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時尚的舞臺上,Shein(希音)以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和快速的發展態勢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了重要地位,然而如今的Shein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其財務數據的劇烈變化引發了廣泛的行業關注。
據多家媒體消息,Shein在2024年上半年營收180億美元,同比增長23%,但這一增長速度相比去年同期的40.97%明顯放緩,更為令人驚訝的是,Shein利潤同比大跌超過70%,跌至4億美元以下。
作為對比,2023年Shein的營業收入約為320億美元,利潤超過20億美元。而在2021年,Shein的凈利潤也有超過11億美元。
營收增長放緩,利潤急劇萎縮,反映出Shein目前所面臨的巨大困境。
據外媒報道,市場競爭的加劇是導致Shein利潤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Temu等競爭對手迅速崛起,在快時尚領域不斷爭奪市場份額,給Shein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使得Shein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資源來應對。
此外,成本的上升也成為了Shein難以承受之重。空運成本的顯著增加,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盡管航空貨運價格漲幅相對海運較小,但同比增長30%-70%的幅度,依然對Shein的物流成本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在其依賴快速物流來滿足客戶需求的模式下,空運成本的上升直接侵蝕了其利潤。據Shein 2023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所提及的數據顯示,Shein在中國運營著21個倉庫,且全部位于廣東省。
不僅如此,美國還加大了對于Shein稅務問題的查處力度。美國方面表示,Shein一直在利用“小額豁免”政策漏洞,通過將美國消費者分類為“進口商”,逃過了金額低于800美元的訂單關稅,并避免了海關檢查,加之中國政府對于面向外國消費者的公司免征出口稅的政策,Shein得以在美國市場上以低于競爭對手約24%的價格銷售產品,取得了顯著的競爭優勢。
美國方面表示正在采取行動封堵這一避稅漏洞,甚至計劃直接取消800美元以下跨境小包裹的免關稅優惠,這在未來無疑將大幅提升Shein的成本,導致其利潤進一步降低。
在直接的經濟因素之外,Shein卷入的地緣政治風波也被認為是其面對的一道難關。
依靠中國供應鏈和小單快返模式發跡的Shein近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極力撇清自己與中國的關系,試圖將自己描述成一個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全球化公司,以尋求在美國的IPO(首次公開募股)。
然而,美國方面對此似乎并不買賬,因為Shein在國內有眾多分公司,員工數超萬人;而在新加坡,職業社交平臺領英顯示,Shein只有約200名員工在冊。
IPO遇阻導致市場對Shein的未來信心受挫,去年一輪融資中,Shein的估值由2022年的1000億美元縮水至640億美元。
在美國上市遇挫之后,Shein調轉船頭再度向IPO進發。
有消息稱,其已經于今年6月秘密提交了可能在倫敦上市的文件,計劃以500億英鎊的估值進行融資。而據英國《Financial Times》10月5日的報道稱,Shein公司創始人許仰天(Sky Xu)已前往英國與投資者會面,旨在進一步推進上市計劃。然而,不少媒體指出,就像Shein在美國遇到的問題一樣,它在英國上市,也將面對一系列的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