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的陰霾再度籠罩,以外貿型業務為主的企業備受市場關注,其中更包括眾多紡織服裝企業。中國作為全球紡織服裝產業的重要貢獻者和參與者,長期以優質產品和服務滿足全球市場需求,為美國消費者提供多元的消費選擇,跨境電商及小額包裹更是惠及數百萬美國中小商戶和普通家庭。面對美國的單邊霸凌行徑,紡織行業各方機構、企業積極回應,以多種方式表達出堅決抵制的中國態度。目前,美國市場上銷售的服裝約95%為進口產品,主要來自中國(約占30%)、越南(13%)、印度(8%)、孟加拉國(6%)和印度尼西亞(5.5%)。中國紡織業作為全球紡織領域的“領頭羊”,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強大的生產能力和卓越的技術創新能力,在世界紡織舞臺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市場對中國紡織品的依賴程度極高,從日常的服裝到高端的產業用紡織品,中國產品無處不在。以紹興柯橋為例,作為國內舉足輕重的紡織產業集聚地之一,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中展現出很強的競爭力。中國輕紡城集團董事長潘建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中美貿易博弈下,部分服裝企業在美國地區的訂單受到影響,中國輕紡城將努力挖掘出國內、國外雙循環的增量,通過擴容海外貿易據點、優化物流倉儲等外貿服務、利用海外平臺拓展業務等方式實現外貿增量;同時,堅定“市場、數字、投資”三大戰略,要做好數據資源整合、集成,重點突破交易數字化,并用服裝銷售賦能面料銷售,強化內循環支撐。一位在紡織業深耕多年的企業家表示:“我們公司出口紡織品主要是毛絨類產品,每年出口在一億美元左右。這些年,不管中美關系怎么變化,公司紡織品出口都沒有變,還年年有所增長。而且我自信地講,無論美國怎么加關稅,對我公司的紡織品出口不會有變化的,對中國的紡織品出口都不會有變化。因為幾十年來中國的紡織業對全世界的貢獻無可替代。”他表示,中國生產了全世界70%的化纖和天然紡織纖維,中國從紡織機械器材到紡織助劑到紡織品,全部一條完整的鏈自己配套生產,這在全世界獨一無二。“美國對中國的紡織品的高關稅,甚至脫鉤斷鏈,中國紡織業都不怕,加的關稅或將是美國人自己負擔。”
國際紡織制造商聯合會(ITMF)主席K. V. Srinivasan也表示,美國服裝進口商雖然正在尋求關稅較低國家的替代采購來源,然而,許多此類替代選項的生產成本較高,且往往缺乏所需的產品種類或生產能力。將服裝制造業遷回美國也將面臨重大挑戰。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大幅高于其他國家,而且許多服裝生產所需的必要紡織品仍需進口——且現在成本已上升。此外,美國還面臨服裝行業熟練工人短缺的問題。無論是通過提高進口關稅還是成本高昂的國內生產,最終結果都將是服裝價格上漲,進而推動通貨膨脹上升。中國是超大規模經濟體,面對美國的關稅霸凌沖擊,我們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近年來我們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對美市場依賴已在下降。《人民日報》文章指出,我對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額已從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對美出口下降不會對整體經濟造成顛覆性影響。對于此次貿易沖突,多家紡織企業及機構就自身所受影響作出回應,并提出了相關應對策略。色紡紗龍頭企業百隆東方相關負責人表示,近三年,公司均沒有對美直接出口業務,此次美國加征關稅對公司沒有直接影響。預計美加征關稅對于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仍會造成較大沖擊,作為紡織服裝供應鏈上游企業,會受到間接影響。對此,公司將積極開拓其他新興市場銷售;同時,通過創新研發新型色紡紗產品,以及通過技術升級,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等手段提升公司在全球紡織供應鏈中的不可替代性以應對潛在的貿易風險。服裝輔料龍頭企業偉星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國際業務的出口區域基本集中在孟加拉、越南等人力成本較低的國家或地區,直接出口到歐美源頭國家的業務量非常低。因此,終端消費國或區域調整成衣等商品的關稅對公司業務的直接影響有限;但終端消費景氣度以及國際貿易環境變化都會對紡織服裝、服飾業產生一定影響。此外,公司表示,截至目前,公司累計接單金額同比仍保持增長,但受終端消費景氣度以及國際貿易環境等整體因素的影響,當前下游行業總體非常謹慎,公司接單短期內面臨一定的壓力。義烏小商品城2024年對美出口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輕工商品和機電商品。對于美國加征關稅造成的利潤空間壓縮等問題,商戶普遍表示可通過商品漲價、提高產品附加值、優化生產流程、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等方式來降低影響。深耕國際市場的“假發大王”瑞貝卡相關負責人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近年,公司對美出口年均約3億元人民幣,占公司銷售收入比重約為25%。因公司在歐洲、非洲、南美、中國市場均有銷售,美國本次加征關稅對公司影響有限,總體可控。數據顯示,2025年1—2月,中國紡織與服裝累計出口額同比下降了4.5%,其中紡織品出口下降2%,服裝出口下滑6.9%。關稅的增加將使得中國紡織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大幅下降,部分訂單可能向越南、柬埔寨等低成本國家轉移。中小企業更是首當其沖,關稅增加導致成本上升,利潤率較低的中小企業難以承擔關稅成本,行業預計會加速出清。麻紡行業在紡織行業出口領域占據重要地位,其發展態勢也是行業重點關注的。據數據統計,2024年我國出口到美國的亞麻紗,僅占總出口量的0.024%;出口到美國的亞麻面料,占總出口量的0.910%;而出口到美國的麻類床品,占比高達33.353%。從這些數據可以發現,紗布等初級產品出口到美國的數量微乎其微,關稅對其影響可以說很小。但終端產品美國市場占比相對較大。面對高關稅帶來的沖擊和影響,相關專家表示,下一步,紡織服裝出口企業應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與協同,共同應對美國加征關稅帶來的挑戰。與原材料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確保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和質量;與印染、后整理等企業加強合作,提高面料的整體品質和附加值;與服裝生產企業保持密切溝通,及時了解市場需求變化,調整產品結構。通過這些措施,有利于企業在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中保持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企業還要把擴大內需作為長期戰略,要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這次美國加征關稅使得部分依賴進口的高端紡織材料性價比下降,但這或將為國產高端紡織品提供了替代空間。近年來,我國碳纖維市場國產替代趨勢明顯,主要原因就是疫情期間碳纖維進口難度增加,以及日本、美國等國限制碳纖維對華出口,為國產碳纖維提供了空間和發展機遇。面對此次關稅沖擊,企業應主動出擊,苦練內功,加大研發力度,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寒冬只是暫時的,環境瞬息萬變,而時間是朋友,也是最大的轉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貿易戰中,中國紡織業正以堅韌不拔的姿態,書寫著自己的答卷。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