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2024中國服裝大會隆重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堅定信心,干字當頭,以新質新力創錦繡未來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孫瑞哲
2024年10月17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中國式現代化主題,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全會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提出要完善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這為新時期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遵循和戰略引導。新發展階段,行業正經歷一場思想觀念的大轉變、發展方式的大變革和利益格局的大調整。取舍之間,需要更多的平衡與定力;破立之間,需要更多的遠見與智慧。本次大會以“深化產業變革 激發創新活力”為主題,就是要理清現狀,洞見大勢,找到激發行業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的方法路徑。借此機會與大家分享幾點認識。今年以來,行業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但受內外形勢影響,發展確實面臨壓力。特別是二季度以來,紡織服裝行業增速放緩,利潤回落更為明顯。從外部市場看,世界發展的不確定性削弱了全球消費能力與消費信心。作為產業轉移的先導行業,服裝行業受地緣政治影響更為深刻。美國市場中越南、歐盟市場中孟加拉,友岸制造、近岸制造的影響,服裝首當其沖。1~8月我國服裝出口金額同比減少1%,低于紡織服裝整體出口2.1個百分點。從國內消費看,內需壓力有所加大,服裝作為終端行業,對市場的寒意更為敏感。1~8月我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僅增長0.3%,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10.3個百分點,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增速回落5.9個百分點。不為浮云遮望眼,看待問題要看主脈、看長遠。我國年產服裝超700億件,可為全球每人提供約8.75件衣服,行業制造能力與貿易規模穩居世界首位。從原料供應、設計研發到裝備制造、渠道創新,產業鏈深度融合,行業體系優勢、供應鏈優勢不可撼動。國內統一大市場,區域產業轉移合作,形成戰略腹地。這是服裝行業“穩”的基礎。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產業活力持續增強。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創新加快,專精特新企業涌現。今年1-8月服裝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5%,領先紡織業的13.5%、化纖業的4.4%。我們要看到烏云的金邊,做堅定的樂觀主義者。在冷遇里看到機遇,在挫折中完成轉折。行業圍繞品類創新、打造爆款、以產品“極致”贏取消費者“心智”,正在形成豐富探索。我們從中可以總結出三條價值躍遷和創新突圍的重要路徑。比音勒芬聚焦小眾,定位高端,上半年毛利率達到77.86%,高過愛馬仕的71%,LVMH的69%。網球、高爾夫、馬術、瑜伽、露營等小眾運動產品成為風尚。新生活觀、價值觀正在轉化為新時尚觀、消費觀。從運動時尚到休閑正裝,從旅行服飾到睡眠套裝,從冰雪裝備到寵物服裝,生活方式的改變成為中國時尚創新的重要內容語境和發展空間。防曬衣、家居服、鯊魚褲、暴汗服,聚焦生活細節、兼備功能顏值的品類創新,引領全球,成為品牌孵化的重要賽道。比如成立僅三年的SIINSIIN做到了天貓“鯊魚褲”品類 TOP1,今年 618 推出爆品“輕塑防曬衣”。融入生活、點化生活,圍繞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創新產品服務、建立品牌形象,是產業躍遷的重要切入點。中國元素的挖掘和轉化正形成中國時尚產業的崛起路徑。羊絨、絲綢、麻等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符號意義的服裝表現優異。從古代玄學、傳統紋樣的元素應用,到歷史文化、民族非遺的系統表達,從盤扣、云肩、刺繡、流蘇,到宋錦、香云紗、馬面裙,新中式成為時尚新浪潮。