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12日,“三品”全國行浙江省“十鏈百場萬企”之現代紡織與服裝產業鏈對接活動在浙江省海寧市舉行。
在活動現場,浙江省經信廳發布了《關于支持浙江省紡織服裝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若干舉措》(以下簡稱《若干舉措》),突出數字化賦能。此外,《浙江省紡織服裝柔性快反指數評價體系》也正式對外公布,助力紡織服裝行業提升供需雙方的高效協作。
結合浙江省紡織產業規模大、產業鏈完備、集群特色鮮明、中小企業眾多等特征,浙江如何發揮政策和行業的合力,推動紡織服裝行業數字化轉型?
紡織服裝產業是浙江省特色優勢產業,已形成由化學纖維、紡織印染、服裝家紡、紡織裝備等組成的完整紡織產業鏈。自2020年以來,浙江紡織服裝產業規模持續位居全國第一。
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542.2億元,同比增長9.3%,高于全省工業平均增速3.7個百分點。2023年,浙江全省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營業收入達到1.13萬億元,占全國的24.5%。
受國際宏觀形勢影響,當前紡織服裝產業承壓明顯,浙江省紡織服裝產業也存在智能化水平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品牌影響力不強、供應鏈響應不夠迅速等問題。
《若干舉措》提出12條針對性措施,力爭到2027年,浙江全省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數字化綜合應用水平比例大幅提升,人工智能賦能行業更加普及,產業質量效率和效益顯著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較2023年提高30%左右,實現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化躍升。
如何實現紡織服裝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階段性目標?
浙江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浙江將廣泛開展數字化轉型評估診斷、推廣細分行業典型場景和解決方案、支持大企業打造數智轉型新標桿、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全覆蓋、打造配套協作韌性強的智慧供應鏈、發揮產業集群核心區協同區支撐引領作用、加快AI助力行業提能升級。
此外,浙江還將培育細分領域優質數字化服務商、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攻關、加強標準供給和實施應用、加強工業網絡和數據安全建設、加大政策統籌集成推動數字化轉型。
在推廣細分行業典型場景和解決方案方面,浙江將圍繞紡織服裝細分行業共性需求,遴選一批數字化改造優秀解決方案供應商和標桿案例。到2027年,浙江計劃實現全省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9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超過75%。
例如,浙江在化纖行業將重點推廣智能外觀檢測、智能包裝、智能絡筒等解決方案,提升產品質量一致性水平。在紡織印染行業,浙江將重點推廣應用智能織造、智能配色、智能排產、智能檢測、智能倉儲和能源管理等解決方案,實現提質增效降本減碳。
在服裝家紡行業,浙江將重點推廣應用個性化定制、3D設計、立體裁剪、柔性化生產、智慧門店運營等解決方案,提升產品市場響應敏捷度。在絲綢行業,浙江將重點推廣工廠化養蠶、智能選繭煮繭、自動化繅絲、數碼印花等解決方案。
加快AI助力行業提能升級方面,《若干舉措》提出,浙江省將結合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發展情況,推動人工智能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檢驗檢測、營銷服務、品牌打造、供應鏈管理等環節深度融合應用。
具體產業應用中,浙江省將推進AI技術在化纖紡絲、織物檢測、染整定型、材料創新、質量控制和能源管理等環節應用,也將探索大模型在鞋帽服飾內容生成式個性化設計、染色助劑配比實時優化、虛擬試衣、流行趨勢預測等場景應用。
此外,浙江還將創新“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支持建設紡織服裝行業語料庫,力爭到2027年形成“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場景不少于20個。
在現代紡織與服裝產業鏈對接活動現場,浙江惠利瑪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CTO王雄表示,AI是一個大趨勢,但不少中小企業對此認知還不夠,即便有認知,也受制于高昂的轉型成本,“無論是AI賦能,還是數字化轉型,紡織服裝行業中的大企業要有行業的擔當,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一起做數字化、開拓AI應用場景。”
中國服裝科創研究院研發中心總監徐丙順表示,當前中國大部分紡織服裝企業還處在信息化和數字化中間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供需雙方的信息有時是錯位的,好的工廠不一定能找到好的訂單,好的品牌手握訂單也不一定能匹配到好的工廠。
對此,《浙江省紡織服裝柔性快反指數評價體系》通過詳細調研生產企業相關情況,評測企業的快速響應能力,使品牌企業和電商平臺精準地匹配符合其需求的優質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從而實現供需雙方的高效協作。
“我們推出柔性快反指數,在評價體系的基礎上進行等級評價,希望幫助企業進行市場對接。”徐丙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