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云南紡織實現產值54億元!民族紡織品成為重要出口商品

發布時間:2024-10-29  閱讀數:34665

云南紡織實現產值54億元!民族紡織品成為重要出口商品

在云南,經緯交織而成的布塊上一針一線都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跨越千年的一塊布以自然取材、飛針走線間指尖流淌著一首非遺傳承的詩,停留在布面上化作秀美的山水、花卉、鳥獸……留存了歲月更迭的痕跡,記載了云嶺大地翻天覆地的變化。


圖片


在歷史的更迭中,從繡到染,云南紡織技術蓬勃發展。


經緯編織而成的”七彩錦“

圖片


桶型紡織場面貯貝器1992年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69號墓,現藏于云南省博物館
1992年,李家山69號墓中出土的東漢時期的“紡織場面銅貯貝器”,讓古代滇國奴隸制社會紡織工場的全景完整、清晰而生動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圖片

器蓋之上采用圓雕手法鑄有10人(皆為女性),組成整個紡織的場面。這是典型的腰機紡織的各道工序及操作過程的生動再現。


云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讓這里的人們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種植纖維作物棉花和麻,紡織業也由此在這里悄無聲息地落地生根。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棉和麻都是西南邊陲地區紡織的重要原料,納西族典籍《魯般魯饒》就曾記載了種麻的過程和紡麻的技藝。


圖片


納西族紡麻工藝包括剝麻、紡線、煮麻、增白、曬干的幾個過程。


云南的紡織技藝品類眾多,除了以麻為原料外還以棉為原料進行紡織,尤以佤錦和傣錦為盛。


圖片
傣族紋樣是傣族文化的瑰寶,以其獨特的線條和圖案展現出傣族的審美觀念和生活哲學。陶藝云 攝


相較于純粹的麻布、織錦里藏著“天下事”,佤錦里的每一幅圖案都是歷史變遷的“大事記”,一經一緯的循環往復中,佤族織錦技藝世代相傳。2021年5月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了讓這枚承載著佤族文明的活化石煥發出勃勃生機。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將傳統技藝深嵌文化產業發展通過“織錦+”跨界融合讓其迸發出富有時代氣息的多元魅力。


圖片佤族織錦佤語稱為“待”,紡織極為講究,每一個環節都展現出佤族人民對細節的追求和對傳統的珍視


今年7月,西盟佤族自治縣班母村以咖啡渣制成的咖啡紗線,作為佤族織錦的新穎原料精心打造了系列特色產品亮相第8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暨第28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科技賦能的同時注入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使阿佤山的織錦路,越走越寬。


圖片班母村將咖啡渣巧妙轉化為咖啡紗線,使之成為佤族織錦的新穎原料,并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備受歡迎的特色產品


從納西族紡麻、彝族火草紡織到傣族織錦、佤族織錦……云南的紡織歷史悠久,民族特色濃郁、紡織技藝林立。時至今日,云南的紡織業除了品類豐富的民族技藝,更是助力云南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2022年,云南省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實現產值54.16億元。

圖片2022年云南全省紡織業發展情況


近年來,東盟一直保持云南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2023年云南與東盟雙邊貿易額達1161.3億元,除交通配件、農機配件、化肥農藥外民族服飾和紡織服裝依托強大產業支撐以及一衣帶水的地緣、審美及情誼“一塊布”成為云南對東盟國家最久遠、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

圖片

在位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綠色紡織科技產業園的如佑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倍捻機、織布機等智能化設備嗡嗡地高速運轉。

非遺技藝傳承下的“錦繡圖”

圖片冬奧會頒獎元素以冬奧會色彩系統中的“天霽藍”為主體顏色,呈現“暈染”的東方美學意境。大理州融媒體中心 供圖


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上,一幅以冬奧會色彩系統中的“天霽藍”為主色調的《冰雪榮光 魅力冬奧》就將暈染的東方美學意境描摹得淋漓盡致。在彩云之南這座文化寶庫里各民族文化大放異彩,除了經緯交織的平面“七彩錦”還有經彩色染料浸染金絲銀線盤扣的立體“錦繡圖”。


圖片
2022年3月23日,“天宮課堂”第二課正式開講前,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演示了非遺扎染。圖源央視新聞


發端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族扎染這個古老而又前衛的“幻化之術”,在明清時期就已經發展成為名噪一時的“爆款”產品。民族文化在世代沿襲的傳承與創新中總是帶有朝氣蓬勃的生命力。如今,扎染已然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2022年扎染還被“搬”上了太空,航天員王亞平在實驗艙內為大家展示了這項非遺技藝,在太空微重力狀態下的效果從扎結到染色這幅“天宮課堂”的扎染作品被賦予了時代美好的意義。

圖片楚雄州融媒體中心 供圖


近年來,楚雄彝族自治州做足“指尖文章”,出臺了支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37條措施和加快彝繡產業高質量發展的“1+1+N”政策體系等。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歲月的沉淀中,彝族刺繡也歷久彌新在不斷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被重新賦予了蓬勃的生機。2023年,楚雄彝繡登上米蘭時裝周以“流光彝彩、美美與共”為主題進行新品發布從世界最古老的“鄉村T臺秀”——楚雄永仁直苴彝族賽裝節到登上世界四大時裝周這項文化產業已然實現了新時代的躍遷。

圖片楚雄州委宣傳部 供圖


千年彝繡走進米蘭時裝周,不僅是“中國風、民族潮”與國際時尚的強烈碰撞和激情擁抱,更是彝繡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具體實踐。

同年,楚雄州彝繡產業實現增加值2.75億元,彝繡經營戶538戶建成彝繡車間77個、繡坊513個、5.7萬名繡娘人均年增收3570元。繡娘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使當地婦女實現了家庭事業兩開花。

圖片2023年楚雄州彝繡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情況


翻開云南一塊布上的“年代史”仿佛親歷了一場歲月洗禮后的蓬勃文化產業史,從西南邊陲到國際舞臺,從自產自用的指尖技藝到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由古早的經緯紗線起筆落筆是一針一線里講述的幸福生活故事。

(來源:針織工業)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