維,與棉花極為相似,用這一纖維制成的衣物不僅光澤自然、手感滑潤,而且透濕性、透氣性好。“萊賽爾纖維與合成纖維及傳統纖維相比,具有棉麻的舒適性、滌綸的強度、毛織物的美感和真絲的獨特觸感,無論在干、濕狀態下,都極具韌性。”王培榮介紹。
鴻泰鼎生產的萊賽爾纖維進一步延伸了夏津縣紡織產業鏈條。目前,夏津仁和紡織、恒發紡織等企業都在使用鴻泰鼎的萊賽爾纖維,極大促進了當地紡織企業產品向功能性、差別化方向發展,產業帶動作用明顯。
鴻泰鼎公司生產的萊賽爾纖維
據悉,今年8月,鴻泰鼎第二條5萬噸萊賽爾纖維生產線將投產,屆時企業萊賽爾纖維年產量可達12萬噸,約占國內總產量的1/4。不僅如此,鴻泰鼎還在籌建一條中試生產線,研發有保健功能的生姜萊賽爾纖維、石墨烯萊賽爾纖維等新產品。
“紡織產業是夏津縣三大主導產業中規模最大的支柱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了百億級新型紡織產業集群,現有紡紗規模280萬紗錠,年產紗線40余萬噸,占德州市的50%、山東省的10%。”夏津縣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馬秀敏介紹,當前夏津縣正在按照向新、向質、向數、向綠的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化新型紡織產業集群,“探索紗線生產企業的綠色轉型,減少‘碳足跡’,將來我們夏津生產的每一款紗線走出去,都要帶著碳標簽。”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