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江西日報》整版刊發《“織”就時尚之都新華章——于都縣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綜述》一文,文章以在我縣舉辦的2024江西紡織服裝周暨第五屆江西(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博覽會為切入點,圍繞“壯大企業,提振經濟”、“服飾文化,創新發展”、“數智轉型,與時俱進”三個方面,展現了我縣紡織服裝首位產業的勃勃生機與無限可能!現予以全文轉載,以饗讀者。
“織”就時尚之都新華章
——于都縣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綜述
初冬時節,橙香四溢的于都生產建設一片火熱,發展動力強勁,生生不息的長征精神與活力十足的時尚之都相映生輝。
11月18日至20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貿促會、贛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服裝協會主辦的2024江西紡織服裝周暨第五屆江西(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服裝周暨服博會)在于都縣舉辦。此次服裝周暨服博會以“紅生萬象·時尚征程”為主題,采用“政府支持、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市場化辦展方式,充分發揮贛南老區紅色歷史、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的核心優勢競爭力,并結合“發展綠色產業”理念,匯聚紡織服裝“萬象”,展現紡織服裝產業的勃勃生機與無限可能。
▲中國(贛州)國際服裝城。攝影 | 肖章榮
“于都已成為新時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紡織‘新興產業集群’的時代范本。”在服裝周暨服博會開幕式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這樣說。據統計,此次服裝周暨服博會現場簽約招商引資項目暨訂單項目34個,簽約金額達158.37億元,包括國際意向采購合作項目簽約12個,達成意向金額6.7億美元;國內重點采購商合作項目簽約12項,簽約金額達39億元;招商引資項目簽約10個,簽約金額達72.4億元。
▲11月18日,在服裝周暨服博會國際直采對接會上,國外采購商與國內服裝企業洽談業務。據了解,此次服裝周暨服博會集成果展示、商貿對接、品牌發布、投資交易于一體,展示面積超3萬平方米,共設置12個特色展區,包含3萬余件展品,同期將舉辦品牌服裝秀、選品對接會、供應鏈大會、頒獎盛典、產業游學等活動,助力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借助盛會,實現雙贏。在今年7月的倫敦國際服裝服飾及面料展(春夏)上,于都縣首次以組團形式出海參展,以實力出彩,現場達成意向訂單2100余萬美元。“產業發展離不開企業的發展壯大。”于都縣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段先有表示,該縣堅持多辦活動、每年辦展,今年的服博會參與企業達281家,服博會期間舉辦了6場商貿對接會、2場產業對接會,有力促進了產銷對接。
▲于都縣衛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智慧紡紗生產線,工人正在巡檢。攝影 | 劉小強此外,為進一步完善企業配套,于都縣圍繞生產、設計、研發、銷售等環節,不斷完善智造基地、服裝學校、質檢中心、會展中心等十大產業平臺,不斷健全產業鏈條。該縣通過設立企業服務中心,組建“店小二”服務隊,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問題,扶持重點企業做大做強。今年前三季度,該縣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總產值達501.61億元,同比增長12.56%,紡織服裝產業已成為于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11月18日上午,在中國(贛州)國際會展中心秀場,一場由贏家、客家衣錦、萊素等知名品牌聯合發布的服裝周暨服博會開幕秀,聚焦了在場所有觀眾的目光,T臺上燈光璀璨,身穿精美時裝、客家服飾、旗袍的模特們展現著時尚的多樣魅力。“我們邀請設計師創新性地將于都的非遺和紅色元素加入設計當中,不僅形成了獨特的服飾文化,還造就了一種新時尚。”于都縣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旗袍定制、旗袍文化交流、形體培訓、旗袍走秀……日前,筆者走進贛州合信制衣有限公司的實體旗袍生活館,館內裝潢精致大氣,各種精美旗袍一應俱全。該公司于2009年落戶于都,多年來深耕旗袍服飾,2018年成立了“萊素旗袍”品牌,組建了40人的研發生產及運營團隊,建立了全網線上銷售渠道,并提供私人量體定制服務。據了解,一件完整的非遺特色旗袍,需從服飾材質、工藝、色彩、紋樣圖案、款式等方面精雕細琢,體現創新的同時又不失匠心。服飾文化,不僅體現生產生活的功能需求,也是推動產業發展和品牌建設的重要載體。近年來,于都縣重點打造“時尚之都”品牌,通過創新打造特色本土紅色文化服飾等,全面提升產品文化內涵和創意水平,不斷豐富、推廣“于都時尚”。
▲在贛州威來服裝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操控智能貼后袋機,智能化設備的引入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攝影 | 劉小強▲贏家時裝(贛州)有限公司的時尚展廳,展示了贏家時裝旗下的服裝品牌產品。攝影 | 劉小強結合現代設計元素,將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時尚服飾、家居用品;利用豐富的竹木資源,開發出精美的竹編工藝品;客家文化被創新成獨具特色的客家服飾系列……2022年,于都縣榮獲中國服飾文化與紅色文化融合創新基地稱號。多年來,從紅色圣地到時尚之都,于都的文化與歷史都以新的方式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溯源于都服裝產業發展歷史,于都曾以“三錘三匠”而著稱,其中“三錘”之一的彈棉錘就是彈棉被師傅的工具之一,民間素有彈棉花、做縫紉的傳統。如今,紡織服裝已經成為該縣首位產業,贛深時尚產業園、中贛服飾產業園火熱建設中,一個個“5G+智慧工廠”拔地而起,在外打工的“于都服裝人”紛紛返鄉。走進江西翡儷文德時尚有限公司的“5G+智慧工廠”,筆者見到了一條條“智造流水線”,先進的自動化設備高速運轉,生產大屏上數據滾動更新,工人們正在趕制一批又一批熱銷的訂單。“我們的‘5G+智慧工廠’,通過引入5G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結合MES、物聯網等系統,打造出一條集裁片、縫制、分揀、質檢等多個環節于一體的全新智造生產線,實現裁片上線、成衣下線,全程不落地,且生產周期可縮短30%。”公司負責人李健介紹。在生產端加裝“數字引擎”,以“向新”促“提質”。坐落于于都工業園區的贛州威來服裝有限公司通過打好技術革新、轉型升級“組合拳”,成功實現由低端制造向高端智能突圍,牛仔服飾年產量從300萬件增加到500萬件,成為于都紡織服裝產業的標桿企業之一。
▲于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開設直播實操課程,學生在直播間介紹自己設計的服裝作品。攝影 | 劉小強▲2024江西紡織服裝周暨第五屆江西(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博覽會在中國(贛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攝影 | 肖章榮緊跟時代,奮勇爭先。近年來,于都縣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實施“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等行動,獲評中國服裝優質制造創新示范基地,于都工業園區獲評全國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先進產業園區。該縣通過不斷深化改革,鼓勵引導企業轉型升級,3家紡織服裝企業入選省級“小燈塔”企業培育名單,今年以來共引導35家服裝企業建設智能車間。今年上半年,縣內2家服裝企業獲“2023年贛州市智能制造標桿(示范)企業”稱號,9家紡織服裝及配套企業獲評“江西省創新型中小企業”稱號。其勢已熾,其興指日可待!今日,放眼于都,紡織服裝產業蓬勃發展,“時尚之都”品牌熠熠生輝。段先有表示,下一步,該縣將以構建現代化紡織服裝強縣為宏偉藍圖,依托文化優勢,優化營商環境,堅持改革創新,加快鏈式發展,建設好全國服裝優質智造示范區,打造世界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先行區,奮力譜寫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華章。
來源:江西日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