手游、微短劇等文創產業圍繞IP構筑起行業的新的流量入口和價值來源。《黑神話:悟空》《如鳶》等游戲成功打造時尚產業與內容、文旅產業融融共生的生態。行業要樹立文化自信,堅守主根主脈,將點式突破融合為系統創新。以中國材料、中國設計、中國工藝打造中國時尚風格與美學。把握時尚策源地向內容平臺轉移的機遇,匯流量、提聲量、顯顏值、創價值。重啟社會認知,重塑消費心智,根本在硬實力,以科技創新提升產品品質。比如作為中國鵝絨服發明專利數量第一的企業,高梵黑金依托面料材質、蓄熱內里、密封工藝、抗菌技術等優勢打造極致單品,企業連續兩年雙十一霸榜各電商平臺,成功登陸米蘭、巴黎時裝周,入駐睿錦尚品,與國際高奢品牌比鄰。石墨烯、碳纖維、芳綸等高性能新材料的應用,正在極大提升產品在防曬、阻燃、耐磨、導電、抗菌、變色、防化等方面的性能。3D打印推動復雜設計的快速實現,智能纖維推動智能可穿戴產品的發展。今年巴黎奧運會上,北京服裝學院研發的射擊服面料,比音勒芬打造的五星戰袍Ⅲ,茉尋Moution提供的防曬裝備都體現了這一趨勢。深化材料、工藝創新,開發高性價比、多功能、高性能、智能化、綠色化產品是中國服裝品牌彎道超車的關鍵所在。技術的創新推動著產業的躍遷,發展的深入伴隨著問題的迭代。方向要平衡、分寸要拿捏、力度要控制,節奏要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只是發展方式之變,更是發展理念之變。需要我們在祛魅與重構中尋求新的視角與邏輯。與前沿技術、未來產業的嫁接融合,對重塑產業形象、把握發展主動、構筑全新優勢具有戰略意義。行業發展需要立足未來看現在。要關注智能轉型。2024年諾貝爾物理、化學獎史無前例的頒給三位AI科學家。“AI+科學”“AI+設計”成為創新范式。AI加快融入智能制造、智慧營銷、柔性供應鏈、工業元宇宙等場景。對行業而言,智能轉型帶來的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是格局性的影響。2018年以來,美國、德國制造業的單位產出增長幾近停滯。生成式人工智能,具身機器人在熄燈工廠的探索,正在改變局面。產業未來的競爭優勢,將來自人才與算力的綜合。要關注綠色發展。全球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創新體系向著綠色方向轉變。碳排放權、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等成為綠色資產。綠色能源、綠色材料創新從源頭改變產業的投入產出;生產工藝、制造模式的綠色轉型重塑著產業關聯;綠色管理體系、標準與法規改變著競爭優勢。產業的價值判斷與成本優勢正在重塑。行業要提升環境資產增值和管理能力,推動全產業鏈的綠色低碳轉型,以新技術、新模式創造新產品、新價值。有效市場是產業創新實現價值轉化的落點。與直接客戶相比,最終用戶體現更本質的市場需求。打造產品的關鍵在于深入理解市場,理解消費者。當前,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化、消費習慣偏好的變化、消費能力分布變化、消費場景細分的變化,已成為新產品、新品類、新模式、新品牌萌生的沃土。要適應社會階層的調整。比如延遲退休政策,改變職業生涯規劃,將形成50-65歲的“銀發工作族”。未來更強調舒適和品質的職業裝,具有保健、防護等功能的服裝需求將可能增加。要與客戶群體共成長。做好客群維護與跟蹤,通過積累人群資產和消費者教育來推動品牌建設。比如江南布衣30年來一直關注客戶管理,2024財年營收52.4億元,同比增長17.3%。高黏性的粉絲貢獻超八成零售額。要善于捕捉客戶感知價值。產品正成為人們與實現需求相關的全部感知事物及意象的集合。文化認同、體驗經濟、情緒價值正變得日漸重要。比如Jellycat通過玩過家家的沉浸式營銷,將保溫杯大小的毛絨玩具均價賣到360元以上。產品創新不僅要關注技術細節,更要打動人心。內容電商、跨境電商等平臺經濟正在塑造產業發展的新生態。通過直連消費者,整合供應鏈,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得以統一。2023年,抖音電商服飾類貢獻了全網69%的增量份額。更具性價比的“白牌”產品、平替產品涌入市場,設計師品牌、新興品牌快速發展。新的問題也在產生。比如主播個人IP與品牌形象的深度捆綁可能帶來風險;貨不對版、假冒偽劣等造成高退貨率等問題。尤為嚴重的是這種生態趨于形成一個高度內卷的超競爭市場。作為參與主體的中小微企業,受規模能力限制,在過度競爭和存量市場的環境下,本身存在同質競爭的問題。流量思維進一步強化這種態勢。不少平臺將低價作為競爭策略,消耗戰、價格戰、“劇場效應”明顯。低價、低質、高頻、高壓競爭,使得企業沒有能力和空間創新。虛假繁榮、表面熱鬧,短期主義、零和博弈,過度的效率以產品品質為代價,不斷增加的投入形成的是資源浪費。產業生態、整體價值、品牌建設受到損害。