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織長“小絲線” 鏈強“大產業”——鄧州市加速打造百億級化纖紡織產業集群

發布時間:2025-03-04  閱讀數:12805

織長“小絲線” 鏈強“大產業”——鄧州市加速打造百億級化纖紡織產業集群


3月4日,走進鄧州市佳泰化纖紡織生產車間內,一縷縷潔白的化學纖維在滾筒上被纏繞成卷。為應對大量訂單,數條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工人們加緊趕工,檢查、打包,各環節員工動作行云流水、配合緊密。

圖片河南佳泰紡織印染服裝有限公司實現年產值7.5億元。趙行舟 攝





在小小的絲線上做起大文章。近年來,鄧州市搶抓長三角地區化纖紡織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積極做好承接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通過引進先進生產線、建設產業園區、優化產業布局等措施,不斷提升產業規模和水平,實現鄧州化纖紡織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華麗蝶變,全國有影響的化纖紡織產業基地已現雛形。

01
梧桐迎鳳筑巢引資

圖片

產業轉移,不是簡單搬家,而是推進產業鏈再造與升級,立足優勢傳統產業向新延伸,不斷提升產業“含新量”“含金量”。

對于鄧州來說,自然稟賦好、能源保障好、產業基礎好、市場空間好、政策機遇好,這些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優越產業發展沃土,對化纖產業發展有著足夠的吸引力。

圖片

鄧州市吳江化纖工人在查看織機運轉情況。王崇順 攝


“鄧州市紡織服裝、機械加工等技工總量達到15萬人,還有南陽科技職業學院、鄧州職業技術學校和市人才集團,可以培養技術工人,能夠為化纖紡織產業提供堅實的用工保障。”鄧州市工信局局長呂忠山介紹,紡織服裝產業是鄧州的傳統主導產業,擁有各類棉紡、化纖紡、坯布、鞋帽及針梭織服裝制造企業300余家,基本形成了以帽子及成衣制作為重點,內衣、醫療衛材為特色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這些奠定了承接化纖紡織產業轉移的良好基礎。

產業轉移,更不是一“轉”一“接”了之,重點要看能否把產業“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為此,鄧州市樹牢“專營店”思維,堅持方向精準、區域精準、企業精準、用人精準、落地精準、督導精準等“六個精準”,充分激發水資源總量、城鄉勞動力資源、紡織服裝產業基礎等比較優勢,不斷提高招商引資的組織程度、推進強度和突破力度,實現企業“引得來”。目前,該市已簽約化纖紡織項目45個,合同引資額338億元。落地項目多數為當地的龍頭骨干企業,織機均達到行業內“機器換人”“智能制造”的先進水平。其中新購置織機比例達到100%,國內最頂尖設備占比超70%,實現了產業轉移和企業轉型升級有機結合。

02
暖巢棲雁精準“留商”

圖片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鄧州市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的恒豐化纖紡織產業園,一條條高端噴氣織機生產線快速運轉,一名名工人有序操作,一派開足馬力忙生產的景象。

圖片

鄧州市恒豐化纖紡織生產線高效運轉,打造高品質纖維產品。王崇順 攝


項目負責人陳東強介紹:“該項目從洽談到簽約用時20天、從正式簽約到落地投產僅用了兩個半月。目前已經全部投產的一期項目,年可生產1.8億米高端紡織化纖面料,實現產值9億元,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span>

要招得來商,更要留得住商。為此,鄧州市積極建好平臺,提升能級,讓企業能夠落地生根。鄧州市先進制造業開發區是企業發展的一片沃土。作為河南省級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省級綠色工業園區,鄧州市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總規劃面積18.37平方公里,存量產業用地面積9500畝。目前開發區引水工程、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發電、人才公寓等基礎設施完備,企業可“拎包入住”“快速落地”。

同時,鄧州市堅持“快落地、快投產、快達效”的工作思路,謀劃打造專業化纖紡織產業園區,廠房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打造“東、中、西”三大化纖紡織產業集群,集中建設、集中配套,快速提升承載能力。

政府積極探索,以政府平臺公司為主體,與大型央企、國企合作,采取“高端定制”方式,高標準新建了金柯、佳泰、騰豐、嘉興二期等園區9個,面積100萬平方米,可承接織機2.7萬臺。另外,通過盤活改造,利用企業閑置廠房、低效用地,采取平臺公司托管方式,改造建設蘇嘉、裕豐、申港南等園區3個,面積21.5萬平方米,可承接織機7000臺。與此同時,與企業合作,采用政府明確標準、企業投資建設、平臺公司租賃模式,建設匯泰、國控鴻發、中宇等園區3個,面積26.5萬平方米。

