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春來早,人勤地生寶。乙巳蛇年開工以來,廣東省、各地市及服裝產業集群錨定“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目標,通過“新春第一會”釋放新的行動信號,奮力把廣東高質量發展之路走得更有奔頭、更有勁頭,為2025年紡織服裝產業提供了更多新思路、新機遇!
廣東省
?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國家強。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我們堅持從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走正確的路,牢牢抓住實體經濟,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重要內容、強大支撐。把握世界產業發展新趨勢,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戰略之舉、關鍵之為。開創廣東發展新局面,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優勢所在、使命所在。
? 廣東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肩負著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更要在推進產業體系現代化上先行先試、作出示范、勇挑大梁,以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托起一個具有雄厚實力、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無窮魅力的新廣東。
? 先進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筋骨,筋骨強健方能行穩致遠。要一手抓傳統產業、優勢產業的鞏固和優化,緊盯衣食住行生活必需、原料器件生產必備,實現成行成市、成鏈成群、成名成品發展,把產業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實;一手抓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培育和壯大,緊盯科技前沿、產業“風口”、市場潮流,打造更多熱點、燃點、爆點,努力成為新規則的重要創設者、新賽道的重要主導者。
? 要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群,壯大頂天立地的領軍企業,培育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讓各具神態的“企業之樹”匯聚成生機盎然的“產業之林”。
? 要充分激活政策效應,加強產業政策與財稅、金融、貿易、投資等政策精準對接、協同發力。
? 人才因產業而聚,產業因人才而興。要廣聚天下英才,攜手港澳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
? 要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深入實施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五大提升行動”,鞏固提升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進一步強鏈補鏈延鏈,培育更多千億元級、百億元級龍頭企業,打造更多萬億元級、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 要堅持培優企業與做強產業相結合,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優秀企業家精神,支持各類企業在廣東這片沃土上茁壯生長,加快形成“鏈主”企業引領、單項冠軍企業攻堅、專精特新企業筑基、大中小企業融通協作的發展格局。
各地產業集群
廣州市
? 加快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廣州的戰略之舉、關鍵之為。把握大勢,瞄準制造業服務業兩業融合、數智化綠色化兩化轉型這2個主攻方向,重塑產業結構和布局,在更新迭代中推動產業體系全面優化升級。勇挑大梁,聚力發展具有廣州特色優勢的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6個未來產業和8個現代服務業,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 大力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一體推進質量提升、品牌塑造、企業培育、集群建設,推動傳統產業向成名成品升級、新興產業向星火燎原放大。
? 全面開展“市場牽引場景開放行動”,充分釋放廣州市場規模優勢,加快推動重點項目建設,推廣“市場+資源+應用場景”招商模式,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大力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讓更多新技術、新產品在廣州首試首用、迭代升級。
? 精心打造“萬畝千億產業平臺”,堅持全市統一布局、各區錯位發展,加快推動南沙、東部中心、北部增長極等重點平臺建設,支持各級各類開發區、高新區、綜保區提級賦能,以“百千萬工程”、城中村改造縱深推進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形成產業集群成鏈、園區提質增效的升騰景象。
? 廣州的服裝箱包、美妝日化等產業基礎好、規模大,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底盤基座。我們將深入開展“四化”提升專項行動、“人工智能+”賦能行動,大力培育發展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綠色制造標桿、工業設計中心,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大力引導企業適應消費升級的需求變化,持續實施“擴能增量、提質增品、降本增利、提效增值”行動,一體推進質量提升、品牌塑造、企業轉型、集群培育,打造拿得出手的大單品、叫得響的大品牌,成長出有競爭力、有影響力的大企業,有特色、有優勢的大集群。
? 大力發展專業化、高端化生產性服務業,推廣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服務型制造,培育技術咨詢、創意設計等科技服務業。
海珠區
? 豐富都市工業群落。抓好紡織服裝產業人才開發項目,拓展中大門“五變”機制,打造服裝紡織產業全國賦能中心。
番禺區
? 大抓項目招引,壯大區域現代化產業體系。對照“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繼續實施番禺“萬畝千億”攻堅,鍛強五個千億元產業矩陣。
? 在戰新產業中主攻: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時尚產業、生物醫藥與健康、軟件與互聯網等產業。打造第二個過1000億元產業——時尚產業,推動燈光音響、珠寶首飾等時尚產業數字化升級。
