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近日發布《2024-2025青島紡織服裝行業發展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展現了這座中國近代紡織工業重要發祥地的產業發展新貌。

青島紡織服裝行業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擁有完備的產業生態。作為當地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和科技變革浪潮下,青島紡織服裝行業積極探索轉型升級之路,向科技、時尚、綠色、健康方向發展,著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藍皮書》系統梳理了青島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脈絡,剖析了轉型痛點,并對未來發展路徑進行了展望。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青島市有紡織服裝規上企業(不含紡織機械)達316家,其中有紡織企業155家、服裝服飾企業130家、皮革羽毛相關31家。2024年,這些規上企業營收合計為357億元,同比增長3.03%;利潤總額為14.2億元,同比增長17.36%。綜合第五次經濟普查數據,青島市紡織服裝行業大類市場主體達38030家,從業人員達264729人。其中,有工業(不含紡機)企業7546家,從業人員達116253人,營收總額為627.2億元;批零類(含紡織、服裝、日用品)企業30484家,從業人員148476人,營收總額為3259.1億元。

青島紡織服裝產業布局特色鮮明,形成了多個特色產業基地,包括即墨針織產業集群、西海岸新區王臺紡織機械產業集群、膠州李哥莊制帽產業集群等。這種產業布局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了區域間產業的互補與協同發展。

行業內龍頭企業眾多,包括即發集團、綺麗集團、酷特智能、雪達集團、前豐帽藝、耀杰時裝、鳳凰印染等,這些企業在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市場拓展等方面發揮著引領示范作用。鏈主企業的帶動效應顯著:即發集團拉動上下游配套企業超450家,本地配套率達50%;酷特智能C2M產業互聯網平臺賦能20余家本地企業;前豐帽藝自動化流水線使生產效率提升200%、人工成本降低50%,實現了產品的個性化定制。

除了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也是產業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聯潤翔突破靜電紡絲納米纖維宏量生產技術,專注納米纖維膜研發;青島百草將紡織技藝與生物科技結合,開發出具有原生生物性功能的復合纖維;邦特纖維推出復合功能創新環保產品;輕鏈LightChain提供全鏈路AI解決方案;新維紡織推動迭代滌綸性能優化。中小微企業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引入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并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電商業務,積極尋求轉型,有效提升了自身競爭力。
在消費市場方面,青島紡織服裝產品憑借優良品質和多樣化設計,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廣泛認可。青島紡織服裝產業的外向型特征明顯,產品主要出口日本、韓國、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藍皮書》的發布,為青島紡織服裝產業升級凝聚了共識,有助于行業在未來發展中取得新的突破。
來源:中國紡織報