一大批優質企業在鄧州落地生根,推動了鄧州化纖產業的大提升、大突破,鄧州也成為南陽建設全省制造業創新發展新高地的一張亮麗名片。

03
沃土生花乘風展翼

圖片

圖片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民營企業“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加強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優質的外部環境,能夠激發民營企業更大活力。為此,鄧州市竭盡全力降本增效,做優生態,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鄧州市聚焦“全要素、低成本”,從七個方面為企業降本增效、做好服務,形成“成本洼地”,讓企業“輕裝上陣”、快速發展。

為降低企業用電成本,鄧州市“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正在加速推進。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發電2億千瓦時,與火力發電相比,預計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6.2萬噸,企業綜合用電成本可降至0.683元/千瓦時,每年可為企業節省用電成本2000萬元左右。據了解,“源網荷儲”一體化是電源、電網、負荷和儲能技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高效的綜合能源系統,提高電力系統的整體效率。鄧州市為企業量身制訂了“光伏+儲能+風電”的“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方案,充分利用開發區紡織產業園周邊豐富的風電、光伏資源,最大化調動負荷側調節響應能力,打造用電價格“洼地”。

工業蒸汽與電一樣,是化纖紡織企業的必要能源。鄧州市相關部門積極與騰豐紡織、金柯紡織、玉諾紡織、佳泰紡織等用熱企業對接溝通,一方面滿足產業規劃發展需要,一方面精準掌握用戶實際情況,結合化纖紡織企業建設進度,同步推進垃圾發電供熱技改及蒸汽管網建設進度,確保滿足園區企業生產用熱用汽需求。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年焚燒垃圾36.5萬噸,年發電1.304億千瓦時,為化纖企業節約蒸汽成本30~50元/噸。

對化纖紡織企業而言,水不僅是生產必需品,更是成本控制的關鍵變量、環保達標的剛性約束和行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鄧州市在發展化纖紡織產業的同時,把開發區工業廢水處理放在首位,從源頭上杜絕污染隱患發生,禁止一切有可能造成水質污染的因素。在鄧州各大化纖紡織產業園區均建設有標準污水處理設施,紡織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集中凈化處理,達標后又回到生產區沖洗,剩余的雜質由環保部門回收處置,一滴廢水都不外排。據介紹,目前,鄧州日處理1萬噸污水的應急污水處理設施已建成投用。同時,建設4個引水工程和日處理6萬噸的污水處理廠2座,保障企業用水。規劃建設中水回用系統,管道鋪設到位后,中水回用率可達50%,降低企業用水整體成本。

同時,在供地上,工業用地價格22.5萬元/畝,實行“標準地+承諾制”,土地快速供應,用地成本較低;在物流上,建成全國縣級最大的單體物流云倉——京東(鄧州)智慧物流港,為企業提供倉儲、物流等服務,物流成本單件每公斤比周邊縣區低0.3元左右;在融資上,做優“供應鏈”金融,搭建常態化政銀企對接平臺,設立先進制造業發展基金,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的問題;在服務上,建立“重大項目干部分包”和“首席服務員”機制,包辦企業圍墻外的事,幫辦企業圍墻內的事,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高質量服務。創新“穰我辦”“穰商無憂”“掃碼入企”等3個線上平臺,實行全流程閉環運行和電子化不見面審批,全面提升企業辦事便捷度、體驗度和滿意度。

一套營商組合拳全力護航企業劈波斬浪開新局。一大批化纖企業乘產業轉移的東風,在鄧州開辟了一片新天地。目前,鄧州市已形成年產13億米化纖面料的產能,新增工業產值近40億元。

砥礪攻堅,久久為功,鄧州化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故事還在繼續。“下一步,我們將持之以恒重抓重推,不斷推動化纖紡織產業做大規模、做長鏈條、做強集群。”鄧州市委書記鄧俊峰滿懷信心地說,“我們將一步一個腳印,把化纖紡織作為工業強市的突破口和主引擎,一切圍繞化纖紡織干、一切圍繞化纖紡織轉、一切圍繞化纖紡織看,奮力打造百億級化纖紡織產業集群,力爭在2026年把鄧州打造成為全國一流的化纖紡織產業基地。”

數說

鄧州市紡織服裝、機械加工等技工總量達到15萬人,南陽科技職業學院、鄧州職業技術學校和市人才集團,持續培養技術工人,能夠為化纖紡織產業提供堅實的用工保障。

目前,該市已簽約化纖紡織項目45個,合同引資額338億元。落地項目多數為當地的龍頭骨干企業,織機均達到行業內“機器換人”“智能制造”的先進水平。其中新購置織機比例達到100%,國內最頂尖設備占比超70%,實現了產業轉移和企業轉型升級有機結合。

鄧州市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總規劃面積18.37平方公里,存量產業用地面積9500畝。同時,鄧州市謀劃打造16個化纖紡織產業專業園區,廠房面積161萬平方米,打造“東、中、西”三大化纖紡織產業集群,集中建設、集中配套,快速提升承載能力。

目前,鄧州市已形成年產13億米化纖面料的產能,預計今年年底前將突破30億米。

來源: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