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與“人工智能+”行動綱領的推動下,中國紡織工業正經歷從制造邏輯向數智邏輯的基因重構。3月11-13日,中國紡聯春季聯展在上海舉辦,在這場鏈動全產業鏈、全球紡織資源的盛會上,能看到行業企業正在柔性智造、跨境流通、可持續生產等方面重構從上游原料到終端貨架的產業坐標系,以新質生產力孕育未來圖景。
在面輔料展區,Fabrics China全鏈路數字系統構建了從纖維溯源到成衣轉化的可視化閉環。通過3D虛擬打樣技術,傳統15天的開發周期壓縮至72小時,面料利用率提升27%。Intertextile線上平臺依托AI助手實現365天×24小時商貿對接,后臺數據顯示,開展首日智能匹配成功率較上屆大幅提升,印證了數字基建對供應鏈協同的賦能價值。
在CHIC展區,九天商管集團引入的宇樹智能機器人,不僅承擔導購職能,更通過計算機視覺實時分析客流熱力圖,為商戶提供鋪貨優化建議,推動傳統市場向數據驅動型決策轉型。廣州白馬服裝市場打造的三維展銷矩陣頗具啟示:通過跨境電商數字中臺,境外采購商線上選品響應時效大幅縮短,搭配虛擬展廳技術,跨境訂單轉化率得到進一步提升。銀基廣場的抖音生態矩陣更開創內容即渠道的新范式,其AI驅動的千人千面直播系統,為場內品牌提供精準對接服務,驗證了數字化營銷對品牌精準觸達的催化作用。
在洪合毛衫展區,其企業自主研發的AI模特一鍵換裝技術,讓虛擬模特換裝變得既快捷又高效,為服裝展示和銷售帶來了全新的模式。在家紡展上,高陽紡織搭建的產業云平臺,連接中小微企業實現產能共享。通過物聯網設備采集的數萬條生產數據,AI算法可動態優化區域產能配置,使設備閑置率大幅下降。
展會第一天下午,由中國紡聯流通分會主辦的2025紡織服裝渠道變革圓桌對話會,聚焦AI賦能流通變革引發深度共振,傳統流通環節的轉型升級正被算法穿透,這場思維革命助力專業市場完成從物理空間到數據中臺的思維重構。中國紡聯流通分會聯動資本與技術力量,搭建起技術研發-場景驗證-資本放大的產融閉環。站在數智化時代的臨界點,中國紡織服裝流通領域正用代碼編織新商業文明,加快行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與此同時,中國首屆棉服AI設計大賽的啟幕,標志著創意生產進入人機協同時代,可以預見生成式設計引擎必將帶動“AI+產業集群”的倍增效應。
當洪合毛衫的AI模特實現0.2秒極速換裝,當高陽紡織借力跨境電商與碳足跡認證拓展國際市場,這些微觀創新正在拼湊產業變革的全景。業內人士指出,行業已進入數字原生與實體基因的融合重構期,誰能在智能設計、敏捷制造、生態化服務三大維度完成數字化重塑,誰就能掌握新質生產力的制勝密鑰。
站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眺望,數字技術的星辰大海與紡織產業的厚實大地正發生奇妙反應。從一朵棉花的智能溯源到一件成衣的跨境直達,這場靜默發生的產業革命,正在重寫衣食住行之首的進化密碼。
來源:中紡聯流通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