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半分鐘下線一雙鞋的“睢縣速度

發布時間:2024-09-11  閱讀數:19851

半分鐘下線一雙鞋的“睢縣速度


3D智能視覺軌跡工作站5秒內生成制鞋機器人引導軌跡,機械臂抓起鞋面,在數臺機械臂的配合下,對其進行打粗、噴膠并拼裝在鞋底上……這里便是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縣的中喬(河南)體育有限公司的成型鞋智能生產線。

圖片

9月5日,睢縣中喬(河南)體育有限公司成型鞋智能生產線上,智能制鞋機器人正在開足馬力趕制訂單(央廣網記者 夏莎 攝)

“一條生產線,兩三個工人,四五臺機械臂,在30秒內就能完成一雙運動鞋從裁斷、膠印到貼底、壓邊等30多道工序。”中喬(河南)體育有限公司成型制鞋智能生產線負責人告訴記者。

圖片

航拍鏡頭下的睢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制鞋產業園(央廣網發 徐澤源 攝)

智造升級,從“新”出發。近年來,睢縣凝聚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力量,全面落實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部署,圍繞支柱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為主的智能化改造迅速推進,以科技創新促進全產業鏈發展,制造業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水平持續提升。

圖片

中國鞋都博物館外景(央廣網發 徐澤源 攝)

睢縣,一個曾經工業基礎薄弱的傳統平原農區縣,靠著“一雙鞋”,走出了一條全縣振興致富的康莊大道。

2011年,睢縣在廣泛調查研究和考察學習的基礎上,發現福建、廣東、重慶、四川、河北等地均有集中度較高的制鞋產業布局,唯獨人口最為密集的中原腹地,沒有成型的鞋業生產基地,是一個區域空白。

思路一轉天地寬。承接國家產業轉移東風,搶抓“東鞋西進”東南沿海產業轉移機遇,睢縣與“鞋”結緣。

2011年,睢縣組成了高規格的招商團隊,他們來來回回奔波20多趟,最終招引臺資企業廣東廣碩集團落地睢縣。第二年年初,由廣碩集團與福建安踏集團共同投資6.8億元興建,占地面積350畝的嘉鴻鞋業全面投產,當年產值即突破億元。

圖片

蓬勃發展的睢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角(央廣網發 徐澤源 攝)

一張藍圖繪到底,十年風霜磨一劍。從2012年到2022年,睢縣“盯準一雙鞋,選準一條路,橫下一條心,做大做強制鞋業”,制定出臺了“一年打基礎、三年上規模、五年成基地、十年創鞋都”的發展規劃。從產業基礎、建設機遇、承接載體、用工保障、區位優勢和發展空間多方面入手,睢縣深入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拎包入住”和“入駐即生產”招商模式等服務機制,實現了制鞋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散到聚的轉變。

圖片

9月5日,河南嘉鴻鞋業有限公司制鞋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趕制鞋類訂單(央廣網發 徐澤源 攝)

圖片

9月4日,鴻星爾克(商丘)實業有限公司制鞋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包裝成品鞋(央廣網記者 夏莎 攝)

十余年來,鴻星爾克(商丘)實業有限公司、中喬(河南)體育有限公司、河南特步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睢縣足力健鞋業有限公司、河南嘉鴻鞋業有限公司等596家制鞋、鞋材及工貿企業紛紛落地睢縣。制鞋產業年產能達3.5億雙,成為除福建晉江之外全國最大最具競爭力的休閑運動鞋生產基地,在中國制鞋版圖烙上了耀眼的“睢縣印記”,被譽為“中國鞋都”“中國制鞋產業基地”。

“在我國,‘自動化生產’早已不是新鮮事,一雙雙機械的‘大手’造出汽車、高鐵和飛機已很常見。但是制鞋產業因鞋型復雜、款式創新多樣以及鞋材種類繁多等原因,實現自動化生產還是這個行業的技術痛點。”深慧視(河南)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兼聯想集團副總裁韋衛介紹說。

圖片

睢縣雄安制鞋產業園深慧視(河南)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智能研發中心內,工作人員正在調試新一代成型鞋智能線(央廣網發 徐澤源 攝)

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今天,中國制鞋產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增長,制鞋產業向較低成本的東南亞國家遷移;面對工業4.0機器換人,制鞋產業也在向歐美發達國家回流。

從制鞋到“智鞋”,是發展趨勢,更是引領行業發展的“先手棋”,招商引資的“燃爆點”。

圖片

睢縣鳳棲湖智慧島清研睢縣先進制造產業研究院外景(央廣網記者 夏莎 攝)

圖片

河南嘉鴻鞋業有限公司研發實驗室內,工人正在對新型鞋材進行測量實驗(央廣網記者 夏莎 攝)

為了應對產業發展瓶頸,推動制鞋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睢縣加強與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四川大學等院校組織合作,建成了河南省鞋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和科研創新平臺,開展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人才引進培養。該縣依托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和清華校友總會先進制造專業委員會在鳳棲湖智慧島成立了清研睢縣先進制造產業研究院,專業化從事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投資孵化、尖端技術服務等工作。一大批高新科技能源企業相繼落地投產達效。

圖片

深慧視(河南)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智能研發中心外景(央廣網發 徐澤源 攝)

作為聯想集團旗下智能制造板塊企業,深慧視經過實地考察和深思熟慮,于2021年在睢縣雄安制鞋產業園成立5G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和智能研發中心。其以自主原創的3D機器視覺為核心,在睢縣專研適合于制鞋行業的3D機器視覺軟硬件創新。截至目前,由深慧視自主研發的SMRobot3000系列成型鞋智能線已發布到第三代。

“SMRobot3000系列成型鞋智能線采用3D機器視覺+機器人+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實現了無需人工干預的智能化柔性生產,可滿足不同鞋型、不同鞋碼同線生產。相較于傳統制鞋生產線,可節省電能、膠水等耗材使用量近40%,良品率超過99%,每小時最高可生產成鞋200余雙。”韋衛介紹道。

圖片

河南嘉鴻鞋業有限公司電子繡花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操控數字化電繡設備趕制鞋面訂單(央廣網記者 夏莎 攝)

圖片

睢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眾多制鞋企業把“直播間”搬進生產線(央廣網發 徐澤源 攝)

科創支撐打開發展“密碼”,智能制造引領產業蝶變。如今的睢縣,以“一鏈兩長四圖譜六清單”機制為抓手,持續擴大鏈群規模,推動制鞋產業聚鏈成群。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該縣把握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聚焦智能化改造、新材料應用、個性化定制、創意化研發、創新化銷售,探索AI人工智能、3D打印等前沿技術,實現了生產效率質的飛躍。該縣以創新為導向,強化措施保障。按照“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培育思路,睢縣持續實施“頭雁”企業培育工程,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全力打造國家級鞋業產業集群。

來源:央廣網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