推動“白牌”到品牌、網紅到“長紅”的轉變,企業需要以升維的方式避免低層次同質化競爭,將性價比做出品質高度。從波司登、安踏、申洲等企業的全球并購整合資源,以純、江南布衣等國際化布局設立分店,到Shein、Temu等跨境電商風靡海外,出海成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不出海,就出局”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的共識。佼佼者更是開始深度嵌入國際高端供應鏈體系。比如,Sand river 沙涓羊絨,多次登上巴黎時裝周,擁有30余家海外合作店,是第一個進駐巴黎頂級百貨商場樂蓬馬歇的中國品牌。海寧牧薩服飾作為哥本哈根皮草全球唯一戰略研發合作生產商,已成為LV、迪奧、芬迪等一線奢侈品牌的核心供應商。集群出海,日漸熱絡。盛澤、柯橋等集群頻頻亮相國際時裝周;Shein正在推動“全國500城產業帶出海計劃”。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出海延伸,從產能出海向供應鏈出海延伸,從企業出海向集群出海延伸,行業正在進入“新航海時代”。面對新形勢,企業需要平衡發展與安全,以更積極的態度走出去,推動本土化創新和多元化布局。全球南方國家對產品性能、質量和成本的需求與中國相似,企業走出去要更多關注。要加快“數商融合”,推動跨境電商與強基擴銷、興貿興產聯動發展。中國已進入新的“改革時間”。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發展新質生產力,融入與之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服裝行業要聚焦科技、時尚、綠色,推動傳統產業的高端化升級,前沿技術的產業化落地。應對當前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我們既要認清大勢、堅定信心,也要正視困難、積極應對,抓好穩經濟一攬子增量政策機遇,以新質新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一)要有開放格局,打造全球發展與本土深耕的雙螺旋準確把握全球供應鏈合作的新邏輯,平衡效率與安全,以優質供給嵌入國際市場體系,打造競合優勢,將國內的紅海,變成為全球的藍海。要關注本土化創新,合規化發展,深度參與多元化的市場布局,加強與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區域合作,開拓新興市場,通過合資、并購整合全球資源,開展全球合作,實現全球發展。(二)要有創新基因,打造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的雙螺旋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規律,以底層技術、關鍵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推動新材料、新工藝的發展應用,找到行業與大健康、生物經濟等領域的結合點,前瞻布局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創新產品和服務,發展首發經濟,以首店、首秀、首展等形式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商業化。(三)要有核心能力,打造數智轉型與綠色發展的雙螺旋強基與創新協同,強化先進制造能力,推進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融合化發展。把握人工智能風口,整合碎片化場景,沉淀高質量數據,做好“人工智能+”,將設計、制造、營銷、品牌建設,架構于“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上。強化智能制造與綠色制造的耦合關系,推動全產業鏈綠色低碳轉型。完善標準體系,推動ESG實踐。(四)要有文化自信,打造理念更新與實踐探索的雙螺旋立物易,立心難。行業要增強文化主體性,提升策源能力,在歷史傳承中堅守本色,在現實實踐中交融互鑒,在未來發展中開拓創新,形成價值主張、時尚風格。要在更大的時空維度中挖掘文化價值,完善流行趨勢研究發布體系。要把握人工智能帶來的時尚范式之變,全面提升行業文化創意與創造能力,構筑融合情感、美學、體驗價值的中國時尚話語權。“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征程上,讓我們堅定信心,干字當頭,在一起,向前進,篤根本,求實效,發展新質生產力,共創錦繡新未來。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