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人民郵電報
“新質生產力對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需要擺脫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敢于變革商業模式。”在日前舉辦的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專題論壇——2024產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論壇上,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表示,產業互聯網應以信用為核心,以激活數據要素為基本職能,以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本目標。那么如何才能擺脫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朱巖認為,首先需要在產業體系內而不單單是企業內部應用具有革命性突破的創新性技術;其次是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這可以帶來新的價值增長點;最后,需要完成產業的深度轉型升級。具體到企業內部,需要對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進行優化組合躍升。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
朱巖認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產業互聯網提出的要求是網絡化,但網絡化的優勢在產業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中提出兩個主要目標:一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二是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是中國數字化發展水平能夠進入世界前列的重要路徑之一。朱巖表示:“通過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中國可以不只在經濟層面獲得收益,在政務、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層面都可以創造價值,全面賦能社會發展,形成五位一體的發展格局。”
數據要素驅動下的產業互聯網發展模式中,數據基礎制度體系的建立尤為重要,我國制定并實施了“數據二十條”來推進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建設和開發應用工作。“數據二十條”中涉及了確權授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治理等方面,但是目前尚未涉及定價問題。朱巖認為,數據的定價是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和數據治理方面的難題,如果以產業互聯網思維建立場外交易為主、場內交易為輔的交易模式并以此對數據產品進行定價考量,可能給數據的定價機制提供新的思路。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共有24家上市公司披露數據資產入表,其中真正完成數據資產入表的企業為19家。“雖然數據資產的規模不是很大,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數據資產管理是數據要素市場建立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不是所有的數據都能成為資產,但做好數據資產的管理是下一階段企業提升價值的重要戰略方向,應當得到高度關注。”朱巖稱。
朱巖提出了數字經濟的四因素模型,并重點對技術基礎設施代表的生產力和經濟基礎設施代表的生產關系進行介紹。產業互聯網的發展目標應當是構建“數字生產服務+商業模式+數字金融服務”的數字化生態。發展產業互聯網的難點在于生產關系的變革。朱巖認為,適應未來產業互聯網發展需要的生產關系應具備數據透明、全員可信、身份對等三個特點,這也是打造產業互聯網平臺的堅實基礎。
朱巖將打造產業互聯網的基礎邏輯總結為“技術+制度+獎懲機制”,基于此構建信用社會的新規則。產業互聯網是數實融合的發展模式,實體空間中人群的行為特征是樹狀結構,數字空間中人群的行為特征是網狀結構,人群變化后的商業模式可以帶來多邊市場效應,核心企業可以將產業生態內的合作伙伴以多種方式鏈接在一起,這也是產業互聯網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