?大抓新型技改和產業園區建設,千方百計壯大經濟規模。推動天安、潮田、巨大、鉆匯等產業園區提質擴能,依托海大集團新國際總部等,建強獅子洋增長極。以希音公司等電商帶動中小微企業鏈式迭代。
增城區
? 聚焦智能化、綠色化,推動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智能家居等傳統特色產業改造提升,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新塘鎮
? 構建新塘鎮“1+2+2”現代化產業體系(1個傳統優勢產業:牛仔紡織服裝;2個高新科創產業:智能制造、具身智能;2個現代服務業:集電商、軟信、設計一體化的生產性服務業高地和一中心兩街區的生活性服務業集群)。
? 對標區選定的“時尚消費品”產業,全力以赴推動牛仔紡織服裝這一傳統優勢產業蝶變為高附加值的時尚消費產業。
? 立足牛仔產業優勢,謀劃打造集電商、軟信、設計一體化的生產性服務高地。
?以商引商推動集群發展。全力服務好牛仔服裝產業園、E.C.PARK、東大門等產業平臺,借助平臺和鏈主企業“虹吸效應”,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科研機構集群入駐。
深圳市
? 工業要鞏固龍頭地位繼續保持好的發展勢頭,按照積極推進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加快提升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和鍛造更為強大的國際競爭力的總要求,在全面推進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產業、重點產品、重點集群、重點企業,以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的快速應用為引領,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成形成勢、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建設具有深圳特點和深圳優勢、對中長期高質量發展形成強大支撐的現代化產業新體系。
? 有效應對沖擊,穩住位次、份額和規模,研究外貿增長新思路新打法,完善企業海外服務體系,培育外貿新動能,推動內外貿一體化,堅持“心誠+行程”招商引資,重視吸引外資。
汕頭市
? 要高度重視推動“三新兩特一大”產業提質增效,夯實“工商并舉”發展優勢的重要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市部署上來,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發展思路,夯實“工商并舉”發展優勢,在高質量發展中更好抓住機遇,在轉型升級中持續蝶變。
? 要充分發揮主導產業優勢,厚植壯大新質生產力,推動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育更多綠色工廠、小巨人企業、上市公司,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 要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充分依托龍頭企業、上市公司、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產業引鏈補鏈強鏈延鏈中的引領性作用,發揮高校院所、行業協會、金融保險等產業生產服務載體的重要抓手力量,打造好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建設好汕頭市綠色新材料產業園、構建“龍頭企業+配套”新一代電子信息集群生態、推動紡織服裝“四大工程”延伸拓展、謀劃實施玩具創意產業五大重點工程、發展大健康“藥食同源”產業,以主導產業支撐、大項目效應,引導技術、人才、資本、用地等要素向產業化、規模化企業集聚,帶動形成產業協同發展新局面。
佛山市
? 佛山有1萬家規上工業企業、10萬家工業企業,按照“從易到難、由點及面、長期迭代、多方協同”的思路,統籌推動龍頭企業“示范轉”、產業鏈條“協同轉”、產業集群“抱團轉”,因地制宜探索更多數字化轉型路徑,以1萬帶動10萬,讓廣大中小企業更好投身數字化轉型浪潮中來。
?堅持“三箭齊發”提升產業形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發揮佛山新動能產業基金功能作用,一體推進招商引資和增資擴產,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打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智造強市”。
東莞市
? 要緊緊扭住擴大內需這個關鍵,圍繞“項目+資金+資源”擴大有效投資,圍繞“政策+活動+場景”激活消費潛能,提振投資消費“雙引擎”。
? 要抓住制造業這個“牛鼻子”,持續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大力挖掘新興產業動能,激發科技創新第一動力,高標準建設產業綜合載體,盯牢穩住經濟增長基本盤。
虎門鎮
? 參與產業協同發展,大力推動服裝品牌化、高端化發展,推動電子信息、電線電纜等優勢產業升級提質,著力打造世界級服裝產業集群先行區、國家級電線電纜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大灣區電商高地和專業型物流樞紐。
大朗鎮
? 加速推動毛織產業新升級。實施毛織產業振興計劃“六大行動”,推進巷頭“工改工”動工建設,全力打造千億級毛紡織產業集群核心區;規范毛織市場主體經營行為, 筑牢營商環境基石;謀劃布局更多飛地展館、 園區, 推動“朗貨西進”“朗貨入葡”,提升“大朗優選”品牌影響力;高水平辦好第二十二屆“織交會”,為承辦2026年國際毛紡大會練兵造勢。
中山市
? 堅持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兩手抓,鍛造先進制造鋼筋鐵骨。深入實施鏈主企業培育工程、科技型“小巨人”培育工程、強優品牌戰略工程,“一企一策”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服務中小企業練就“獨門絕技”,培育更多單項冠軍、隱形冠軍,打造“星月同輝”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格局。
?持續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實現強身健體、提高綜合競爭力。
清遠市
? 要狠抓產業發展“三大引擎”,持續抓好“十大產業轉移平臺”建設,進一步推動“五大百億級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深入推進農文康旅產業發展,以產業振興帶動經濟發展。
潮州市
?發揮產業基礎扎實優勢,統籌推進優勢產業突圍和產業格局突破,一手抓傳統產業、優勢產業的鞏固和優化,聚焦八大支柱產業開展鏈式改造,把產業根基扎得更深更厚。
揭陽市
? 突出賦能提質,以集聚升級重塑傳統產業競爭優勢。特別在“電商十產業集群”上下功夫,加快打造一批服裝、五金、食品等特色園、專業鎮。
來源:廣東時尚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