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九州之帛皆來取,天下衣被資之盛澤小鎮”是千百年前盛澤的繁華圖景。這座蘇南小鎮與蘇州、杭州、湖州并稱“四大綢都”,奠定其絲綢紡織重鎮的地位。
承載著深厚的絲綢文化精髓與辛勤的紡織產業耕耘,盛澤紡織品遠銷海內外,千億企業、千億市場、千億集群并進,成為全球紡織行業集聚度、活躍度、創新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如今,乘著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向縱深推進的東風,昔日“綢都”抓住機遇承接各類高端發展資源,蹚出一條“新絲路”,實現發展能級的躍升,鋪展出一幅更加絢麗多彩的錦繡畫卷。
綢都盛景
在滬蘇湖高鐵盛澤站,一座融合江南韻與現代風的站房已巍然矗立。站房以方形體塊包裹橢圓形蠶蛹為造型,金屬柵格巧妙展現絲綢的柔和曲線,完美詮釋“闊澤吳綾”的設計理念。作為滬蘇湖高鐵的重要樞紐,盛澤站的站房總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規模為2臺4線,為線側下式站房,最高聚集人數為1000人。目前,盛澤站的綠化、亮化、交安、監控等配套設施已進入最后的施工沖刺階段,預計11月底將實現站房周邊道路環通。12月底滬蘇湖高鐵將正式通車,屆時,從盛澤出發,30分鐘內即可抵達蘇州北站、上海虹橋站以及嘉興機場,極大地縮短了區域間的時空距離。
連接盛澤高鐵站與嘉興機場,一條全長28.7公里的“機場大道”正在規劃建設中。這是踐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又一標志性交通工程,更將實現“蘇州吳江多一個航空港,嘉興秀洲多一個高鐵站”的愿景,為江浙兩省的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出行選擇。離開盛澤站,驅車來到長三角(盛澤)現代供應鏈產業園西端的盛澤碼頭,這里又是一番新風景。運河之畔,汽笛聲聲,貨船往來如梭,集裝箱吊裝精準落位,一片繁忙。“盛澤及其周邊的絲綢紡織企業、智能制造企業眾多,對進出口物流運輸和倉儲的需求非常旺盛。相比以往陸路運輸,水運能為企業降低30%—40%的成本。”該產業園負責人、盛新公司副總經理傅曉劍介紹,園區占地面積約450畝,一期、二期項目全部完工后,將建成年吞吐量200萬噸、25萬標箱的綜合碼頭作業區。
“軌道上的長三角”加速駛來,“水路上的樞紐站”連通世界……盛澤正構建起“水陸空鐵”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為其在更大范圍集聚發展要素提供了可能。人才的集聚是創新發展的核心。走進由盛虹控股集團牽頭組建的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實驗室里到處都是研發人員忙碌的身影。這是新材料領域7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之一,也是全國第一家由民企牽頭組建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目前,該中心不僅吸引了一批院士、專家和學科帶頭人,搭建起高分子合成實驗室等,還建立中試基地、先進功能纖維公共服務平臺、工業設計研究院等創新平臺,為人才創造了優越的科研條件。如今在盛澤,優勢疊加效應正在持續釋放,為城市更新、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處處涌動著蓬勃的發展活力。一根絲連接古今中外,一匹布托起經濟民生。盛澤以絲綢紡織產業而盛,同樣要依靠絲綢紡織產業邁向未來。3月1日,總投資24.58億元的吳江紡織循環經濟產業園重大項目開工,涵蓋高端印染、現代物流、綠色環保等領域,構建綠色循環生產體系;6月1日,總投資2.3億元的蘇州帝人噴織年產1130萬米天然纖維面料項目和總投資3.3億元的蘇州百正紡織年產2000萬米新潮國風紡織面料項目同時開工;11月12日,總投資11億元的新吳紡織年產11萬噸天然纖維項目開工,新增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將成為盛澤鎮在渦流紡行業的又一重要力量……
今年以來,盛澤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項目潮,指向很明確:加快產業更新步伐!從“大而強”到“小而美”,盛澤企業紛紛發力拼項目、搶速度,以自主更新推動產業更新,以產業更新帶動全域更新,合力擦亮“絲綢古鎮、紡織名城、時尚之都”三張金名片。目前,盛澤鎮自主更新企業已達209家,總投資超250億元。更新的方向在哪里?盛澤始終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鼓勵廣大企業積極把握新型工業化大勢,連片式、組團化推進自主更新,通過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加快“智改數轉網聯”,闖出一條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特色路徑。登錄“云紡城”數字化展貿平臺看到,企業對接、新品發布、商品展覽、商機挖掘等服務一應俱全。10月16日,蘇州紡織化纖產業大腦在盛澤開啟實體化運營,構建起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紡織產業生態,為絲綢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插上“數字之翼”。以數字化賦能產業轉型,盛澤加速智改數轉、科技創新,擴容升級“專精特新”企業矩陣,梯次培育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向著“世界級高端絲綢紡織產業創新集群”躍遷。在盛澤這方近1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已坐擁26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4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4個省級以上研發機構。
