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部地區作為我國印染行業主要集中區域,新時期在各類要素成本不斷升高、環保壓力增大、資源條件限制增多的環境下,如何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培育產業核心競爭力和新增長點成為行業關注的核心問題。紹興地區是我國印染產能最為集中的區域,近年來通過產業集聚、裝備升級、管理提升及生態環境改善,產業步入新發展階段,分析紹興印染產業發展現狀及其發展對策,對東部其他地區印染產業轉型升級及高質量發展將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
紹興印染產業發展現狀

紹興在國內紡織產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2023中國民營經濟發展論壇發布發布的《2023中國百強產業集群報告》中,紹興現代紡織產業集群位列17位,在入選的10個紡織服裝相關集群中位列第一位。印染產業是紹興紡織產業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產值約占紹興紡織產業的四分之一以上。
1
產業經歷四個發展階段
紹興印染產業大致經歷“起步期、快速發展期、整治提升期和高質量發展期”四個大的發展階段。1980~2020年是產業起步期,產業規模并不大。2001~2010年是產業快速發展期,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決定通過發展印染產業帶動紡織產業發展,產業規模快速增長。2011~2018年是整治提升期,在產業發展面臨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三高癥”的困擾情況下,紹興從2010年開始謀劃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到2018年,歷經三次搬遷,柯橋區全面完成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236家印染企業縮減整合至108家,企業單體規模實力擴大了一倍以上,且全部集中于濱海工業區的提升區和聚集區內,打造成為綠色高端的印染產業集聚區。2019年至今的高質量發展期,在完成越城區47家印染企業“跨域整合”到柯橋濱海工業區后,圍繞“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的目標,持續推動行業企業往高新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高質量方向發展。
與上述產業發展階段相對應,紹興印染布產量2011年以前快速增長,2012~2018年調整下降,2019年至今重獲升勢,在全國的占比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特別是從2019年以來提升明顯,2023年印染布產量229.11億米,占全國的41.0%(見圖1),是國內印染布產量最高的地區。

2
產業呈現三個明顯特征
(1) 企業分布集中
從產業分布看,經過集聚升級后,目前紹興擁有印染企業166家,其中124家位于柯橋區,占比75%,上虞區有9家,嵊州市9家,諸暨市5家,新昌縣6家,越城區4家。從企業類型看,紹興印染企業以化纖機織印染、棉機織印染為主,兩種類型企業分別為76家和80家,占比94.0%,其他類型企業還包括毛染整企業5家,絲印染企業3家,針織印染企業2家。
從紹興柯橋織造印染產業大腦數據顯示,2023年柯橋區印染企業110家,產值為503億元,從業人數7.3萬人,總資產496.8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68.8%,新產品產值165.2億元,畝均稅收23.5萬元/畝。
(2) 發揮比較優勢
資源要素優勢。紹興地處我國長江下游,河流遍布,水資源豐富,目前全市印染行業日廢水許可排放量約64.4萬立方米/日,是國內單一地區印染排放指標最為集中的區域,為紡織印染產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除水資源條件外,紹興建設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水電氣價格相比其他地區仍有優勢。人力資源方面,江浙地區經濟發達,浙江是全國第一個共同富裕示范區,人口集聚效應突出,人才資源集聚為行業發展注入創新活力。
區位及市場優勢。紹興地處我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交通便利,為貿易發展及市場開拓創造條件。一是專業市場與產業相互促進。江浙地區集中了全球最大的面料及家紡市場,其中紹興柯橋中國輕紡城擁有商戶數3萬余戶,經營商品5萬余種,2023年成交額3,609億元(線上占24.7%),已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中國輕紡城也是印染產品集散、物流、價格等行業權威信息發布中心,吸引全球客商洽談和采購。二是外貿出口拉動產業發展。江浙滬三地也是我國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來源地,2023年三地紡織品服裝出口合計1,454億美元,其中紡織品出口1,017.1億美元,服裝出口436.9億美元,分別占全國的54.3%和42.3%。
上下游配套齊全。江浙兩省化學纖維、布、染料、助劑產量分別約占全國的73%、32%、57%和38%,下游服裝產量占全國的23%。長三角地區也是我國紡織印染機械主要集中區域。資源集聚有利于降低上下游協作成本,提高企業快速反應能力,形成整體競爭優勢。
技術裝備升級。紹興通過主動制定行業落后產能淘汰標準,引導行業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設備,推動企業數字化管理水平提升,提高勞動生產率,特別是企業入園集聚過程中引導企業加強技改,引進國際先進的印染生產線,使得整體技術裝備水平達到國際領先。如柯橋區在產業集聚升級過程中,淘汰落后設備2,000多臺,國際先進設備比重達到60%以上,染色設備平均浴比由1:10降低到1:5,有一批企業采用數碼印染、無水印染等創新型、生態型的印染工藝,每米印染布附加值提高15%以上。
(3) 產業生態完善
構建完整服務體系。目前,紹興建成了由研發創新、教育培訓、金融服務、電商服務、檢驗檢測、信息服務等機構構成的相對完整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電子商務、檢驗檢測、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等公共服務內容(見表1)。
體制機制逐步完善。紹興不斷加強產業引導,向產業價值鏈高端的設計研發、品牌孵化等轉型,推動企業提升生存能力。在此過程中,政府服務能力和產業治理體系逐步完善,建立了以畝均稅收等效益指標掛鉤的要素資源配給制度,推動產業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扶優扶強,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
發展經驗借鑒

