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紡織服裝業是周口市優勢產業,也是全省著力打造的28個千億級現代化產業鏈之一。據統計,全市紡織服裝業產業規模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年產值700億元左右,約占全省總量的1/4。作為周口的傳統產業和基礎民生產業,紡織服裝產業在滿足消費、穩定出口、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周口市委、市政府全面部署,積極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紡織服裝產業鏈,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升級轉型,走科技、時尚、綠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盛泰紡織的生產車間,昔日勞動密集型的紡織環節,如今被大圓機替代。

盛泰紡織印花車間。
商水縣委、縣政府借助平臺建設和大招商活動,培育了盛泰、阿爾本、紅綠藍、潤融、佳利達等一批龍頭企業,打通了紡紗、織布、印染、制衣、服裝輔料加工等關鍵環節,規劃了高新區制衣園區、織布園區、印染園區,推動印染紡織服裝產業朝著規模化、智能化、集群化的方向發展。5月23日,河南省紡織服裝產業鏈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召開,周口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口市紡織服裝產業鏈推進專班負責人王少青重點匯報了商水印染產業園建設進度,此項工作是省、市紡織服裝產業鏈“補短板”的重要舉措和抓手,目前正在積極快速落實中。
鴻業家紡
太康瞄準家紡市場精準發力,以商招商、強強聯合結出累累碩果:南通紡織科技產業園鴻業家紡100萬套家紡項目、河南品特維康科技有限公司10萬錠高端差異化紗線建設項目、瑞馳紡織科技1000臺智能織機項目……紡織服裝產業漸成氣候。
嘉輝紡織高檔面料印染建設項目
金澤蘭服飾
項城從紡織服裝“手工制作、家庭作坊、農民辦廠、引進合資”到享譽全國的“勞保之鄉”,再到“中國醫護服裝產業名城”,走過了40多個春秋,實現了年加工能力達9800萬件,擁有六大國家級名優品牌,成為全國最大的醫護服研發、生產、銷售基地。項城市委、市政府把醫護服生產作為特色優勢產業進行重點培育,通過上項目補短板、重創新鍛長板,全力打造醫護服全國第一品牌,涌現出金澤蘭、東方絲路等一批龍頭企業,呈現出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發展的良好態勢。

鏈上發力,衣被天下。周口力爭到2025年實現傳統優勢產業持續提質增效,棉紡、化纖、服裝等重點領域省內地位更加鞏固,產業用紡織品等新興產業實現新突破,在全省紡織服裝產業鏈中的優勢進一步增強,努力把周口打造成輸出數字化轉型成果的先進制造地、促進共同富裕和高品質就業的引領示范地、匯集紡織服裝產業高端要素的資源集聚地。
河南通泰紡織現代化的生產車間。記者 方化祎 攝
——開創產業壯大新局面。產業鏈控制力強的優勢企業要加快落戶,地域復合功能要更加完備,高端要素集聚運籌能力要持續加強。到2025年,培育銷售收入超10億元領軍企業1家,超5億元知名龍頭企業5家。
——實現創新引領新突破。突破一批具有國際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涌現一批高質量產業化創新成果。布局萊賽爾纖維產業,依托河南潤融紡織產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建設科研平臺,開展菜賽爾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完成菜賽爾再生纖維素纖維的開發、測試、推廣。
——鑄就數字化轉型新動能。企業數字化向更高水平發展,集群資源在線化和產業鏈協同化能力顯著提升,數字化轉型成果加快涌現。到2025年,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覆蓋率達到50%。
——創造品牌建設新價值。高端名品、優質名企、一流名家等品牌支撐要素要加快聚集,要明顯提高品牌貢獻率。到2025年,培育具有全省時尚話語權的省內品牌1個。
——作出改善民生新貢獻。持續創造和發展前景好的就業崗位,產業創新帶動間接就業吸納能力不斷提升。積極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助力縣域紡織服裝業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10萬元/人。
周口以提高產品功能性、差異化發展為發力點,積極融入省紡織服裝產業鏈條,打造“棉紡織產業高地”;以增強核心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率為重點,立足醫護服加工基礎和優勢,打造以職業裝為突出特色的“中國服裝產業高地”;以服務上下游需求為核心,擴大織造規模,適度發展印染產業。下一步,周口將繼續深化傳統棉紡優勢再造、推動棉紡織面料生產、提高服裝產業制造水平、補齊織造印染短板、搶占產業用紡織品前沿賽道,提升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能力,注重把周口文化精神注入設計、生產、營銷等環節,強化品牌建設與宣傳推廣,提高我市紡織服裝品牌知名度,擴大周口時尚文化影響力。
來源:周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