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勢利導,傳統產業迎來曙光
“在于都,做裁縫一直備受尊崇?!弊哌M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紀念館,在一臺機身漆黑、印著金色花紋的手搖縫紉機前,講解員對前來參觀的于都縣第五實驗中學的同學們說,這是開國大校、老紅軍葛接調的兒子葛江洋捐贈給紀念館的。
1934年10月,葛接調跟隨紅軍主力部隊開始了戰略轉移,從此踏上了漫漫長征路。在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只要一有機會,葛接調就給紅軍縫制、縫補衣服。
“我‘繼承’了爺爺的好手藝?!痹谟诙脊I園一家服裝生產車間,葛九長高興地說,1993年,初中畢業的他從于都來到廣東一家服裝企業務工,用上了電動的裁剪縫紉平車,“效率比手搖腳踩的老機器高了不知多少倍!”
當葛九長穿著自己生產的牛仔褲回到老家于都縣葛坳鄉塘泥村時,村里引起了好一陣圍觀。一條牛仔褲引領了村里的潮流,如今,葛九長已是江西于都縣一家服裝廠的生產組長。
“為將傳統產業打造成首位產業,我們花了不少心思。”于都縣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2000年以來,一批于都師傅帶著在沿海城市學到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返鄉興業,紡織服裝產業在于都得以迅猛發展。2010年前后,于都本地的大小服裝企業星羅棋布。
把傳統產業做大做強,讓其成為增收富民的首位產業,于都縣招大引強,培育龍頭企業、鏈主企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2012年,深圳贏家服飾有限公司客商來到于都考察,并決定在此投資興業。2014年初項目投產時,僅用3天時間就招錄員工1000余名,投產當年即創造稅收1000余萬元。2017年,于都縣搶抓沿海產業向內地轉移的機遇,將紡織服裝產業定位為全縣首位產業。之后,該縣又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先后出臺降成本優環境措施116條和“服裝十條”政策,編制紡織服裝產業鏈圖譜等。2023年,于都縣紡織服裝全行業產值達850億元。
科技加持,首位產業提質向新
走進于都縣上歐工業園的贛州威來服裝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數條智能車間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服裝吊掛系統井然有序運行,大數據實時監測生產數據……
贛州威來服裝有限公司2020年落戶于都。依托新質生產力,四年時間,該公司實現了成功轉型,牛仔服飾年產量從300萬件增加到500萬件,成為于都紡織服裝產業標桿企業之一。
威來服裝有限公司的成功蝶變,只是于都縣勇立潮頭,把紡織服裝作為工業首位產業,感恩奮進、砥礪前行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于都縣緊緊圍繞省市數字化轉型工作部署,搶抓政策機遇,緊扣“5313”行動計劃,圍繞紡織服裝、電子信息、新型材料、裝備制造和新能源5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通過“點、線、面”分級分業一體化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江西衛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的紡紗車間,機器的轟鳴聲與紗線的飛舞交織成一首工業交響曲。智能高速氣流紡紡杯以驚人的速度旋轉,將一根根細長的棉條編織成結實的紗線。而在這繁忙的生產線上,偶爾能看到幾名工人,他們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操作者,而是成為監督者和調試者,負責監控生產線的運行狀態,以及解決偶爾出現的機器故障。“智能化改造讓我們實現了由傳統紡織的人員密集、手工機械化生產,轉變為自動生產、自動物流、自動倉儲、自動檢測的少人、無人制造新模式,用工成本節約了70%,紡紗效率提高了30%。”江西衛棉集團負責人介紹說。
從低端制造邁向高端智能,推動紡織服裝產業提“質”向“新”。近年來,于都縣不斷深化改革,鼓勵引導企業通過技術升級實現轉型。2024年上半年,于都縣3家紡織服裝企業入選省級“小燈塔”企業培育名單,2家服裝企業獲“2023年贛州市智能制造標桿(示范)企業”稱號,9家紡織服裝及配套企業獲“江西省創新型中小企業”稱號。
做優做強,時尚之都群星閃耀
——江西仔衣庫服飾有限公司以綠色科技牛仔產業循環經濟為核心,引進綠色生產體系和智能制造設備,依托中央工廠進行資源整合,賦能上下游供應鏈。同時,在研發設計環節下功夫,聯合牛仔產業研究院、拙雅工業設計公司、上尚亞洲服裝設計公司等平臺,研發適配消費者各種需求的產品。
——自2015年落戶于都以來,得益于當地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東風”,興雪萊公司員工從最初的50余人增長到560余人,年產值從5000萬元增長到2021年的2.3億元。2021年,興雪萊公司投資10億元,建設集智能吊掛、自動整燙、自動包裝、智能分揀的智能制造廠房,人才公寓及印花、繡花、輔料制造、倉儲物流供應鏈配套區于一體、總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的新廠房?!斑_標達產后,年產安踏等品牌運動童裝1500萬件,實現稅收3000萬元以上,安排就業2500人以上?!惫矩撠熑诵烀恼f。
——在2023江西紡織服裝周暨第四屆江西(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博覽會上,除了全省十大產業集群、183家企業參展,吸引了中紡聯、中服協等2個國家級協會和廣東、福建、浙江等6個紡織服裝大省、13個服裝(商)協會閃亮登場,還達成意向采購訂單近2億元,其中,境外直采訂單3860萬元、拼多多TEMU平臺訂單4894萬元,2場供應鏈對接會意向訂單7495萬元,展館企業現場接單3751萬元。
為推動產業聚集,于都縣建設了贛深時尚產業園、中贛服飾產業園等一批投資超10億元的園中園項目,全力打造以“于都女裝”為細分領域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在新奕隆紡織產業園,打造了“織布、印花、成衣”一條龍產業鏈;在正義科技產業園內,集聚了一批以“女裝快反”為主的產業,實現鄰居就是上下游、園區就是供應鏈、縣域就是產業鏈的發展格局。
在新征程上,于都縣接續奮斗,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挺起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帶于都核心區“脊梁”,先后榮獲“中國品牌服裝制造名城”“中國服飾文化與紅色文化融合創新基地”“國家紡織服裝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中國服裝優質制造創新示范基地”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