經過多年發展及轉型,特別是經過2010~2018年的集聚升級和整治提升以來,紹興印染產業發展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規模、技術、生產組織及管理、產業生態培育等方面均走在了行業前列,但從企業經營模式和規模看,當地印染企業仍多以代工生產為主,經營效益有待進一步提升,新時期面臨行業競爭加劇、外部挑戰增多的外部環境,紹興堅持高端引領、強化研發創新、加大數智賦能、提升綜合效益等做法,對東部地區紡織印染產業轉型升級及未來后發地區發展印染產業均具有明顯借鑒意義。

堅持高端引領
紹興印染企業發展相對均衡,日排污量在2,000噸/日以上的企業約有40家,占紹興印染許可排放量的42%,超過5,000噸/日的有4家,最大的企業日廢水排放量約6,500噸/日,企業實力相差不大,尚缺少行業引領型大企業。
紹興突出產業集聚優勢,發揮政策指導和服務作用,積極制定引領企業發展的政策舉措,將印染產業作為本地支柱產業加以引導,推動產業向時尚化、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2023年11月,紹興柯橋區發布《柯橋區打造現代化“國際紡都”行動方案》,提出通過實施市場進化、促布成衣、現代物流、時尚品牌、人才科技等“十大行動”,加快構建市場、產業、科創“三大高地”,全力打造全球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國際紡織會展中心、現代紡織科創中心、紡織時尚品牌中心、紡織總部集聚中心等“五大中心”。圍繞“綠色高端、世界領先”定位,紹興將市場和產業深度融合,以時尚、高端、品牌提升產業附加值,以智能化、綠色化提升核心生產能力,以市場拉動、國際化發展構建產業發展軟環境,將有效帶動引領本地印染產業高質量發展。

增強研發創新
紹興印染行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較高,但多數企業以代工生產為主,下游客戶以紡織品面料貿易商或紡織制成品生產企業為主,縱向一體化企業較少,進行面料自主開發并能對接品牌客戶的企業較少,企業定單穩定性和經營效益有待進一步提升。由于代工生產方式對各類要素成本相對敏感,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東部地區成本優勢將逐步減弱,依靠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逐步向設計、研發、營銷、品牌等方向轉型,成為印染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紹興通過加強本地生產性服務業,特別是集合了行業各類科研院所等智力資源,積極提升研發創新公共服務能力,引領帶動企業在原有生產加工基礎上,加強對新材料應用、產品時尚設計、新型工藝技術創新等,增強研發創新能力,引導企業由生產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將逐步改變企業現有生產經營模式,向更加可持續方向發展。

加大數智賦能
當前,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加快推進,印染行業數字化體現在四個大的方面,一是設計開發數字化,利用數字化工具進行面料顏色、花型、圖案流行趨勢預測、設計與開發等;二是生產管理數字化,包括設備數字化控制、生產車間數字化管理等,實現車間生產全流程數字化管控,提升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三是企業間或集群數字化,包括企業間建立供應鏈管理平臺、集群建立產業大腦平臺,加強集群企業間橫向連接,拓展數字空間;四是產業營銷數字化,利用各類電商品臺,包括傳統電商平臺和新興的直播電商、內容電商、社交電商等,實現生產端與消費端的互動。
紹興積極順應產業數字化大趨勢,加快推進印染企業數字化轉型。有數據顯示,目前紹興45%左右的企業采用電腦測配色系統,80%的企業有半自動或全自動染料助劑稱量輸送系統,100%的企業有用能、排污檢測系統,70%以上的企業擁有生產制造和購銷存管理系統;另外,柯橋區110家印染企業均已接入產業大腦平臺,其設備數字化率相對較高,設備接入1.5萬臺,接入率69%;該平臺是紹興打造的印染行業第一個產業大腦平臺,通過將企業資源整合到平臺,有效推動了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產業治理能力提升,為未來加快區域產能在線并服務下游用戶實現企業間供應鏈協同創造條件。

提升綜合效益
提升畝均效益,意在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多產業社會價值,督促產業進步,保持行業領先優勢。印染行業綜合效益提升重點從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加工產品附加值及生產經營模式變革等多方面入手。
紹興通過完善支持本地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倒逼與引導相結合,降低企業創新和經營成本,在集聚升級和整治提升后,行業步入規范化發展快車道,整體效益增長明顯,畝均稅收已由2015年的13.47萬元/畝提升至目前的23.5萬元/畝。《柯橋區推進印染企業全域提升促進印染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中提出,要“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提升企業綜合績效。到2025年印染企業畝均增加值達到180萬元/畝以上、畝均稅收達到20萬元以上或單位能耗稅收達到560元/噸標煤以上”。
來源: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