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廣東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文。文章聚焦廣東的務實舉措,展現廣大干部群眾堅定信心、滿懷希望,開拓進取、頑強奮斗,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生動實踐。
文章強調先進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筋骨。在汕頭,借助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紡織服裝產業實現轉型升級……廣東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一手抓傳統產業、優勢產業鞏固優化,一手抓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培育壯大。
紡織服裝
作為汕頭“兩特”產業之一
歷經40年的發展
成為汕頭首個產值突破千億元的支柱產業
近年來,汕頭錨定“打造超2000億元產業集群”目標,著力補鏈強鏈延鏈,高標準謀劃打造紡織服裝產業“四大工程”,即汕頭國際紡織城、紡織大廈、中國家居服專業采購基地及潮汕國際紡織服裝博覽會,已逐步落地成為強勁有力的產業引擎。隨著2024年9月28日汕頭國際紡織城及紡織大廈的集中交付,紡織服裝產業“四大工程”全面落成,標志著汕頭紡織服裝產業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以“歸·潮”為主題的第四屆潮汕服博會將于2025年3月18日至20日在汕頭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展會規模將超12萬平方米。
作為汕頭推動產業商貿發展的有力舉措之一,潮汕服博會連續成功舉辦了三屆。從首屆的3萬平方米到2024年的10萬平方米,再到2025年的超12萬平方米,規模更大、規格更高、活力更足,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貼身服飾原產地展會。據介紹,作為貼身服飾行業的開年首展,第四屆潮汕服博會將有來自廣東乃至全國17個貼身服飾產業集群匯聚汕頭,超1000家企業參展,涵蓋內衣、家居服、保暖內衣、內褲、襪子、面輔料、機械設備等貼身服飾全品類及產業鏈上下游。屆時,服博會還將同步舉辦首屆汕頭國際貼身服飾時裝周,而時裝周除了在汕頭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外,還設立了汕頭小公園、北回歸線標志塔等分會場,打造“美麗汕頭,時尚之都”名片。值得關注的是,依托產業基地優勢,第四屆潮汕服博會在行業內首創“前展后廠、日展夜播、展播結合”的創新型展會模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靜態展覽+工廠溯源+動態演繹發布+在線直播”的方式,將線上和線下充分結合,打造ToB加ToC全域會展新模式。同時,依托全球潮人及華僑資源優勢,服博會將聯合國際商協會、跨境平臺,廣邀全球客商;主流電商、跨境電商平臺也會共同參與,舉辦電商應用大會,拓展“買全球、賣全球”戰略。目前,展會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自去年11月起,潮汕服博會陸續開展全國巡展活動,依托產業資源,通過不間斷組織潮品中國行、潮品面料行、面料中國行等國內外巡回活動,帶領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深入全國產業帶及各個國家,為企業搭建商貿交流平臺。汕頭是全球紡織服裝規模最大、品類最齊全的核心基地之一,擁有從紡紗、織造、染整、輔料到成品生產乃至展示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形成以家居服裝、針織內衣和工藝毛衫為主的紡織服裝產業圈,是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市、中國內衣家居服之都、中國工藝毛衫出口基地、中國彈力面料之城。內衣家居服產量約占全國45%,錦綸面料產量全國第一。在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的新時代,汕頭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加快重構產業創新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回顧汕頭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歷程,可謂步步為營、穩扎穩打——2021年,汕頭高規格舉辦汕頭市紡織服裝產業協會成立大會,僅用50天就實現產業協會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帶動企業商家握指成拳、抱團發展;2022年,汕頭舉辦首屆中國·潮汕國際紡織服裝博覽會,推出“潮品·中國行”活動,引領潮汕名企、名品走向全國、一戰成名;2023年,汕頭引進多個錦綸項目補齊廣東化纖生產短板,實現50公里范圍內從一滴原油、到一條紗線、再到一件成衣的全球最完整產業鏈條,推動產業發展聚鏈成群、集群起勢;2024年,全球紡織品采購中心、展會展覽中心、智能化紡織工業產業園區、產業總部大廈“四大工程”全面落成,為產業加速向國際化、品牌化、數字化、綠色化邁進奠定了堅實基礎。“服裝產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場深刻的產業革命。它的過程是采用智能化設備和數字化管理系統,使傳統服裝生產實現自動化與智能化,從而提高產品的生產品質與效率,幫助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進而助力服裝企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一名業內專家的話,道出了服裝產業近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經過多年來汕頭服裝產業的持續發展,現在不僅生產的各種服飾、內衣等暢銷海內外,與產業相關的生產設備、技術“含金量”也在不斷提高。如今,從“做大”到“做強”、從“制造”到“智造”、從“產品”到“品牌”……近年來,汕頭紡織服裝產業“大發展”的步伐穩健有力,行業領先地位不斷鞏固,產業能級持續躍升,“中國內衣家居服產業看廣東,廣東內衣家居服產業看汕頭”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大潮奔涌逐浪高
揚帆奮進正當時
展望未來
伴隨著政策扶持、項目落地、
市場擴大等多重疊加效應
乘著“三新兩特一大”
產業發展格局的東風
汕頭紡織服裝產業必將
更好地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實現擴量提質的新突破新跨越
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開路先鋒
春節假期剛過,位于廣東佛山順德區的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里,一派繁忙景象。“生產線24小時不間斷工作,平均30分鐘就能下線一臺機器人。”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洪波說。
廣東是制造業大省,擁有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制造業規模約占全國1/8,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
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牢記囑托,廣東一直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今年更是將它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2月5日召開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東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廣東將“主動作為、前瞻布局,全面優化升級產業體系,沖出中低端、搶占制高點、制勝新賽道,以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托起一個勇立時代潮頭、不斷向新向上的新廣東”。《廣東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年行動計劃》同時發布,將實施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八大行動、26項工作舉措。
先進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筋骨。在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總投資超72億元的25個項目2月5日集中動工開建,打造化工新材料產業鏈;在汕頭,借助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紡織服裝產業實現轉型升級……廣東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一手抓傳統產業、優勢產業鞏固優化,一手抓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培育壯大。
“廣東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打造集成電路‘第三極’,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擴量提質,豐富低空經濟發展場景;加快布局未來產業,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加快建設生物制造產業創新高地,布局商業航天產業,爭創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艾學峰說。
科技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性變量。向“高”攀登,廣東建好用好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深入實施“廣東強芯”、核心軟件攻關等重大專項。向“實”聚焦,廣東研發更多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持續提高生產質量、提升生產效率。今年,廣東將實施科技創新強基行動,在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重點領域啟動研發攻關項目,首批布局建設不少于30家省級中試平臺,推動不少于100項新技術新產品首試首用。
現代企業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根基所在。廣東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十百千萬”計劃,努力造就50家科技領軍企業和100家鏈主企業、10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000家專精特新企業。今年,廣東將培育一批新的鏈主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新培育300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推動5500家以上企業“小升規”。
從“世界工廠”到“全球智造”,從“外向依存”到“自主可控”,廣東正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來源:汕頭融媒集團、人民日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