當絲綢紡織產業與時尚產業相碰撞,會產生何樣的火花?從蘇州灣畔的一場時尚大秀得以一窺。湖風習習,流光溢彩,身著華服霓裳的模特款款走來……10月17日晚,2024蘇州灣時尚趨勢發布會在閱湖臺精彩上演,為觀眾帶來場景化的沉浸式體驗。T臺上,上久楷、龍泉禧里兩大盛澤本土國潮品牌聯袂呈現,格外搶眼。這場秀通過精致的面料和現代設計手法相融合,展現“盛澤織造”的無限活力與魅力。在前不久舉辦的江蘇(盛澤)紡織品博覽會暨2024蘇州灣時尚周期間,參展企業超300家,集中展示了覆蓋各領域的超萬款面料,線上線下觀眾達2800萬人次,吸引了5.1萬名國內外紡織服裝采購商,意向交易額超15億元。以時尚創意賦能產業發展,盛澤積極攜手中紡聯、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上海設界等,共建國際時尚設計師交流中心,吸引了來自法國、韓國等地的優秀設計師入駐,引育形成了由金頂、十佳設計師領銜的超300人的強大設計師團隊。綠色是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是共同責任。盛澤以實際行動勇扛擔當,聯合中紡聯發布《盛澤紡織產業氣候行動白皮書》,開展典型紡織產品碳足跡基線研究和行業雙碳標準試點等工作。立冬時節,漫步在小天圩,只見碧波蕩漾,風景如畫,從噴泉中高高躍起的水柱,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 。“這里曾是一條被土壩堵塞的河道,如今煥新顏,周邊村民都喜歡過來散步、鍛煉!”吳江區興橋村黨委書記、村級河長孔文明說。今年6月,小天圩通過吳江區、秀洲區河長辦幸福河湖聯合驗收,成為江浙首條跨省村級幸福河湖。
小天圩河是江浙兩省的界河,北邊是盛澤鎮的興橋村,南邊是浙江王江涇鎮的西雁村。曾經的小天圩河,因分屬不同行政區帶來環境治理責任劃分不明晰等問題,導致河道淤塞、水體渾濁。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讓省界上的堅冰漸漸融化。2023年3月,吳江區與秀洲區聯合簽訂了《交界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合作協議》,攜手開展小天圩河道整治提升行動;9月,小天圩幸福河湖江浙聯合創建工程啟動。盛澤鎮聯合王江涇鎮對河道進行全面清淤、設置生態浮床、新建橋梁、駁岸和綠道等,跨界水體生態環境得到大大改善。如今,兩地建立了“江浙治水六方聯盟”,省際邊界“聯合河長制”覆蓋吳江區與秀洲區18條邊界河湖。跨界河變“連心河”,一片小天圩,見證了盛澤積極融入一體化示范區建設,讓創新改革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的決心。緊抓高鐵經濟新機遇,盛澤用心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寫好“美美與共”的城鄉融合文章。在滬蘇湖鐵路穿過的一座古村落——盛澤鎮龍泉嘴村,結合高鐵站建設,村莊開展老街改造、沈家老宅修復、古橋古樹修繕保護等工作,并推動“高鐵絲路龍泉嘴”特色精品鄉村建設。精致的非遺盤扣、典雅的中式旗袍、舒適的真絲眼罩……來到龍泉嘴村的蘇州龍泉禧里絲綢科技有限公司,可以沉浸式體驗“一根絲”的江南生活美學。談到為何將企業遷到村里,作為一名“85后”創業者,龍泉禧里董事長黃秋停說:“希望將絲綢文化和鄉村游有機結合,讓古老的蠶桑技藝在現代得到更豐富的表達。未來,我們還將打造以絲綢紡織為主題的鄉村咖啡館,以更多創新形式向大眾科普絲綢文化。”
處處有“創新”、有“更新”,城市功能也在不斷提檔升級。走進蘇州盛澤新材料產業基地,一幢幢嶄新的現代化標準廠房已經拔地而起,園區環境舒適宜人,吸引著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領域的創新創業人才前來投資興業。“盛澤地處長三角核心區域,文化底蘊深厚,產業體系完備,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形成良性循環,對于人才而言,很有吸引力!”蘇州盛澤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運營負責人王寧介紹,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規劃建設54棟高標準廠房,目前已建成28棟。落成后,將有百余家企業入駐產業園,讓人才在盛澤放心投資、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在江蘇盛澤醫院,長三角專科聯盟專家前來坐診,讓百姓在“家門口”享受高水平醫療技術;由盛澤與蘇州中學共建的程開甲少年書院已啟用,致力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位于綢都大道的上海師范大學附屬吳江實驗學校,為示范區帶來高質量的教育體系,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盛澤“引才專列”開進上海高校,深化校地企合作,誠邀更多人才來此施展抱負,書寫人生華章……以新質彰顯絲中繁“盛”,以新力織就錦里福“澤”,錦繡綢都,活力勃發,前景廣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