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老紡鄉走出新“絲”路

發布時間:2025-04-25  閱讀數:15872

老紡鄉走出新“絲”路


圖片
圖片

4月11日拍攝的河北柏立信家紡股份有限公司“數字智造”車間。 沈齊攝


圖片

4月11日,在高陽縣宏潤新型面料有限公司,工人在對無紡布進行分切。 沈齊攝

日前,“高陽毛巾”被工業和信息化部確定為中國消費名品區域品牌。

高陽縣是中國紡織之鄉,全國每生產3條毛巾,就有1條來自高陽。

近年來,該縣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推動傳統紡織產業走智能化、品牌化、綠色化發展之路,并先后獲得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縣、亞洲電商產業帶示范基地、河北省“三品”戰略示范城市等稱號。截至2024年底,高陽縣擁有紡織類中小企業4200家,毛巾紡織產業集群紡織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6家,紡織業總產值達740億元,約占全縣工業總產值75%。

“產業大腦”服務全縣數字化車間

公司數量、原材料采購、成品庫存、上線產值、銷售生產訂單數據……4月7日,走進高陽巾巾樂道產業育城中心,記者看到紡織產業數字化服務平臺的大屏上,一組組數據不斷更新。

“打造紡織‘產業大腦’,為企業提供原材料采購、產品銷售、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務,推動高陽縣紡織產業數字化升級,著力打造高陽產能中心、交易中心、品牌孕育中心。”高陽縣科工局局長胡常路介紹,該平臺集聚并整合全縣及周邊紡織全產業鏈資源要素,搭建起產業線上線下融合的一站式服務平臺,以“產業大腦”服務分布在全縣的數字化車間。

數智驅動產業未來。胡常路介紹,高陽縣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出臺多項扶持政策,與多家高校建立合作關系,探索數智技術融合創新,積極引入前沿數字技術和業務信息系統,打通設備、系統、人員間信息壁壘,推動生產制造走向智能化、管理運營邁向數字化、市場營銷實現精準化,讓越來越多企業共享研發成果、降低生產成本,助力產業提檔升級。

在高陽圖強紡織公司的省級數字化生產車間,該公司銷售經理韓偉只用一部手機就可了解采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運行情況,并調度備料、加工、后整等環節高效銜接。

“通過數字化賦能,圖強紡織實現降本增效。”韓偉介紹,數字化車間實現了對原材料、設備及生產過程精細高效管控,生產效率提升20%、運營成本降低15%、產品升級周期縮短12%。

目前,高陽縣37家企業已完成數字化升級,已有4家圖強紡織這樣的企業生產車間被認定為省級數字化車間。該縣還陸續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7家、專精特新示范企業4家、企業研發機構23個。

“高陽優品”探索抱團發展之路

在高陽巾巾樂道產業育城中心的“高陽優品”選品展示中心,商品款式多樣。

“凡是打上‘高陽優品’標簽的紡織品,它的產品標準都要高于團體標準,甚至高于國家標準,是優中選優的‘優品’。”該中心負責人黃霞說,為全力打造“高陽優品”區域品牌,高陽縣制定了高于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優品標準體系,涵蓋毛巾、浴巾、床上用品等品類,通過嚴格的準入退出機制保障產品品質。

創建“高陽優品”區域品牌,探索抱團發展之路。去年8月,高陽縣正式啟用“高陽優品”選品展示中心、高陽“紡客奧萊零售店”及電商選品平臺,將印有“高陽優品”區域品牌的產品正式對外銷售。同年12月,成立“高陽優品聯盟”,聯合永亮、卡縵等10家頭部企業,推動品牌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目前,高陽縣擁有紡織類中國馳名商標4個、河北省著名商標17個、河北省名牌和優質產品14個、自主產品標識1.1萬個。

今年2月,高陽縣文旅局、科工局、興陽公司精心打造的“柔軟市集”正式入駐保定市西大街,陳列毛巾、浴巾、浴袍、床上用品等200余種“高陽優品”,為游客提供沉浸式購物消費場景。

高陽縣借助京東、抖音等電商平臺在網上打造高陽紡織品牌,積極組織企業參加上海家紡展、法蘭克福家紡展等展會,讓“高陽毛巾”暢銷國內外,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高陽縣毛巾類產品年產量35萬噸,全國市場占有率逾30%。

“過去靠辛苦賺錢,現在靠創新爭先”已成為高陽縣紡織企業的共識。

在永亮紡織品有限公司產品展廳,用手機對著繡有昆曲臉譜圖案的毛巾上的二維碼掃一掃,經典昆曲片段立即在耳旁響起。

“紡織產品更新換代快。只有在產品設計、研發上不斷創新,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該公司總經理田海濤介紹,創新為產品注入新活力。他們借助科技手段將昆曲與傳統紡織品相融合,賦予產品藝術靈魂,開發“我家的毛巾會唱曲兒”等系列文創產品,讓每條毛巾都是一款精美文創產品,讓消費者在使用毛巾過程中欣賞藝術作品,享受品質生活。

共享發展模式推動產業提檔升級

4月10日,高陽縣共享智造·生態印染產業園內的圣翔染廠,工人在對紗線進行絡筒、染色、脫水等處理。各工序智慧管理顯示屏上,機缸狀態、生產進度等數據實時更新。

高陽縣經濟開發區副主任許盼介紹,圣翔染廠是共享智造·生態印染產業園成功投產的項目之一。該公司與上海一家科技企業合作,引入智能自動化印染前處理生產線,探索印染最新V3.0“零排放”工藝,預計生產成本可下降30%以上。

印染是紡織過程的重要一環,但是對大多數中小紡織企業來說,動輒價值幾千萬的印染設備投入,無疑給企業帶來巨大壓力。

為此,該縣積極探索共享發展模式,持續推動紡織產業提檔升級,引導印染企業遷入園區,實現“傳統產業—循環經濟—共享智造”升級,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高陽縣按照“五聯”(產業聯動布局、集群聯合投資、設施聯通運行、行業聯盟發展、品牌聯營塑造)、“六共”(平臺共建、要素共享、業態共生、政商共治、聯盟共贏、生態共融)、“七智”(智慧監管、智慧服務、智慧生產、智慧能源、智慧倉儲、智慧環保、智慧安全)、“八化”(空間集約化、功能共享化、園區生態化、工藝綠色化、產業數字化、服務平臺化、風貌現代化、場景文旅化)的總體思路,推動印染企業搬遷入園,提高生產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促進產業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目前,入園的13個印染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其中金騰、東澤等9個項目主體已封頂。“項目全部投產后,園區可為1800余家織造企業提供共享服務,形成43萬噸年產能,產值達21.63億元,生產成本降低10%至15%。”許盼說。

該園區還為企業提供原材料集中采購、物流倉儲集中管理等服務,實現降本增效;采取污水集中預處理模式,為企業節省污水處理建設投資3.25億元,年節約運行成本1080萬元;關停原有8家印染企業的分散供熱鍋爐,實現園區集中供熱全覆蓋,余熱資源回收利用率逾70%;技術改造污水處理廠,每天約有6萬噸再生水直供園區企業,年均節省地下水近2000萬噸。

除了生產能力共享、服務能力共享,高陽縣共享智造·生態印染產業園還建有創新孵化中心,配備智慧管理平臺、科創中心等配套設施,為企業提供統一辦公場所、管理平臺、技術支持、物業管理、創業指導等配套服務。

來源:河北日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